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2019-11-28 14:22张一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7期
关键词:衔接中职教育高职教育

张一

摘 要: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已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关注对象,关乎到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目前众多学者纷纷提出了有建设性、可操作的研究观点,但是在实践道路中依然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文章就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方面、课程之间的衔接方面、学生管理的衔接方面问题入手,确立起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路径,即:人才培养目标要随学生学习阶段的变化而过渡、课程体系的内部结构要逐渐丰富起来、学生管理的理念要有“军事化”逐渐变为“人性化”。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衔接;意义;问题与实践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教育已经形成了“3+2”等教育发展模式,中职与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就成为该领域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普遍研究的话题。虽然在衔接道路的探索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急需解决。为此,如何确保中职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值得深思,文章就针对其实践路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道路中能够受到研究观点的启发,为我国创新型高尖端技术型人才全面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一、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意义所在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初级、中级技术型摇篮,是我国蓝领工作者培养的重要基地。而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高尖端技术型人才的重任,都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起点,與高职教育的衔接,无疑会更好地保证我国高尖端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具备扎实稳健的专业基础和操作技能,同时还会兼备技术创新研究和技术深造的能力,为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

二、当前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方面

虽然,我国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上是保持一致的,都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但是,在中高职教育的基本任务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蓝领工作者,而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尖端技术型人才,任务的不同也必然导致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也会导致中职与高职教育之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难以得到有效衔接,中职学生进入到高职阶段的学习生涯也势必会面临诸多挑战,学习道路可谓是并不平坦。

(二)课程之间的衔接方面

中职教育普遍走“3+2”衔接之路,中职学生经过为期3年的中职阶段学习后,会直升到高职阶段的学习,学制2年。在中职阶段,学生主要以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实操课为主,课程体系的内部结构相对单一,学生只针对某一技术进行反复的练习与不断深化。而高职阶段学生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结构明显增加,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科、职业生涯规划课、思想政治课程等公共课程之外,有些专业如电气化专业还会涉及到高等数学等相关专业课程。这样就导致学生有种植进入到高职阶段很难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全面提高专业素养,中职学生很难成为高尖端人才。

(三)学生管理的衔接方面

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在学生管理方式上是截然不同的,中职院校普遍以军事化管理为主,在学生个人的要求上有明确的规定,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有着严格的制度作为规范标准。而高职教育在学生管理方面则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学生管理更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进行,无论是在制度上、行动组织上都以学生为中心。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上,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必然会存在学生的不适应情况,而这恰恰是当前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路径

(一)人才培养目标要随学生学习阶段的变化而过渡

中职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首先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入手,只有目标明确才会找到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正确方向,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一切工作的头绪方可理顺,工作内容也会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具体实践操作在于两个方面:首先,在中职教育的第一和第二学年,人才培养目标要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为主,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要仅仅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切实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理论基础、行动执行力,让中职学生步入职业教育阶段就能够拥有绝对扎实的专业基础。在中职教育阶段的第三年,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木标要转变为德才兼备,具有研究与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不仅要将专业基础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还要将人才职业道德观念培育、道德素质提升、创新精神与创造力的养成放在重要位置,学生管理工作也要相应的体现出人性化特点,无论是在管理制度上,还是在管理要求上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内心感受,推动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此来确保中职学生步入高职阶段能够适应人才培养新目标。这也是中职与高职教育形成有效衔接的根本条件,也是实践路径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课程体系的内部结构要逐渐丰富起来

在解决中职与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问题上,必须树立课程体系构建逐步丰富的思想,让课程体系内部结构能随学生发展阶段的变化逐渐丰富,有规律的开设相关的课程,以求学生迈入高职阶段能够适应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在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和增强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素质并树立研究和创新精神。具体实践操作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在中职第一和第二学年内,课程体系内部结构主要为专业课,以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训课程为主。由于第一和第二学年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夯实专业基础为主,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内部结构上要略显单一,突出课程体系构建的针对性,以此来集中强化学生专业理论技术和专业基础技能,为中职学生未来进行深层次专业研究、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在中职第三学年,要增加公共基础课、职业道德课两个课程结构。在第三学年中,学生专业基础得到了强有力的增强,接下来中职院校就要考虑到在学生职业发展方面、道德素质方面、思想观念方面的培养。课程体系中也要有针对性的增加课程结构,以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人生设计课程、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为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合理的进行设置,力求中职学生在步入到高职阶段能够适应高职课程体系,让中职学生未来求学之路更为平坦。

(三)学生管理的理念要有“军事化”逐渐变为“人性化”

在解决中职与高职教育的学生管理衔接问题上,中职院校管理理念必须具有过渡性特征,能够由最初的“军事化”管理逐渐过渡到“人性化”管理,确保学生管理先强制后民主,进而让中职学生能够尽快适应高职阶段学生管理要求。其间,主要的实践操作应从两个方面开展:首先,在管理制度上,要体现出管理制度的对应性。针对初段学生而言(第一学年),管理制度要以硬性规定为主,奖惩措施要明确,管理制度的条条框框要做到细之又细。就中段学生而言(第二学年),管理制度要向对放开,硬性规定的制度相对减少,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初步养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就高段学生而言(第三学年),管理制度要体现出人性化特征,制度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变得有弹性,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全面形成。其次,在管理要求上,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制定相对应管理要求。中职院校在学生步入每一个阶段都要有相对应的管理要求,初段学生的管理要求应是坚决服从教师的各项安排,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中段学生的管理要求应是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与能力,高段学生的管理要求则是全面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与能力,以此适应高职教育学生管理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必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之间、学生管理的衔接为主要突破口,让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实现过渡,课程体系内部结构逐渐丰富,形成由紧到松的学生管理理念,这样中职与高职教育之间才能形成良好的衔接,中职学生进入到高职阶段才能适应人才培养要求,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还会兼具专业领域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一名高尖端技术型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体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汶洁.关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分析[J].才智,2018(19):62-63.

[2] 李智海,李锐群,鲁大康.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衔接的探讨——以西双版纳州中职护理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12):8.

[3] 陈蒙.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128(03):15-17.

[4] 陈素宁,朱圻贤.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然分析与思考——以会计专业为例[J].江西教育,2017(24):8-9.

[5] 方绪军,王敦,周旺.多元治理結构视域下中高职衔接的利益主体与路径框架[J]. 职业技术教育,2018,39(01):33-37.

基金项目:文章为吉林省教育厅2017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ZCY136。

猜你喜欢
衔接中职教育高职教育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