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维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矿井水患防治措施

2019-11-29 09:39孟楠楠夏忠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年2期
关键词:积水含水层标高

魏 赟 孟楠楠 夏忠君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四川 德阳 618000)

0 前言

新维矿井位于筠连矿区沐爱勘探区东北部,矿区属云贵高原北边缘部向四川盆地过渡区,地形复杂,总体地势南高北低,以中、低山地形为主。矿区为一个采矿权,两口生产井。两口井分别为新场井及维新井,矿区准采煤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中的2、3、7、8号煤层。新场井开采初期采用平硐自流排水方式排水,后期将采用机械抽排水,维新井采用机械抽排水。

1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1 含水层

(1)飞仙关组二段(T1f2)裂隙含水层

以暗紫色中厚~厚层状粗粉砂岩及细粒砂岩为主,夹薄层状细粉砂岩及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厚210.47 m,受水条件差,地下水以降水为主要补给,出露泉井流量为0.1 l/s·m~2.466 l/s。抽水试验单位流量0.0106 l/s·m~0.119 l/s·m。在新街向斜核部简易放水试验涌水量为0.13 l/s~11.64 l/s,该含水层是富水性中等的裂隙含水层,是矿井充水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2)飞仙关组一段(T1f1)裂隙含水层

厚84m,出露标高390 m~710 m。受水条件极差,地下水以降水和飞仙关组二段层间水渗透补给。出露泉井流量0.1526 l/s~0.3941 l/s。钻孔揭露该层观测混合水位,测得单层水位标高分别为644.14 m、395.35 m。抽水试验单位流量小于0.00019 l/s·m,说明本层水压高、涌水量小、含水性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局部地段因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发育,富水性增强。

(3)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裂隙含水层

出露标高395 m~650 m,厚141.25 m。出露泉井流量0.015 l/s~2.52 l/s。泉水流量随降雨变化,旱季枯竭。抽水试验单位流量最大0.059 l/s·m。地下水运动条件差(水位高差达546.68 m)。除212-2号孔位于新街向斜轴地下汇水段并因F1断层隔阻,含水性增强外,一般含水性弱。

(4)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裂隙含水层

只在叶家坝B301和伍家湾背斜有出露,出露平均厚79.39 m。该层出露面积小,受水条件差。据钻孔揭露,该层顶部和底部裂隙发育,有涌、漏水现象。抽水试验单位流量小于0.00036 l/s·m。该层除断层带和风化裂隙带充水强,在一般情况下含水性弱,是良好的隔水岩层。

(5)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岩溶含水层

全厚357 m,主要分布在维新井内,新场井内为隐伏地层,埋深95 m以下,勘探揭露厚度5.93 m~267.50 m。4个孔漏水,水位标高429.64 m~432.99 m。钻进过程中岩芯破碎,采取率低,有溶蚀现象。扬水试验单位流量 0.367 l/s·m~1.435 l/s·m,含水性极强。

2 矿井水患分析

2.1充水水源分析

(1)大气降水

区内降雨颇丰,年均降雨1 000 mm~1 200 mm。大气降雨大部分顺地表径流排泄于溪沟、河流,极少部分顺着风化裂隙、采空塌陷裂隙、构造裂隙等入渗地下,补给地下水。

(2)地表水

南广河、镇舟河、小河、热水河及冷水河等常年性河流受地形控制,接触带多在新维矿井周边的小型矿井矿权范围内。地表水沿风化裂隙、采空塌陷裂隙、构造裂隙等入渗补给地下水,特别是沿采空塌陷裂隙有大量溃入矿坑的危险。

(3)含水层裂隙水

矿床充水含水层为飞仙关组一、二段、煤系地层、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等,矿床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富水性中等,岩层完整性较好,受构造破坏较小,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差。地表水体将该区地形切割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河间地块。侵蚀基准面标高(+374 m)以上含水层埋藏浅,受溪沟河流切割,大面积出露地表,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地下水以潜水为主。侵蚀基准面标高(+374 m)以下至-200 m标高范围,含水层深埋地下,地下水运移缓慢,存在一定的承压性。

(4)老空水

老采空区为区内地下水蓄积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存在斜井(暗斜井)开拓的停产或关闭的生产井,其深部将形成大面积的积水。周边一些废弃矿井原为斜井开拓,机械抽排水,废弃之后井下采空区已经形成了数十上百万方的积水,老空积水区域与新维矿井法定开采范围存在重叠,且位于维新井开采的高位区,对新维矿井维新井开采将构成极大威胁。

2.2 充水通道分析

参照《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MT/T1091—2008)》,通过公式计算矿山完成全面开采时,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可达86.53 m。将导致煤层上覆飞仙关组一段(T1f1)含水层水及宣威组上段(P3x2)含水层水直接通过导水裂隙带进入矿坑。根据周边小型生产井的调查分析,矿井明显的出水,均来自于顶板裂隙,以滴、淋水现象为主,少量裂隙发育密度高、裂隙宽度大的区域存在小股状出水现象。采掘面接近地表水体、采空积水区有大量水涌入,甚至发生水害事故的危险。周边小型生产井矿井涌水量较小,在6 m3~160 m3(单矿),涌水量受大气降雨控制明显,丰、枯季节比为3~10倍。采动裂隙是汇集、径流、排泄地下水的重要通道。

3 井下防治水措施

(1)由于小煤矿技术人员流失或更换频率高等因素,周边小煤矿生产资料的部分缺失,许多矿井特别是关闭矿井的采空区边界、最低采掘巷道位置的圈定等,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建议矿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长期广泛地收集相邻矿井的生产资料,并与周边保留生产矿井建立起“联测联防”的防治水工作机制,互通水情,互相监督,杜绝越界开采和破坏矿权间保留煤(岩)柱完整性的行为。

(2)建议根据各相邻生产矿井和关闭矿井的实际情况,已明确采空区边界的煤矿,以采空区边界为基线,向外留设大于20 m的煤(岩)柱作为隔水煤(岩)柱,禁止采掘、破坏煤(岩)柱。在煤(岩)柱之外60 m范围作为探防水警戒区,接近该区时,必须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空区边界尚未明确的,建议当前采取加大煤(岩)柱尺寸对其进行预防,根据当前已知材料,大致圈定采空积水区范围,沿采空积水边界,向外布设200 m宽度的区域作为禁采区,为尽早排除水患威胁,有必要对积水区进行深部勘测工作(如物探),探明采空积水区边界,为下一步防治水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据。

(3)筠连地区存在暴雨、雷雨天气,应加强避雷措施,注意及时疏通导流沟、排水沟。特别是近年来大气环境复杂多变,极端天气频发,更应加强雨期“三防”工作,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

4 结语

近年来四川地区煤矿行业整顿,越来越多的小煤矿被关闭,但是小煤矿老空积水对周边生产大矿的影响并未停止。另外,随着开采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装备水平的提升,煤矿开采逐渐向深部拓展,势必会产生一大堆技术新问题,防水就是其中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除了要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防治水细则》、煤矿初步设计的要求开展煤矿防治水的工作,还应由“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预防”,深入开展煤矿的突(透)水机理与矿井水“防、治、用、环”技术综合研究,并在矿山防治的动态中予以优化和完善,真正地建立适合大型矿山的高标准煤矿水害防治措施,把煤矿水害发生率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积水含水层标高
巨厚充水含水层疏放水层位优化研究
书记讲党史 “亮”出新标高
复溜穴在输卵管积水中的应用初识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办公楼楼面装饰标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小熊当当玩积水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美国西部奥加拉拉含水层水位下降原因初探
安庆铜矿主井提升机系统反转/过卷故障分析与处理
全球地下含水层下降惊人:要被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