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美学视域下的乡村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2019-11-28 01:59彭丽
戏剧之家 2019年30期

【摘 要】由于人们肆意向自然索取,我国乡村河流的形态、水质、周边环境等发生了巨大改变。随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生态环境建设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建设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命题。本文将以禅宗美学为切入点,从设计思想与应用表达等方面对乡村河道生態景观设计进行探讨,试图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中。

【关键词】禅宗美学;乡村河道生态景观;意境之美;材质之美

中图分类号:X-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0-0121-02

人类自古傍水而居,利用自然界丰富的河流资源进行农田灌溉、物品运输等生产活动。在我国广大的地域环境中,乡村河流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由于人们肆意向自然索取,我国乡村河流的形态、水质、周边环境等发生了巨大改变。随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生态环境建设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建设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命题。本文将以禅宗美学为切入点,从设计思想与应用表达等方面对乡村河道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探讨,试图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中。

一、禅宗美学

禅宗,是佛教传入我国后,为了适应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征的本土化佛教派别。作为禅宗的发源地,禅宗思想受到中国其他思想与流派的影响,并与之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禅宗虽然是宗教哲理,但禅悟所求与审美境界有着相近之处,即追求自我精神解脱与自然淡泊、清静的生活情趣。这种观念和思维方式受到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欣赏,并通过对士族阶层的影响从哲学层面渗透到传统诗歌文艺、美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成为集哲学、文学、美学于一身的独特的宗教流派,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禅宗之美是为人们提供的是一种感性的、足以提升人格的高级精神享受。禅宗美学一方面把人的主体性推到了极点,追求人的内心自由与感受;另一方面崇尚自然,认为只有回归自然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将观者的思维主体与自然山水有机统一,正是禅宗美学最具魅力的地方,也是本文的切入点。

二、乡村河道生态景观

根据河道景观流经的区域不同,可以将河道划分为城镇河道、乡村河道和其他河道。城镇河道指的是流经城镇区域的河段,乡村河道指的是流经乡村的河段。乡村河道通常情况下不适合建设规模较大的人工景观,在治理的时候应该按照乡村的规模与经济状况来进行适当的环境美化。

乡村河道生态景观理解为:实现乡村河道生态性、亲水性、景观性的多重融合。生态性是指让乡村河道发挥原本的自然功能,即蓄水、行洪等自然能力。亲水性是指通过修复人和河道和谐相处的自然状态,让乡村河道能够让人类的活动需求得到满足,实现人类亲水的本能需求。景观性是指不仅能够给生活在乡村河道周边的人们创造舒适的环境,还能体现出景观特色,通过整治河道,构建出来的文化景观要和自然景观相协调,并能够凸显当地的文化脉络,构建出更具地方特色的乡村形象。

三、禅宗美学在乡村河道生态景观中的应用表达

乡村河道的大小、功能、层次不同,沿河环境复杂,所以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协调人和自然环境的需求。从禅宗美学的观者思维主体与自然山水有机统一出发,具体从设计思想、材料选取等方面对乡村河道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探讨。

(一)设计思想:意境之美。禅宗园林是禅宗美学思想在园林中的主要体现形式。这种园林形式,在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禅意园林讲究情景交融,特别注重人的情感与意境的融合。

乡村河道生态景观中呈现的意境之美,首先需要呈现出乡村河道特有的自然景色,如潺潺的流水、原生态的花花草草、原生态的乡村气息,以及乡村特有的虫鸣鸟叫等,这种意境营造表现在乡村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中,是景观美与生态美的结合。在设计中,要注意尽量减少河道硬质护坡,尽量保留水中和岸边植物,让岸边和水体中动植物丰富,水体自净能力才会变强,水质才会变得更好。

其次,意境之美还需要观者的体验与感受。在乡村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中表现为亲水性与文化性。在设计中可以利用河岸壁适当建设生态流瀑,为静止的河道营造一些视觉、听觉的生动变化;也可以通过调整河岸植物的布局,增加适量观水、戏水活动区域,如木栈道、石板、草丛等;在水流较缓区域可增加石墩、石桥等具有乡土气息的元素。利用材质、色彩等设计语言诠释自然山水的人文内在,将具象的设计与抽象的人文内在融合,引导人们放松身心、冥想顿悟,实现情景交融。

这种乡村河道生态景观中呈现的意境之美不是重现禅宗园林中僧侣们的修行场所,也不是初级的摹写“自然”,而是“升华入定”的高级形态,即超然物外的心境。

(二)应用表达:材质之美。禅宗美学在乡村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表达,首先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禅宗园林的设计思想,将自然观、生态观、价值观作为设计指导,并且结合现代理念,运用现代科学和现代材料,营造一个符合现代人们精神需求的环境空间。在设计中强调运用纯粹、简朴的材料,通过简洁的处理方式来营造外物,从而营造出简洁、淡然、宁静与顿悟的意境空间,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禅宗文化影响下的日本,很多设计师在材质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返璞归真。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被誉为“清水混凝土的诗人”,在他的作品之中经常可以看到混凝土的使用,并且保留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质感,不加以修饰,在视觉上给人带来干净纯粹的禅意。

安藤忠雄并不是在设计中随意使用混凝土材料的。在乡村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中,材料的选择要符合禅宗美学的生态观,需要多考虑生态性原则,追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用石块、水泥等材料构建的河道硬质护坡存在着种种弊端。有的设计不仅硬化了河道,还将河底也作了硬质化处理。原本自然的、有生命的河流,被一步步变成人工的、无生命的水池。伴随着硬质护坡的同时,有的地方还随意改造自然,将自然弯曲形状的河道改造成直型河道。这种改造不仅缺乏景观美,对自然生态更是一种巨大破坏。

正因为河道硬质护坡存在的种种弊端,不少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在河道治理中,已开始摒弃曾经风行一时的硬质护坡,石块、水泥等正逐渐退出河道治理工程,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杂草和泥土。实践中确实需要护坡,也可以利用现代生态技术,为河道保留充裕的“呼吸”空间,让河流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还可以运用现代科学和现代材料进行拓展,如通过营造人工生态浮岛,不仅可以改善河道景观、消波、净化水质,还可以为鸟类、鱼类等生物创造生息空间,实现生物的多样性。在运用自然材质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些材质的色彩之美,体现出禅宗的本真之美。

四、结语

禅宗美学顺应了“以人为本”“生态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景观设计的发展观,是人与自然寻求和谐共生的钥匙。随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生态环境建设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人们不断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在具体的乡村河道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分析地域、民族、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合理运用,将禅宗美学的理念、思想、意识境界以特定形式融汇于设计中。

参考文献:

[1]白洁.禅宗美学在我国汉传佛教寺庙园林中的表达[D].东北林业大学, 2017,9-19.

[2]曹菲.论禅宗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达[D].南京林业大学, 2013,27-30.

[3]王君,明亮,付军.地域文化符号在乡村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26):65-67.

[4]彭丽.现代水景设计中喷雾景观的设计原则探究[J].大观(论坛),2018,(1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