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儿童号”德育品牌的继承与创新

2019-11-29 02:45高金凤刘拥军许林曹永宏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2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

高金凤 刘拥军 许林 曹永宏

【项目简介】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实验小学,学校因倡议捐献儿童号飞机扬名大江南北。2017年6月,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首批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永远的儿童号”德育品牌继承与创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学校秉持儿童第一的育人理念,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熔铸地方历史文化,精心构架德育课程,完善物型课程建设,以浸润式的德育形式涵养学生爱国情怀,让德育路径更明晰,德育效果更实在,为每一个孩子的道德远行奠基助力。

摘要:德育从来不应是空洞的说教,应遵循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永远的儿童号”德育品牌,是一种浸润式的德育过程,强化构建学生的爱国认知,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良好的意志力,乐于践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参与互动中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国家的关系,在体验中丰富道德情感认知,以对话的方式表达见解,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人生价值与国家、民族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儿童号;爱国主义;浸润式;品格提升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0A-0027-05

一、“永远的儿童号”德育品牌继承与创新项目建设的背景、原因

(一)在历史文化的溯源中寻求独到的精神力量

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街校区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实验小学之一,从清朝末年同化两等学堂发展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学校毗邻姜堰区北大街文化景区,人文历史资源丰富。胡氏旧居、泰州学派代表王氏宗祠、黄龙士棋院、新四军曲江楼纪念馆近在咫尺。深厚的人文环境造就了北街校区的独特品质,古朴、典雅、润泽、厚重。在对学校周围历史文化的溯源中,我们感受到先贤的道德担当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追求,从而引发我们对学校德育的自觉追求,从中汲取、寻求独到的精神力量丰盈学校德育工作,让学校德育工作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二)在百年办学的自信中树立高贵的学校品质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说过,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我们学校在百年办学历史中,一直砥砺前行,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办成现代化模范学校。荣誉星空,最为璀璨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校率先向全国少年儿童发起捐献“中国儿童号”飞机的倡议。倡议书经《人民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家媒体转发、广播,得到了大江南北少年儿童的积极响应。至今,以“毛泽东时代的儿童”命名的纪念册还静静地陈列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中国儿童号”飞机永久保存在中国航空博物馆。捐机倡议40周年之际,由张爱萍、迟浩田两位将军亲笔题词的“捐机纪念碑”高高矗立在校园中央。爱国主义的血脉在实小发展历史中代代相传,我们超越历史,让“永远的儿童号”成为实小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更成为学校高贵办学品质的卓越表现。

(三)在时代浪潮的搏击中落实树人的立德目标

育人之道,以德为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在一个“德”字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新时代呼唤高质量教育,新的时代要有新的担当。我们在新时代浪潮的搏击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进一步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学校精神遗传基因,坚持“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思路,努力建成学校“永远的儿童号”德育品牌,立德树人办真教育。

二、“永远的儿童号”德育品牌继承与创新项目的理解和架构

(一)“永远的儿童号”德育品牌的理解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理念,“永远的儿童号”有着深刻的含义。首先是基于学校的光荣历史,基于学校的爱国主义传统,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口和主旋律;同时,是寓意学校就像一架腾空展翅的飞机,在教育的滚滚潮流中不断向前。最为重要的是新的时代 “儿童号”有了新的内涵,作为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者心中永远要有儿童,学校教育要永远基于儿童的发展,永远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一切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永远立于学校的正中央。

愛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所以,我们将爱国主义作为项目实施的核心着力点。但德育从来不应是空洞的说教,应遵循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永远的儿童号”德育品牌,在爱国主义核心要义指引下,强化构建学生的爱国认知,着力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良好的意志力,乐于践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参与互动中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国家的关系,在体验中丰富道德情感认知,以对话的方式表达见解,是一种浸润式的德育,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人生价值与国家、民族的融合发展。

(二)“永远的儿童号”德育品牌继承与创新项目的架构

“永远的儿童号”德育品牌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构建了知情意行一体化的行动路径,丰富了每个学段、每个年龄层次不同学生的道德需求,让项目实施有形落地(架构见图1)。

三、“永远的儿童号”德育品牌继承与创新的实施路径

(一)坚定构建优秀物型课程环境建设,打造项目建设一流平台

一是建设“中国儿童号”雕塑主题园。“中国儿童号”捐机纪念碑是实小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精神图腾和象征。院落内一树一石、一路一牌、一花一草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代言。院落的南部,停放着一架按照“中国儿童号”原型机比例定制的实体飞机模型,当阳光穿过广玉兰宽大的树叶,洒落在银白色的机身上时,熠熠生辉的飞机仿佛带领学生们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激情澎湃的岁月。这架飞机模型,是实小校友、泰州市姜堰区少年黄埔军校校长黄志峰先生历时三个月倾心打造的,专门捐赠给实小儿童的珍贵礼物。

二是建设“万年台”戏剧课程基地。校园内近三百年历史遗存的古戏台——万年台,见证了我校悠久的历史和办学积淀。我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通过排演爱国主义话剧、戏剧等形式,集中在“万年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台上爱国情,台下儿童心,爱国主义教育在这里无痕落地。

三是建设“六一堂”儿童梦想中心。我校“六一堂”是为纪念捐赠“中国儿童号”飞机而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我校少年儿童敢为天下先,率先向全国儿童发出捐机献机的倡议,体现先辈胸怀祖国、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這样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对当下儿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六一堂”在爱国主义教育情境中,放飞儿童的中国梦、爱国梦、强国梦,上演了一幕幕学生们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活剧。

(二)坚定校园文化自信,讲好“中国儿童号”故事

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蕴含着思想和情感,预示着哲理,是文化的记忆,是历史的“回声”。为承传“中国儿童号”故事,我们集中力量进行“永远的儿童号”口袋书研发。我们定位于用绘本的形式来讲述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以漫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顺应儿童。在开发主体的选择上,让师生全过程深度沉潜到这段光荣的校史中,让“永远的儿童号”这一精神文化图腾烙印在学生心灵深处。口袋书以“史”的形式永远留存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课程体系中。

口袋书的开发过程,就是重温历史、自我教育的过程。学校大队部首先向学生征集“图说”的方案。经大队部筛选,发现学生们的想法还真不少,诸如剪纸、绘本、版画、速写等方式。方案有了,“史事”由谁来讲述?寻访史事的讲述者,由学校小记者寻访团完成。在退休老教师的回忆之中,学生们找到了王根龙老先生。王爷爷被请进校园,一说起当年这事,仍有些激动。朴实的举动,浓浓的爱国情,加上王爷爷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学生们有了时空的穿越感,仿佛有了战火纷飞的现场感和责任担当感。寻访之后,我们请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联袂行动,根据美术老师所带社团的类别,选择适当的方式,图说“永远的儿童号”,并将图说的成果印制、推广。后来经评选,我们推出绘本组潘月兰老师指导的“口袋书”,展出了钱中平老师指导创作的剪纸“募捐现场”。

“口袋书”绘制过程中还有些故事,据美术老师潘老师描述,学生们为了绘制,暗地里做了不少功课。正式绘制前,他们还去查阅抗美援朝的相关史料,学校时任校长的个人资料,以及捐机事件中的关键人物,还有学生来到学校档案室查阅捐机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的资料等等。图说永远的“儿童号”的边界在不断延伸,学生们也一直在探究、体验、感悟。“口袋书”绘制完成后,有学生建议要写序,由谁来写呢?最终,大家建议由当时的周立人校长写。周立人校长已92岁高龄,小脑有萎缩倾向,但听说是为“儿童号”的事,他毅然题写,字迹甚是工整。就这样,我们的“口袋书”诞生了,实小的学生人手一份。最终“口袋书”以儿童化的方式绘制成“永远的儿童号”这一精神图腾。

(三)坚持走在“先生归来”的路上,过一种“道德”的学校文化生活

“永远的儿童号”品格提升项目建设是一种“道德”的教育,也是一种“情感”的教育。没有道德引导的“童年”,没有情感滋养的“童心”,终将枯萎。我们坚持走在“先生归来”的路上,过一种“道德”的学校文化生活,呼唤“先生归来”。

“先生归来”首先是“人”的归来,是道德的归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归来。我们开展 “读先生、悟先生、做先生”主题序列活动,由远及近,由做人到做学问,引导师生“凝望先生的背影,濡染先生的风范,延续先生的精神”。我们通过实施教师“领读者”行动计划,自觉追寻一位传统文化大家,读其一本文化专著,形成一种传统文化情趣;为自己确立教育的信仰和行动的路径,做到信仰与行动指向同一个方向;用传统文化涵养自己的人格与学识魅力,在讲台的深处绽放出人性的、道德的精神之光,同时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让“先生之风”与“童心之美”相遇。

(四)坚守文化实践,走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一条经济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之路、教育之路。走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带一路”具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在传统文化资源的实践运用中,发展儿童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力与实践力;二是要遵循教育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走一条正确、有效的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之路。

我们的“红领巾·中国梦”研学旅行,通过带领学生游览、交际、认识自然和社会,在阅览风土人情中提升认知,达到道德实践能力提升的目的,丰富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我们北街校区地处城区文化街区,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如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讲学故居、胡锦涛故居、清朝棋圣黄龙士故居,这些都是学生研学实践很好的课程资源。此外,我们也开辟了国际游学旅行活动,将国家认同与全球视野的培育有机结合。

我们的“童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儿童立场,注重激发儿童的主动参与,有效破解了空洞说教、机械背诵以及实践流于形式的问题。我们推进设计了三阶段三环节目标:一是在认知阶段,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微言大义;二是在实践阶段,通过榜样示范,让爱国情怀生根发芽;三是在全校推广阶段,通过学生、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活动,实现星火燎原。

三、“永远的儿童号”德育品牌继承与创新项目的成效

(一)编演舞台剧,为学生创设浸润式的情景

德育实践中存在一种偏颇,认为德育资源有限,其实生活是德育最广泛的资源,可以对比映照,可以角色演绎。我们着眼校史校情,寻找德育因子的转译,以舞台剧诠释学校发展的动人篇章,在学生的心中定格时光的记忆。

2018年元旦前夕,学生在社团老师的指导下编演了一场温暖的舞台剧。舞台剧创意的灵感来源于校友姚家齐先生回母校的事件。姚爷爷是学校当年捐献儿童号飞机时的少先队大队长,他毕生执着于造币事业,当年全国人民使用的五分钱硬币就是由他亲自设计绘制的,学校梦想中心的牌匾“六一堂”三个字,也是姚爷爷题写的。退休后,姚爷爷念念不忘自己的童年母校和当年发出捐机倡议的难忘岁月。于是,一帮学生带着感动,把姚爷爷回母校一事进行了创编,并搬上了舞台。舞台剧的创编、编演是一种体验式德育方式,它是浸润式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2018年的元旦演出花絮中,饰演姚爷爷的学生说:“这段经历嵌入了我童年的记忆,刻入了我的心灵,姚爷爷的那份爱校、爱国的情怀深深地影响着我,也非常喜欢同学们戏称我叫姚爷爷。”

(二)以“童心月历”的实施丰富学生品格提升的内涵

实验小学北街校区的“童心月历”体验课程教育是泰州市首批教育创新经典案例,课程以“抱诚守真,让儿童站在学校最中央”的德育理念,借助“月歷式课程”展示“最美童心”。“儿童号”课程包含“童心启蒙”“童心润泽”“童心璀璨”三大版块。童心启蒙,立足班级德育课程,播种道德因子,促进品格提升。童心润泽,垫高学生的心理防火墙,开启悦纳模式,培养艺术因子,实现情智共振。童心璀璨,以“童心月历”每月一事为主题,梯度设计活动方案,实施荣誉化策略评价,让学生在学经典、读经典、用经典中厚实底蕴,卓越成长。

其中,“童心月历”将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艺术课程进行整合,开展以“多彩每一天,幸福一童年”为主题的“月历”式系列活动。活动贯穿全学年,每月一个重点项目,朝着学生生长的方向循环推进,更多更全面地展示学生的成长足迹,激发学生的成长潜能和成长激情,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都能品尝到生命成长的喜悦。这个平台,既是德育实施的有效载体,也是德育达成的最佳路径,内容丰富,实施精准,具有可操作性。活动的开展有三个关键点,一是设计每月活动主题,按照学生在校时间依次为:三月阅读,四月书画,五月音乐,六月仪式,九月妙笔,十月双语,十一月巧手,十二月运动;二是落实循环推进措施,即在月度主题确定的前提下,统筹安排适合不同年级的活动内容,按年级螺旋提升、滚动推进,并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进行适时创新,让每个学生在每个年级的每个月都能在同一主题下获得新的发展;三是建立星级评价机制,即进行班级之星、年级之星、学校明星的分层评比,并结合微信、海报、红领巾电视台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促进活动质态的有效提升。“童心月历”活动以固化活动主题、梯级设计年级活动内容、实施荣誉管理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有效培育出学生走向未来生活所需的多种能力和品质。

(三)以墙壁上的经典历史故事,做足厚德大文章

我们精选了48则历史故事,以碑刻的形式装饰在学校围墙壁上,冠名“励志壁”,图文并茂地体现“爱国、责任、担当、奉献”等中华传统价值观主题,传递历史的厚重感,润“育”无声。学校为了激活墙壁上的经典,最大化地发挥德育功能,分年段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低年级讲故事、画故事;中年级画故事、演故事;高年级根据故事主人公的人品、文品及与之有关的年代、故事开展调查、阅读,合作撰写研究报告。一剧,一历,一墙壁,以及即将建成的捐机纪念馆,让“永远的儿童号”扎根“童心”,唱响“童心里的中国”。

永远的“中国儿童号”,内涵丰富,是实现传统与当下、历史与现实、儿童与中国的命运交响,是对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有力回应。“永远的儿童号”植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里,生长在三水姜堰厚重通灵的大地上,点亮了童心里的“中国”。“永远的儿童号”将成为实小师生永远的心灵皈依与前行的力量。

责任编辑:李韦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Brand with the Core of Patriotism

GAO Jinfeng & LIU Yongjun & XU Lin & CAO Yonghong

(Taizhou Jiangy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Group, Taizhou 225500, China)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never the fluffy preaching and it should adhere to the organic unity of knowledge, emotion, perseverance and action. The moral education brand of our school is a process of immersed moral education, which enhances the constructing of students cognition of patriotism and cultivates their strong patriotic emotions and fine perseverance, so that they can be happy to practice the educational activity of patriotism and they can als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nature, and man and 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sides, they can enrich their emotional cognition by experiencing and express their viewpoints through dialogue.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try hard to encourage every child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and help them realiz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ir life values and their national and future values.

Key words: childrens brand; patriotism; immersion; character improvement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
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升中小学生民族自豪感
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建构方法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新时代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蕴与践行
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真情
浅析新时代爱国主义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爱国主义教育从来就没有“小题大做”
爱国主义教育应当贯彻理性的教育原则
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