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青春偶像剧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9-11-29 08:47张慧峰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新时代,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一代受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发展困境。适逢近年呈现出的喜闻乐见的红色青春偶像剧,这类与传统红色经典相对应的红色青春偶像剧热播现象也引发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考。探讨大学生思想素质现状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困境,树立新理念挖掘红色青春偶像剧作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提出运用时要注意的相关原则思考。

关键词:红色青春偶像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作为历史长链中的一环,必将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人才质量是否合格。在经济全球化、文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成长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新环境中。新形势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迫切需要不断改进,挖掘红色青春偶像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恰当使用也正是时代的要求。

一、红色青春偶像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在知识解构和理解力上远远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渐渐削弱了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能力,广大的教育者必须有探索改革和尝试创新突破其瓶颈的意识。

(一)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

(1)思想上早熟,不屑形式和口号

大学生生活在网络媒介高度发达、信息泛滥、个性偶像等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群的社会,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深刻转型,00后有了更强的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也更善用网络。他们思维开放活跃、视野开阔,不迷信权威、不屑形式和口号。他们注重平等交互式学习,反感单向度的空洞说教。他们偏爱多样化、趣味化对接时代的教学模式,不喜欢古板循规蹈矩只谈理论。

(2)行为上自主个性

即便不是同学老师眼中的明星,我也是父母眼中最棒的,这是00后新生在网上贴吧里的一句话。他们并不像我们通常所描述的“娇生惯养的一代”简单的判定“个性张扬、叛逆”去作为他们性格缺点的标签,他们或许勇于发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声音。当然阅历的有限使他们还不成熟,处于正被熏陶时期,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迫切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他们回归主流文化,担负起社会责任。

(3)价值取向上兼容

所谓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兼容性,就是在当下社会深刻转型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中不同的倾向性尽管相互干扰、相互影响,但是又能同时共存、各自发挥作用的一种抗干扰能力和动态的整合中的彼此共存状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理想化的采取社会主导价值观的灌输,培养学生树立一种以社会需要为基本取向,以大众利益为评价标准的共产主义价值取向。可在社会深刻转型的今天,大学生带有自己时代的鲜明痕迹[1]。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社会价值文化观念与中国本土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念,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文明与腐朽等发生的碰撞会投射和体现在处于价值变化前沿的大学生身上。新时代,无法忽略价值取向以个人需要、个人利益为基本取向,在此基础上努力寻求个人与社会共赢、贡献与索取对等的大比例学生。这与我们倡导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有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只能以兼容性的价值取向进行整合,满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时代诉求。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不足

在社会深刻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先前仅靠政治手段调控和解决的问题 ,如今则是经济、社会、法制等多层面来共同参与管理和调节各种问题。新时代,随着矛盾的转换只强调“政治”内涵已对接不了时代 ,显然理论涵容量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手段面临挑战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2],在此背景影响下,伴随着改革的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着变化。新时代,网络环境拓展了学习交互空间,大学生思想活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传统单一的灌输手段受到排斥拒绝,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供给显现出不平衡。

(三)红色青春偶像剧的特点及其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1)红色青春偶像剧的特点

在近年以《麻雀》、《战长沙》、《伪装者》等为代表的红色青春偶像剧持续升温,这类以虚构或者半虚构的人物来展现那个年代的风貌作品。首先,它们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有独特的人物视角和真切的人物关怀,其作品影响较大、收视率较高。其次,这些影视作品意义不在于成为怀旧的东西而是使社会通过其塑造的典型人物能够听出他们的心路,找到自己的政治模型和文化方位。最后,其具有大众性与娱乐性、时代性与先进性的特征。这些也都是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材的优势。

(2)红色青春偶像剧的精神实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内在依据

红色青春偶像剧这种类型片由于其本身所拥有的革命英雄主义、民族精神和呼唤和平这样一些内涵即红色原创的价值内核,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作为执政党要不断提高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红色青春偶像剧将丰富的思想融汇于生动的艺术形式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内涵于其中的思想浸润人们而实现的。诚如,红色青春偶像剧演绎一幕幕残酷的战争场面、主人翁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遭遇多少的挫折都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为了国家利益民族独立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来激励大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让我们热爱生命、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努力拼搏[3]。

(3)红色青春偶像剧的运用有助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

借助时至今日愈发炙手可热的红色青春偶像剧作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大学生的特点,能够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改变远离大学生生活实际,淡化外在灌输的痕迹,走出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这是因为红色青春偶像剧能够营造出别有的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传统红色影视文化演绎注重政治色调,而轻视艺术感染力。而红色青春偶像剧直观有可视性、生动有故事性、感染力上有惊险性,有很强的符合00后的“娱乐”色彩。这些都让大学生娱中有教。不管是《永不磨灭的番号》、《脱身》这样的小人物的故事,还是领袖、英雄《恰同学少年》等这样的大人物在历史中的故事都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这样的效果获得较与其它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突显出优势。

(4)红色青春偶像剧能够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

红色青春偶像剧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财富,它所构建的文化认同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这让大学生感觉在与影片中主人公进行对话。喜欢自主展示思想的00后,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认知,实现自我教育,发挥大学生的人格主体性。另外丰富的素材,让他们自由的选择某个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的偶像,体现大学生的人格差异性。经过对话、选择,激发唤醒大学生自我教育,助推大学生人格的完善。

二、红色青春偶像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原则

习近平红色文化论述中提及将“红色资源”作为一部鲜活的教材,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用什么培养人”的实践问题提供生动范例。[4]红色青春偶像剧作品从影视的创作来说,无疑具有创造性以及吸引性。但是,总体水准参差不齐的编剧对当时时代了解不免有限而造成一些误读,这就需要对红色青春偶像剧注意一些原则。那么,为了更大发挥红色青春偶像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我们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具体来讲有:

(一)选择性原则

一方面是作品中的红色精神有着继承性和发展的价值。把握红色青春偶像剧的精神实质,看作选择适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影视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如果说运用红色青春偶像剧是立足于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瓶颈,着眼于走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困境,也是为了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进行有深度的导向教育,才是着眼未来,运用红色青春偶像剧真正的选择目的所在。另一方面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掌握手中的传播受众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的运用。根据学生特点,将经典和时尚相结合,如果脱离这些,也许会事与愿违。总之,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这也是我们是否选择红色青春偶像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操作标准。

(二)贴近实际原则

大学生思想活跃,他们不会盲目跟风,不会单凭兴趣,有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如果只注重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只去唱高调、讲大道理,而离开了对他们实际生活的关心和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选择学生所想所思的作品,将解决其实际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例如,2016年收视率显著的《麻雀》还有先前央视热播剧《恰同学少年》都是兼具青春偶像剧和革命历史题材的特点,向观众讲述一群年轻人在那个特定历史年代的成长过程。这些都让我们看到当离开家人的庇护,如何肩负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与离开“6+1”家庭模式,自己怎样适应走入社会,以何种信念在迷失中学会定位自己的人生价值启发很大。后者,正是告诉求学之路上,他们要学会有所担当。剧情介绍带入教育话题,让问题来的更生活化,进而向更高层次的理论教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会更显著。

(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不屑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中完全的社会本位和无私奉献思想,他们试图以个人的切身利益为基点,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个人主义,游离于个人与社会两个端点之间。这种游离让我们看到,以个人为基点的兼容价值取向和个人主义之间也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若不加以引导,只怕他们会误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挖掘红色青春偶像剧中的红色经典主题就要有新任务理念的时代精神,注重工作的时代感。

(1)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工作任务,要求我们在挖掘红色原创中关于理想信念的题材不能肤浅简单运用。比如《麻雀》这类谍战片,我们要把这些红色青春偶像剧的主人公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阐释,从而深刻挖掘这些作品深层次内容,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匹配的理想信念,发挥强大的引导作用。

(2)普及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民族精神的核心,树立他们内心深入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运用红色青春偶像剧的题材可以选择一些人物题材,如《雪豹》讲述周卫国一干人为革命奉献的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有形的感染力对激励大学生思考自己的定位而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

(3)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去引导当代大学生知荣辱、明大义,挖掘红色青春偶像剧中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在性一致的素材。可运用特写人物的故事片《胭脂》或曾经一代人的故事如《南下》,把故事中的人物心路转变的情境引入现实生活,让学生自主思考、对比,帮助大学生理清周围正在迅猛发生的价值冲突与变迁时期,知荣辱、明大义。

参考文献

[1] 陈雨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兼容性[J].理论导刊,2009(10).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李凤.红色青春偶像剧高校热播现象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 黄蓉生,丁玉峰.习近平红色文化论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9).

作者簡介:张慧峰(1987- ),女,汉族,新乡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