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2019-11-28 01:59潘瑜
戏剧之家 2019年30期
关键词:讨论对分课堂内化

潘瑜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把思政课堂时间分为课堂讲授、学生内化和讨论展示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课堂交由学生和老师,立德树人效果显著。

【关键词】对分课堂;讲授+内化+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0-0154-02

教育部印發《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分课堂是以“讲授+内化+讨论”的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良好。

一、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

“对分课堂”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张学新教授在2013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相比,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交互式学习,即把课程教学划分为讲授、内化和讨论,简称PAD课堂。实质上,对分课堂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让学生对讲授内容进行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参与讨论。

对分是讲授与讨论的有机整合,它是全新的教学模式,从如何教到如何学、从作业布置、课堂管理和效果评价,不是简单的“讲授+讨论”,不同于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合作学习、翻转课堂、自主课堂、高效课堂、项目化教学、PBL、案例教学、微课、慕课,与传统教学都有根本性变革。因此,对分课堂被誉为“魔力课堂”,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的教学创新方法。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突出,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重视跑偏、出勤率不高、听课不认真等现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师资队伍不优化、教法学法不科学等现状。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师资队伍的困境。思政课教师队伍面临着人数少、授课班级多、学情复杂、任务重、压力大等多重困境。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配备未达到教育部规定1:350的师生比例设置。面对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部分时间在课堂授课,鲜有时间开展教学研究或科学研究。思政课统一教材修订频繁,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熟悉新教材,增大把握最新的国家政策和时事热点的难度,增加了思政课教师的压力,削弱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另外,部门高校存在“专职思政课教师人数不够,兼职教师来补”的现象,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背景欠缺、政治立场和站位不高,这些因素也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固化。迫于师资、教学软硬件等条件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大部分是传统的大班讲授法,导致课堂沉闷枯燥,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上课”,甚至排斥思政课。庆幸的是全国上下前所未有地达成一致,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校统筹安排授课教师,思政课教师更注重课程内容的总体设计、不断探索和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集体备课及说课中“说内容”“说学生”“说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使思政课教学“步步高、步步深”的实现。

再次,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知水平有欠缺。在多元开放的“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受到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更趋向功利性,加之思政课的德育功能强且不能立竿见影,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无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深刻地影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实现。

三、对分课堂实践探析

第一,注重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围绕大学生成长遇到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专题,探索多学科教师协助“同上一堂思政课”的讨论式教学,解答思想困惑,增强课程亲和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设计教学专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第二,在课堂讨论中发现和接受“真理”。对分课堂下的思政课堂扭转了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的尴尬场面,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这是提高思政课亲和力和实效性的“牛鼻子”。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思政课堂从“中班教学、小班讨论”上找到了突出重围的“窍门”。先合理设置讨论的“单位”。小班指的是专业班级,一般在25—35人左右,小班讨论指的是每个专业班级分成10人左右的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主题切入社会“热点”,由每位教师提供5至10个选题,集体讨论形成最终的参考选题。

第三,以信息化推进思政教学,努力打造让学生有获得感的思政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创新使用微信互动、“学习通”平台等教学新形式,将课堂教学管理技术化,变革课堂教学形式,进一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强化了课堂效果,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过实践探索及理论研究,创新构建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三大模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时事开讲为代表的课程教学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道德情景剧为代表的思政美育,《形势与政策》课程以课后深度调研为代表的实践教学。

四、对分课堂启示

首先,缓解师资不足。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逐渐被认可,各高校逐渐加强统筹协调解决师资不足,但由于高校机制体制、课程的课时安排、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政治素养等原因的限制,仍不能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对分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不足的现象。对分课堂把课堂一分为三,在思政课堂上讲授知识点后,学生课后进行内化、完成实践准备工作,下次课堂上将进行讨论和展示,把原本需要三次课乃至更多课时完成的教学任务缩短为最多两次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思政课师资的紧张。

其次,创新思政课堂教法。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进行了教学重点工作的安排,积极推进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具体展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专题教学讲座及开展对习近平新思想进课堂活动的宣传,结合时事、社会热点、两会精神等进行课堂教学、讨论和展示,让思政课内容更具丰富性、思想性,让学生学得更具系统性。在对分课堂上能很好地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学生的探讨能不断促进教师的“血液循环”,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再次,学生获得感明显增强。对分课堂大力倡导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由组团,积极主动参与,自主合作能力提高了。第二次课上进行讨论和展示,团队成员自行分工合作、全员参与讨论, 撰写发言提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营造学生自由理性表达的氛围。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在进行思政课对分课堂的探索中,不少听课专家反馈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教学使“同学们表演力强,参与度很高”。

参考文献:

[1]杨定明,尹秋红.对分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新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5):170-173.

[2]刘带,刘芳娜,刘军.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48-49.

[3]朱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6):154-155.

[4]范艳达.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推广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93-94.

[5]陈志超,陈瑞丰.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运用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113-116.

猜你喜欢
讨论对分课堂内化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