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精准资助”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新模式

2019-11-28 14:22王浩月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7期
关键词:成长成才帮扶精准资助

摘 要:过于由于资助工作不受到重视,流于形式,以至于存在资助认定对象不精准、审核材料不严格、认定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等现象。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精准资助” 的中心思想,结合贫困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精准的做好帮扶工作,坚持资助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的原则,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鼓励学生成长成才,构建一个更为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体系,打造发展型资助的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精准确认;帮扶;成长成才;发展型资助

过于由于资助工作不受到重视,流于形式,以至于存在资助认定对象不精准、审核材料不严格、认定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等现象。面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全面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來,鼓励学生成长成才。因地制宜、细化措施,以更加“精准”的方式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新模式。

一、夯实精准资助基础,多层面确保精准确认

(一)资助工作中精准认定存在的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是所有工作的起点,从起点开始就要做到认定的公平、公正、公开,精准认定。但是,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仍然是以村、镇、县三级贫困证明,班级评议小组,辅导员和班主任最终审核的流程,在实际认定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1)当地民政部门把关不严格,而且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各地民政部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审核标准不一致;(2)班级评议小组在评议过程中可能存在偏私,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没有做到公平公正;(3)缺乏系统全面的考察,认定材料过于单薄。

(二)资助对象精准认定

资助对象精准,就是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为了提高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做到精准确认,可以通过系统比对、调查走访、大数据分析、同学评议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认定机制。

(三)资助标准精准认定

资助标准精准,就是要确保资助标准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助需求相适应。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根据所在城市物价水平、学校收费水平、学生家庭经济能力等因素,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受助需求实行分档资助,不能搞平均主义,更不能搞轮流坐庄。要加大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群体的资助力度。

(四)资助力度精准认定

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困难的程度,加大资助力度,确保最困难的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在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增设资助项目、提标扩面;统筹社会和学校资助资金,加大对特殊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二、精准帮扶,多途径优化精准资助的方式

(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各有差异,我们在精准资助的时候要结合贫困生的家庭区域、当地的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物价水平等因素,合理的分配资助的名额和金额,避免懒政行为和一刀切的现象,学院要从整体上把握贫困生认定的审批,采取随用随批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变换的实际情况综合审批。根据困难程度将资助的标准分为一般困难、困难、特殊困难,体现资助的差异性。对特殊困难的学生在开学初就开启绿色通道,与当地资助中心共同协助学生办理好助学贷款,对建档立卡户采取减免学费的措施,对有重大疾病的贫困生设立专项“爱心基金”,帮助学生克服病魔。同时设立企业助学金,对贫困生寒暑假返乡提供经费支持。

(二)提供专业化的勤工助学岗位

为了更好的为贫困生解决物质上的困扰,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学院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岗位,鼓励贫困生积极报名参加,从而将资助帮扶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专业化的岗位提供,由单一的劳务性工作向有技术含量的岗位的转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学有所用,让困难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更加精准的使帮扶措施落地。

三、构建精准资助和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的资助新模式

精准资助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物质上的支撑,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要注重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上下联动,发挥资助的育人功效。同时转变资助的工作理念,由保障型资助到发展型资助,统一思想认识,把资助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上来。创新方式和渠道开展自主育人工作,发挥奖学金的导向作用,挖掘受资助的优秀学生典型,将优秀实例同步在网站上推出,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激励广大学生;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鼓励和帮助受资助的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研、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找准精准资助和育人的紧密“结合点”,针对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受助群体开展不同的育人活动。在五四青年节开展爱国教育、奖助学金评审及发放时开展感恩教育、寒暑假期间开展回馈社会的时间活动等;对贷款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励志教育、对高年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针对新疆、西藏等少数地区学生,不仅在物质帮扶上有所倾斜,而且会通过“学霸课堂”等方式面对面的采取帮扶措施,解决他们学业上的困难。通过种种举措,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物质上的鼓励和温暖,而且能够从精神上激励他们奋发图强,青春向上。

四、精准管理,全面提升发展型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精准管理是精准资助的常态化要求,一是要完善贫困生认定的体系,在开学初始通过学生自主申请大概框出贫困生的范围,然后通过班级评议小组和辅导员、班主任的二次认定进行筛选与审核;在就读期间,坚持“精准认定、动态管理”的原则,通过日常的观察和约谈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做好及时的更新和梳理,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系统,并打通数据库与扶贫、民政系统之间的壁垒,以实现信息共享。二是在资助名额和资助金额方面,要做到严格把控,按照贫困程度进行分配,杜绝欺瞒造假的行为。对于侵占或骗取奖助学金、困难学生补助者将从严治理。三是要创新管理技术和手段,利用信息化的平台对每个受助学生的基本信息做到精准管理,从学开学前对学生基本信息的采集、家庭经济条件的问卷调查到在读期间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到毕业后学生的就业情况统计等等,通过互联网+的实时性,精准管理、动态管理,确保受助学校信息能够全面及时的准确采集。同时信息网络系统不仅仅考量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对学生的家庭环境、实践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会有所涉及,以便更好的发挥资助育人的功效。

资助工作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踏实的去贯彻落实。以“扶困助学、立德树人”为资助宗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资助工作做得更有深度。要花好每一分钱,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充分尊重学生个人隐私,把资助工作做得更有精度、更有人情味。转变资助观念,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过渡,不断努力,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N].人民日报,2018-03-01(13).

[2] 方刚.发展型资助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探讨——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J].教育管理,2018(09):61.

[3] 熊旭.学生资助 更加精准有效——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取得进展述评[N].中国教育报,2018-03-12.

作者简介:王浩月(1990.05- ),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党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成长成才帮扶精准资助
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
大学校园功能区规划对学生的影响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