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森林公园多元内涵发展总结的规划

2019-11-29 06:07张文涛肖雁青
绿色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森林公园

张文涛,肖雁青

(1.北京中森国际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3;2北京中森生态园林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013)

1 引言

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1]。从森林公园的字面来看应当具备两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二是具有公园的公众服务功能。然而,究其内涵,森林公园并不等同于“森林”与“公园”的相加。森林公园是通过有限制地、科学地开发来保障生态系统的持续保护,建设过程中需在优先保护生态基础上,合理利用其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进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始终贯穿于森林公园建设的各个项目、区域及阶段。从森林公园的定义和定位可以看出,森林公园具有自然保护性、社会公益性、休闲游憩性和文化承载性等特征。

2 发展历程

2.1 萌芽阶段

我国森林公园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2]。1937年,时任陕西国民政府主席邵力子鉴于西安骊山的突出自然资源,意欲将其建设为森林公园,初步规划完成后却因战乱而搁浅。后来1960年,周恩来总理认为贵阳的图云关林场具备建设森林公园的条件,经建议后于5月挂牌运营,但是因当时正处于困难时期,最终未能达到预期。两次尝试均告失败。

2.2 起步阶段

1980年,原林业部发出了《关于风景名胜地区国营林场保护山林和开展旅游事业的通知》,开始组建森林公园和开展森林旅游工作。1982年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2年至1991年,原林业部共批准建立各级森林公园136处,各地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建立森林公园近20处。这一时期批建的森林公园数量少,国家对森林公园建设的投入相对较大,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基本成型。

2.3 快速发展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于旅游、休闲等的需求日渐高涨,森林公园慢慢成为人们的出行选择,其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也逐步被社会各界所认识。后经1992年大连会议召开,森林公园以突出的森林风景资源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其显著效果得到进一步显现。森林公园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2017年底,全国已建立森林公园3505处,规划总面积2028.19万hm2。

3 森林公园的功能

3.1 生态保护功能

生态保护功能是森林公园的首要功能。森林公园可能保存着当地较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典型地貌地质景观或珍贵自然人文景观,需要积极主动的保护公园内有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有效限制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及破坏活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度和健康度,有效保护当地野生动植物种群及其栖息地环境,尽量使森林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得以保全。

3.2 旅游休憩功能

旅游休憩功能是森林公园的重要经济功能。我国开展森林公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开展森林旅游,为广大公众提供旅游体验的场所,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森林公园的景观多样,在不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森林公园的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公园内的景观,适度开展旅游体验活动。

3.3 科普宣教功能

科普宣教功能是森林公园的公益服务功能。森林公园内植被典型、物种丰富、景观多样,且往往保存着历史悠久的人文古迹,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通过优美的森林景观和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森林公园可向游客及周边社区宣传生态安全及环境保护知识,倡导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等现代生态观念,树立人们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

4 森林公园的基本类型

森林公园的分类有多种标准,现行比较通用的分类是陈戈等[3]按地貌景观类型将森林公园划分为10个基本类型。

(1)山岳、峡谷等地貌景观为主的类型,如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陕西太白国家森林公园等、山西太行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等。

(2)湖泊、瀑布等水体景观为主的类型,如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江西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

(3)特殊地貌景观为主的类型,如以丹霞地貌为主的广西八角寨国家森林公园、以冰冻景观为主的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以熔岩地貌为主的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

(4)森林景观为主的类型,如贵州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等。

(5)野生花卉景观为主的类型,如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等。

(6)草原-森林景观为主的类型,如内蒙古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等。

(7)沙漠-森林景观为主的类型,如内蒙古额济纳胡杨国家森林公园、陕西定边沙地森林公园等。

(8)冰川-森林景观为主的类型,如四川海螺沟国家森林公园等。

(9)海岛、海滨景观为主的类型,如山东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河北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等。

(10)城郊(园林)-森林景观为主的类型,如广东大岭山森林公园、东莞黄旗山城市公园等。

5 规划建议

5.1 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基础条件

(1)原则上,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境内只能申报设立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2)一般而言,申报公园面积不应小于2000 hm2,若处于人口100万人以上城区的20 km距离以内,则申报公园的面积不应小于1000 hm2。

(3)在不与已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交叉重叠的前提下,应涵盖所在县(市、区)境内保存最好的森林资源,以及价值最突出的生物、地文、水文和人文景观资源。同时应尽量不包含耕地和村镇。

(4)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办公管理环境。

5.2 总体规划时间要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需要自批准设立之日开始,18个月内编制完成,如果发生合并或者经营范围变更,需要在批准变更之日后的12个月编制完成[4]。总体规划一般以10年为期,到期后需及时完成总规修编工作。除遇国家重大项目,经批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5年内不得修改。

5.3 总体规划编制注意问题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综合研究和确定森林公园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布局,统筹安排森林公园各分区建设,合理配置森林公园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指导森林公园的保护、利用与发展[5]。

5.3.1 合理分区

国家森林公园一般分为4个基本功能分区,即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和生态保育区,根据不同的管理目标和景观特色,再在每个分区内再划分不同的功能小区,以开展不同的经营活动,有针对性地实现多个目标。

5.3.2 游客规模限制

在旅游活动中,需合理确定游客规模,在确保森林资源质量得到保障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使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6]。在实际规划中,一般通过面积法和线路法计算游客容量,采用参考成熟景区的经验掌握旅游增长规律,预测客源动态变化。

5.3.3 针对性规划

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的核心内容是各专项规划,具体包括:保护规划、森林景观规划、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基础工程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社区发展规划。在进行规划时,要注意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尽量采用原生态或近自然的方式进行项目设计,在此基础上,提高景观质量、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布局设施、带动社区发展。

猜你喜欢
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历险记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森林公园游记
基于文本挖掘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凶器哪儿去了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论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色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省级教育数字认证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