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2019-11-29 11:15
时代经贸 2019年3期
关键词:金融业务绿色金融

韩 玮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为支撑的,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经济的发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绿色金融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机遇。

一、绿色金融的概述

(一)绿色金融的定义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决策,在投融资过程中必须考虑环境的影响,注重环境的保护。实施绿色金融有利于我国改变资源严峻的现状,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统一,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的产品

1、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绿色产业实行贷款优惠。这些绿色产业有包括环保设备的生产、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等一系列业务在内的环保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变等在内的新能源产业等。而对于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等产业的贷款则要进行控制,尽量减少对“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

2、绿色证券。绿色证券是对环保产业、高新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绿色产业的融资开辟绿色通道。对于绿色产业企业的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募集基金等一系列金融活动提供优惠和便利。绿色证券能有效地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同时限制“两高一剩”行业的发展。

3、绿色保险。绿色保险又叫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指投保单位在购买该险之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保险公司会赔款给受污染的第三方的一种保险。石油勘探、化工产业等极容易造成污染事故的行业,应实行环境强制性保险政策。

4、碳金融。碳金融是在国际规定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间进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易。把碳排放量作为产品,也同样衍生了碳金融产品,开拓了碳金融行业发展。碳金融的发展,有效的控制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促进了区域间的发展。

二、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环境污染变得日益严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23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全国监测城市 70.7%,相当大部分的城市面临着空气污染严重的问题。地下水污染严重,根据监测显示,水质优良的地下水占比仅为0.9%,而较差且极差的地下水占比高达75.5%。受污染的地下水常存在着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等问题,这和工业生产环保不达标有关。全国气温也在逐年增长,2017年达到10.39℃,较常年 (9.55℃)偏高0.84℃,气温的升高表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温室效应加剧。环境污染也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肺癌等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长,严重危害居民健康。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留住绿水青山。绿色金融可以为绿色经济提供保障和支持。

三、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绿色金融发展规模小

绿色金融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整体规模小。绿色金融业务仍然集中在少数大型的国有金融机构中,如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他小型金融机构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基本没有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绿色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而已开展绿色业务的金融机构也存在着业务规模较小的问题。仍以五大国有制商业银行为例,绿色信贷规模仅占其所有信贷国模的7%,可见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规模有限。

(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从我国引进绿色金融这一概念以来,各大金融机构推出了一些与绿色金融相关的产品,但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绿色金融产品仍然以绿色信贷为主,绿色证券、绿色股票、绿色保险等总体规模小。截止2017年,我国绿色信贷融资规模为82000亿元,占所有绿色融资规模的95.1%,绿色股票融资为2200亿元,占总规模的2.6%,碳金融融资为584.85亿元,占全部规模的0.7%。绿色金融产品结构的单一难以满足更多企业的需求,从而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三)绿色金融盈利能力不足

绿色产业大都是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发展绿色产业本身具有公益性,绿色产业的公益性代表了其盈利能力不高。大部分从事绿色产业的企业大都处在初创期,面临着风险大,不确定性高等问题,金融机构向这样的企业提供融资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从而会影响机构的盈利。

(四)绿色金融制度欠缺

目前,我国对于绿色金融并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仅有一些部门颁发的关于绿色金融的规章条例,而这些规章条例大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有效的指导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此外也并没有制定绿色金融业务的监管制度,使得绿色金融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

四、发展绿色金融的好处

(一)绿色金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绿色金融可以引导资金从钢铁、煤矿等“两高一剩”产业中流出,从而进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绿色产业,从而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向一二三产业均衡协调发展的合理方向迈进,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绿色金融利于启动经济新增长点

长久以来我国经济是依靠过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事实证明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会带来诸如就业等经济社会问题。为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产业的兴起将为经济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而绿色金融可以为绿色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从而启动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绿色金融利于缓解财政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破坏了环境。为了治理环境,我国政府每年用于环境保护的支出越来越大,消耗了巨额的社会财产,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发展绿色金融可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减少政府对治理环境的支出,缓解财政压力。

五、发展绿色金融的建议

(一)完善有关绿色金融的制度

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基本法律制度、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制度,如在相关领域推行强制性的绿色保险制度,污染企业信息强行披露政策等,使得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有法可依。

2、完善监管制度。要联合环保部门、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各个机构,构建一个针对绿色金融的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标准,减少和降低绿色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

(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改变我国以绿色信贷为主的单一绿色融资模式。充分发挥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产品在绿色金融当中的作用,适当的使用金融衍生产品。

(三)培育绿色观念

首先,要培育企业的绿色观念,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更多的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使企业符合绿色融资的资格和条件,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其次,要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培育金融机构的绿色观念,使金融机构意识到绿色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处,在经营过程中更多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高金融机构的绿色化程度。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绿色金融
绿色低碳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业务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