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村庄异质性与个体差异性的第三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政策对农户土地投入的影响研究

2019-11-28 08:16李莹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7期

李莹

[摘要]以研究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对农户土地投入的影响为主要目标,选择河北省沧州市与湖南省张家界市为调研地点,作为自然资源禀赋较丰富与自然资源禀赋较匮乏的代表,通过李克特量表与logit模型分析调研数据,以分析该政策对不同资源禀赋类型的村庄的影响,比较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投入变化意愿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该政策影响下,自然资源禀赋较优越的地区相对于自然资源禀赋较差的区域更倾向于进行长期投入,并且农户投入情况受到该村庄未来发展预期的影响。农户受教育水平与种植规模等因素影响土地投入意愿的变化。

[关键词] 土地承包期延长;土地投入;村庄异质性;个体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书记强调,土地承包关系应该更加稳定持久,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一新政策的出台无疑给农民一针镇心剂,对于稳定农民对土地投入预期,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较大意义。在新政策出炉之际,调查农民对新政策的了解认知程度,研究农民在新政策背景下预期如何调整土地投入,以期明确新政策对土地的投入是否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农户土地投入的变化情况,利用这些变化和影响提出更加公平有效的政策建议,对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拥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理论分析

1.1 村庄异质性与土地投入

郑风田(2019)在综合考虑我国村庄的资源禀赋特征后,按照种养资源与自然/人文景观的差异性将村庄划分为四个不同类型,认为种养资源丰富但自然/人文景观不丰富的地区实现乡村振兴依靠农业比重较大,对于土地依赖性较高,土地投入与保护意愿高于种养资源不丰富但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的地区。

刘洪彬(2014)认为,在大城市郊区,随着村庄离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农户土地投入强度逐渐增加。这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随着农产品市场日渐开放,农业劳动力流转市场与生产资料市场改革不断完善,农户在生产中也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为了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农业生产目标和生产要素配置也会随之调整,这就会导致处于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下的农户在土地投入行为上产生显著的差异,而其行为差异也将影响到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土地质量的变化。

1.2 个体差异性与土地投入

柴春娇,吕杰等(2014)通过对辽宁省阜新地区290户农户进行调查,根据农户的土地面积,收入结构,种植结构和兼业化水平等四个方面对农户进行分类。研究不同农民在物质支出和劳动力投入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农户在土地投入量和投入结构上都存在差异,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投入偏好不同。

徐玉婷,杨钢桥(2011)认为农户农业生产目标决定其农地投入行为,将农户划分为消费型农户和利润型农户。消费型农户主要依据家庭消费需求进行农业生产投入决策以期满足其家庭成员的消费需求,利润型农户的农业生产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市场行情将是其进行农业生产投入决策的主要依据。

韩书成,谢永生等(2005)从户主文化水平、年龄、非农率等方面对农户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和园地的投入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户无论是在土地投入结构还是投入总量上都有较明显的差异,说明不同类型农户对土地的投入偏好是不同的。

1.3 地权稳定性对土地投入的影响

第三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政策旨在通过延长农民承包期限,提高土地产权稳定性。而稳定的地权将对土地投入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地权的稳定性与农民投资激励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Carter,2003)。推断土地产权与农民长期投资激励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变得相当复杂。

Besley(1995)从资产安全性的角度分析了农户土地投入行为,他认为不稳定的农地产权可能会导致农户前期投资无法收回,这相当于对农户的未来农业产品征收随机税,会抑制农户长期投资的积极性。稳定的产权有助于改善农户的行为,提高农户未来产出的预期。土地产权的稳定性是影响农户投入的重要因素,当地权稳定性较高时,农户的投资会增多,更倾向于用更多的劳动来替代资本投入,农户看重的是长期回报,愿意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反之,农户注重短期回报,长期投资意愿较弱。

土地产权的稳定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土地的长期投入。农地使用权越稳定,农户长期投资的动力就越大,这种长期投入之一就体现在生产要素的土地投入上。Lietal(1998)发现同一农户在自留地和责任田上的有機肥投入有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是由这两种类型农地的使用权稳定性即使用期限长短的不同造成的。

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长期性,不仅体现在要素投入方面,也体现在对不同周期性作物品种的选择上。安全的土地产权能够使农户选择更多样化和土壤友好型的作物种植方式,促进土壤肥力管理(Jacoby,2002)。农户选择跨期经济作物能够反映农户对产权的稳定期望较高,因此,提高农地产权稳定性能够降低未来损失风险,有利于激励农户种植长期作物(洪炜杰,2018)。

大部分学者认为地权的稳定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投入的类型种类甚至是土地作业类型,但是也有一部分学者持相反的意见。Feder等(1992)发现在中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土地承包权的稳定性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很弱,如果没有非农就业机会,土地产权、土地买卖和租赁本身并不会扩大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刺激农业投资(钟甫宁,2009)。

2 第三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政策对农户土地投入

的实证研究

2.1 样本基本特征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8年7~8月课题组在河北省沧州市、湖南省张家界市两地农村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9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90.36%;在370份有效问卷中,河北沧州的样本量为192份,湖南张家界的样本量为178份,在总共调查的370份样本中,其中大农户样本为75家,小农户样本为295家,均为符合整体的实际情况,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意义。

表1报告了总体、沧州市与张家界市的调研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在农业技能培训方面,湖南省农民受到过农业技能培训的比例仅为24.31%,整体水平仍然较低,河北省稍微高于平均水平,可能是由于河北省农业经济较为发达,农业技术易于推广的缘故。在家庭总人口方面,所调查样本的平均劳动力数量为2.22人,其中投入到耕地上的劳动力数量为1.3人,从两者的比较来看,沧州市的农户相较于张家界市的农户在耕地上投入了更多的劳动力;从收入来源的结构来看,从沧州市对于农业产业的依赖程度稍高于张家界市,在土地面积方面,河北省地处平原地区的人均面积较小,为0.32hm2,湖南省的土地面积高于河北省,但由于地處丘陵和山地,可使用耕地面积水平较低,粮食产量相对较低,但丘陵地区也为发展种茶业等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两地参与土地流转的比例为18.01%,在作物价格方面,沧州市的粮食作物价格高于张家界市,受经济发达程度影响较大。综上,沧州市调研区域农业水平高于张家界市,且由于张家界市景观资源较为丰富,该区域旅游发展势头良好,该区域未来发展方向为生态旅游型,而沧州市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意愿高于张家界市,种养资源条件优于张家界市,该区域的发展方向为现代化农业产业型。

2.2 研究方法

2.2.1 李克特量表分析。本研究以十九大第三次土地承包期再延长政策为背景,将农户土地投入意愿的变化分为三种类程度,“减少投入”,“保持不变”,“增加投入”,并用“-1”,“0”,“1”为三种答案计分,最终得出第三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政策对农户土地投入的影响情况,同时将农户长期投入分为绿色化肥或绿色植物,耕作制度的转变,以及长期投入意愿情况变化,并采用“0”,“1”,“2”为其“没有影响”,“稍许影响”,“影响较大”三种选项赋分,以期分析第三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政策对农户长期土地投入意愿的影响。

同时将以河北省沧州市与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代表,分析不同自然资源条件与不同发展目标下的村庄的农户在第三轮承包期再延长政策影响下,不同土地投入的变化,并进一步将农户分为大农户与小农户,分析其土地投入的意愿的变化。

2.2.2 Logistic模型分析。第三轮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政策对农户土地投入意愿产生影响,而不同类型农户的具体情况会有较大不同。本研究对农户土地投入意愿变化进行探讨,研究中主要通过经济计量学相关理论方法的运用,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该政策对农户的土地投入的影响进行分析。模型如下:

………………(1)

式(1)中,Y代表农户土地短期/长期投入意愿的变化,λ为常数,β1 ,β2,β3,βn为系数, X1,X2,X3,Xn为农户基本特征包括户主性别、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农业技能培训、家庭总人口数、投入到耕地的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等,以期分析不同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的差异性。但是由于我们选择的自变量较多,防止自变量间存在共线性而造成回归结果超差,因此我们选择逐步回归的方法,将变量一个一个引入,引入的变量其偏回归平方和经验检验是显著的,同时每引入一个新变量,对已选入的老变量都将进行检验,以保证每个变量都是显著的。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1 基于李克特量表分析第三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政策对其土地投入的影响

通过分析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代表的种养资源条件较匮乏,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禀赋较丰富的生态旅游型农村与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代表的种养资源条件较丰富,自然/人文景观条件较差的现代农业发展型农村的小农户土地投入意愿变化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由表2、表6数据可知,张家界市的小农户在化肥与农药的投入意愿值分别为0.724与0.6938,倾向于增加投入,而沧州市的小农户对于化肥与农药的投入的意愿值为-0.062与-0.095则更倾向于稳定不变或者减少投入。可以看出,种养资源禀赋较为优越地区的农户反而更倾向于采取长期投入的方法来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污染,以期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旨在通过稳定地权来减少农户短期土地投入,而该政策却对张家界市的农户意愿的影响却较小。

由表2、表6数据可知,对于土地规模的投入意愿,张家界市的农户偏向减少土地规模,而沧州市的农户大部分持不变的意愿,部分农户会选择减少耕种面积。对于单位面积家庭劳动力的投入,张家界市农户会选择减少劳动力投入,其意愿值为-0.2383,沧州市小农户则存在增加劳动投入的意愿,其意愿值为0.165。对于土地规模的投入与家庭劳动力的投入则受到该地区未来发展预期的影响。张家界市农户耕种意愿不强烈,更倾向于发展旅游业谋生,倾向于加大流出,减少劳动力投入,而沧州市未来仍以农业发展为主,更倾向于增加劳动力投入。

由表4、表7数据可分析得出,该政策的实行对于大农户的投入影响主要区别体现在土地种植规模的变化,单位面积农业机械的投入意愿以及雇佣工人进行生产的意愿,沧州市的大农户相较于张家界市的大农户扩大种植规模的意愿更为强烈,这是由于第三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稳定地权,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的信心,对于对农业生产依赖程度较高种养资源条件较为丰富的地区影响更大。

通过对比表2、表4、表6、表8数据,对比张家界市与沧州市大农户与小农户土地投入意愿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农户更倾向于加大化肥、农药、种子的投入,其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劳动力的投入会保持相对不变,其投入行为受土地经济利润影响较多,虽对土地承包期延长政策有一定了解,但政策却没有对其投入行为转变带来太多影响。由于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需要,大农户会更愿意考虑根据土地耕作制度及农药、化肥使用量进行更合理规划,在化肥、农药的投入上适当减少,以求土地长期的生产效率,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劳动力的投入会相应增加以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通过分析表3、表5、表7表9数据可得,在对张家界市与沧州市大小农户的长期投入意愿的变化进行调研,在第三轮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政策的影响下,其长期投入转变的影响程度均有少许的影响,其意愿均值都保持在1左右。这表明,该政策对于稳定地权,增加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信心,转变农户投入模式与生产模式,提高农户生产效率,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存在一定正向影响。

2.3.2 基于Logit模型分析第三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政策对农户土地投入的影响。(1)短期土地投入logit模型 。

根据表12中拟合优度检验,调整的R方值为0.6128,方程模型拟合优度检验较好,表13的回归模型系数表可以将实证检验后的短期土地投入logit方程表示为:

由以上方程可得知:

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农户对减少短期土地投入,增加长期土地投入的意愿更加显著,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农户比未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农户的增加短期土地投入意愿比例低1.44%,增加长期土地投入意愿比例高1.72%。教育程度对短期土地投入意愿的增加具有负向影响,对长期土地投入有正向影響。受教育程度水平每增加一个层次,农户短期土地投入的意愿减少0.86%,农户长期土地投入的意愿增加0.93%。我们可以理解为接受过相应的农业技能培训,意味着有机会参与和了解国家的农业与土地政策,掌握了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意识到使用短期土地投入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具有较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的增加对农户的短期土地投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农户的长期土地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每上升1%,农户短期土地投入降低0.55%,农户长期土地投入增加0.45%。农业收入占比较大,兼业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较强,对农业土地政策变更的敏感度增强,农户更倾向于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短期土地投入对土地的损害。

耕地面积对农户短期土地投入的意愿具有明显的负向推动作用,对农户长期土地投入的意愿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大农户与小农户具有重要的区分性,耕地面积每增加一亩,农户短期土地投入的意愿增降低0.31%,农户短期土地投入的意愿增增加0.22%。我们推测,大农户具有较完备的种植知识体系,大农户会更加重视国家农业政策的变更,土地承包期的延长更有利于大农户增加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积极开展农业教育与培训,转变农户土地投入结构

为有效遏制农户短期投入行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短期投入对土地生产力的损害,对农户进行农业教育与培训,改变农户生产观念,提高农户的收入预期,将农户短期土地投入转变为长期土地投入,规范农户土地投入行为,通过稳定的可持续的土地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水平与生产效率,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关系。

3.2 积极推行小调整与土地流转政策,缓解尖锐的人地矛盾

人地矛盾较为尖锐的地区,积极推行小调整与土地流转政策。将长期撂荒退耕等土地由村集体主导收回,转包给新增无地人口,保证无地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同时,政府积极鼓励农户土地流转,将部分主要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户的闲置耕地流转到耕地较少的农户手中,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人地不均的现象。同时应合理控制调整的频率与流转的速度,避免因过多的调整与流转造成土地破碎化,及农民的不稳定感。

3.3 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转变农户投入结构

小农户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小,考虑对环境友好的长期投入对其经济收效极低,更多选择低效率的短期投入,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使农户可以进行大规模集中生产,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对地力的保护意识,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风田,杨慧莲.村庄异质性与差异化乡村振兴需求[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1):57-64.

[2] 刘洪彬,吕杰.大城市郊区不同区域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比研究——以沈阳市苏家屯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0):2084-2091.

[3] 刘洪彬,王秋兵,边振兴,等.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的调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0):111-117.

[4] Mena C F,Walsh S J,Frizzelle B G,et al. Land use change on household farms in the Ecuadorian Amazon: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gent-based model[J].Applied Geography,2011,31(1):210-222.

[5] Viaggi D,Raggi M,Paloma S G. Farm- household investment behaviour and the CAP decoupling: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assessing policy impacts[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11,33(1):127-145.

[6] 刘洪彬,吕杰.大城市郊区不同区域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比研究——以沈阳市苏家屯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0):2084-2091.

[7] 柴春娇,吕杰,韩晓燕.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投入特征差异分析——以辽宁省阜新地区为例[J].农业经济,2014(11):15-17.

[8] 徐玉婷,杨钢桥.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03):106-112.

[9] 韩书成,谢永生,郝明德,濮励杰.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差异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05):87-89+165.

[10] 俞海,黄季焜,ScottRozelle,LorenBrandt,张林秀.。地权稳定性、土地流转与农地资源持续利用[J].经济研究,2003(09):82-91+95.

[11] 李体欣,朱蕾,伍海涛.地权稳定性与农村金融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07):150-155。

[12] 郜亮亮,黄季焜.不同类型流转农地与农户投资的关系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04):9-17.

[13] 洪炜杰,罗必良.地权稳定能激励农户对农地的长期投资吗[J].学术研究,2018(09):78-86+177.

[14] 陈铁,孟令杰.土地调整、地权稳定性与农户长期投资——基于江苏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0):4-11+110.

[15] 钟甫宁,纪月清.土地产权、非农就业机会与农户农业生产投资[J].经济研究,2009,44(12):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