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2019-11-29 08:47赵梓余李静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5期
关键词:庄子美育人格

赵梓余 李静

摘 要: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能满足人全面发展的需求,促使人内心平静、和谐,对促进人格完善、健康发展有独特的作用。但学生因社会阅历较少、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等原因,使得大学生人格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人格偏激,易极端、过于骄傲自满、虚荣心过重、轻视生命等。而庄子美育思想具有注重心理的健全、精神的自由、重视生命的价值、人格全面发展等特点。因此,文章从庄子美育思想的特点入手,探索庄子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关键词:庄子;美育;大学生;人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进一步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并且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也对促进人格健全、完善有独特的作用。大学生因社会阅历较少、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等原因,使得大学生人格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人格偏激,易极端、过于骄傲自满、虚荣心过重、轻视生命等。而庄子美育思想因其注重心理的健全、精神的自由、重视生命的价值、人格全面发展等特点,对培养大学生注重精神发展、远离享乐主义、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健康人格,使人格趋于完善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人格的含义及当前大学生人格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人格的含义

人格一词源于古拉丁文persona,原本指的是假面具的含义,然而经过西方各学科继承并发展,形成了系统的人格理论研究体系。但不同的学科对人格有不同的定义。人格学将人格定义为:“人格是现实的有特色的个人,是人经由社会化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思想和行动的综合”由此可见,人格不仅是社会化的产物,更是具有个人特性的。除此以外,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希望,拥有健康、完善的人格,会使得大学生积极向上,乐观面对生活,对祖国和社会也有着很强的责任感。

(二)当前大学生人格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工作和学习都抱有着很大的热情。对待生活的态度,总体上也是阳光、积极向上的。在平时生活中,也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关系,希望有一天能报效祖国,对于自身的梦想,希望能通过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来实现。但因为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社会阅历较少、加上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以及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等原因,导致大学生人格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人格偏激,易极端、过于骄傲自满、虚荣心过重、轻视生命等。

(1)人格偏激,易极端

目前来看,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志愿,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但因自身年龄较小,认知阅历较少等原因,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不健全,人格易偏激、走极端。有的大学生在取得成功的时候,容易被成功蒙蔽了双眼,往往容易骄傲自满、忘乎所以。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维持目前所拥有的荣耀和辉煌,害怕有朝一日获得失败,而是去投机取巧,不肯再脚踏实地继续努力。而大学生在不小心失败的时候,没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导致内心易担惊受怕、惊慌失措,最后低沉萎靡,一直沉浸在失败气氛中,不敢再踏出一步,无法继续为追逐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2)物质追求过度

因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些西方的思想观念传入中国。比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使得当前大学生出现,对物质需求过度,喜欢买高档奢侈物品等现象,甚至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支撑自己的高消费和虚荣心,而去借“校园贷”、“小额贷”、“裸贷”。最后因为还不上贷款去轻生跳楼,有的还连累父母为其卖房还贷。这种案件已经屡见不鲜。

(3)人格发展片面

当代父母存在一种心理,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将学习学好了,人格就是完美的,并不注重孩子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发展。学校也是一样,只强调成绩的好坏,用成绩的好坏划分好学生和坏学生,道德素质考核也是以成绩划分,甚至类似与音乐和美术一类陶冶性情的课堂都会被专业课所霸占,并不注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内在修养。这些导致大学生道德素质没有达标,使得人格最终没有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抗压能力差,轻视生命

生命的存在是延续人类历史的前提,如果没有了生命,就没有办法去继续追逐自己的理想或者去报效祖国。并且,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全面发展,所以关怀大学生的生命,也是审美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可这些年来,大学生自杀事情时有发生。而在其背后,也有着各种原因,如因为人际关系较差、失恋、或者是没有取得好的成绩等。但总体来看,大学生抗压能力差,内心脆弱,人生阅历少,被父母娇生惯养,才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深层次的原因。这恰恰也是庄子美育思想能弥补的地方。

二、美育对人格完善的作用及庄子美育思想的特点

(一)美育对人格完善的作用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对于人格完善有着独特的作用。美育具有认识深化、道德感化、情感净化、智力开发、心理平衡等功能。使人在審美的过程中,如欣赏祖国的秀丽山川、看一部激励人心的优秀电影,或者充满正能量的记录片。这些都能使人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激发内心的情感,受到深刻的启迪,从而提高了道德素质和内心修养,实现了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庄子美育思想的特点

庄子是老子自然美育思想的继承者,因此,与儒家美育思想强调“学而优则仕”,培养用合法手段成为文质彬彬的官僚不同,庄子美育思想希望人能够回归本性,不再被浮名和功利以及礼法所拖累,弃富贵荣华如敝屣,成为他所认为的理想人格—圣人。圣人,超然物外,无往而不逍遥,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用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思想看待大自然的飞鸟走兽、山河大海等波澜壮阔的景象,并融入其中,逍遥于九天之中,最大程度的展现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天性美。

(1)忘物

如果说老子的美育思想在于“不”,“不争、不彰、不盈、不自是”等。那庄子的美育思想就是在于“忘”,“忘”一字在《庄子》一书中频繁出现,如“忘物”“忘形”“忘己”“忘言”“忘功利” 等。庄子所处的年代,战争频繁发生,导致天下生灵涂炭,社会严重动荡不安,百姓颠沛流离。那是什么导致战争的频繁发生,庄子认为是“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各为其所欲”,也就是天下的人都各自维护自身所在的立场。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每个国家都是“各为其所欲”,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都想取得霸主的地位,因此爆发了战争。而这种为了满足人的欲望爆发的战争,背后往往也是对于奢华物质生活的极度追求。因此,庄子提倡“忘物”,也就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庄子认为“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庄子认为,对物质的追求是没有尽头的,在追求外物的过程中,使得精神困乏,形体也衰败萎靡,最终走向死地。庄子所认为的真正的“美”,是天然的,对天性的摧残往往是对美的一种破坏。只有忘掉利害得失,忘掉对奢华物质的极度追求,才能实现人格的至美。

(2)宠辱不惊

宠辱不惊最开始是老子提出的美育思想,老子认为理想人格,也就是真正的“圣人”,应该是宠辱不惊的。他在《道德经》第十三章提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老子认为,把宠爱和屈辱看的太重,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宠辱都是相辅相成的,即便是宠爱,也会有受到屈辱的那天。而庄子继承了老子“宠辱不惊”的思想,他认为,真正的“圣人”,像宋荣子一样,应该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不因当前的得与失就忘乎所以、患得患失,更不因得失就骄傲自满或者萎靡不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留生命的自然美,真正的做到“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的精神自由,达到庄子所认为的超越形体之外的最高层次的美。

(3)贵己重生

庄子对生命的积极态度是其美育思想的重点。与孔子悦生恶死不同,庄子对生死之事持一种平淡的态度,认为人应该正确认识生与死。但对于当前生命的存在,庄子认为生命很重要,“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则万物以形相生。”庄子认为人要认认真真的活着,也就是重视现实的人生。生命是形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而精神是依靠形体的存活而存在,只要生命依旧存在,人才能自由、自在、自主的活着。庄子对生命的积极态度是立足于解决人生的困境,并非立足于短暂的现实社会。不悦生不悦死,也不恶死恶生,而是用一种逍遥闲适、安之若命的人生境界去正确对待生与死,抓住目前所拥有的一切。也用一种自然而然的人生态度,维持原有生命力的旺盛。

三、庄子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一)树立正确消费观,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纵观人类历史,欲望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动力。正因为有了欲望,人们才能不断的超越自我,为了物质生活而奋斗。但为了物质生活去努力奋斗,并不意味着要成为金钱的奴隶。目前有些大学生为了支撑高消费而负债累累,为物所役,成为了金钱的奴隶。庄子美育思想提倡“忘物”,是忘掉利害得失,忘掉奢华的物质生活,不再单纯地为物所役,被轩名利禄所驱使。也只有忘却了外物,将大学生注意力的重心从高档奢侈品转移到提高精神修养和道德素质上面。并且超越了奢华物质生活,用一种超功利的精神之美来看待鸟飞鱼跃、山峙水流世间的一切,树立了正确消费观,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树立正确生命观,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

对人最重要的事物,无非就是生命,庄子提倡“贵己重生”,对生命的存在持于一种肯定的态度,他认为“自我”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一旦“自我”不再存在,那么剩下一切将没有任何意义。当前大学生轻生事件频繁发生,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没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而“贵己重生”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认识到“自我”的重要性,只有生命存在,内在精神才能依此而丰富。对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充满情感来看待世间新奇多变的一切,不去浪费有限的生命时光,保持一种富有内在生命力的精神状态有着重要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抗压能力,使人格趋于完善

庄子认为,人正是有了宠爱和屈辱,才会整日担心受怕,使内心焦躁,陷入了烦恼了困境,精神也终不得返。大学生也是一样,有些大学生正是因为过于看重得与失,才会走上绝路,如为了获得优秀的成绩去作弊,这不仅仅关乎到学生的道德素质,更是关乎到大学生的人格是否完善。而庄子美育思想所提倡的“宠辱不惊”,是不怀有宠辱之心,没有得失之念,不计较利害得失,用一种淡然的观念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在压力之下,内心也能保持平静宁和,提高了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最终使人格达到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至美。庄子认为,美的极致是从世间万事万物中,或者是大自然中,体会到一种与天地万物和大自然合而为一的愉悦。换而言之,这种愉悦也可以是“独于天地往来”。只有宠辱不惊,没有得失之念,才能形成純真率性,自由自在健全、完善、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N].人民日报,2018-09-12:(02).

[2] 吴少怡.大学生人格教育[M].泰山出版社,2010:5.

[3] 庄子.方勇译注.庄子[M].中华书局,2010.

[4] 樊琦.《道德经》是这样写成的[M].春风文艺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赵梓余(1993- ),女,汉族,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伦理与心理;李静(1964- ),女,满族,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青年伦理与心理。

猜你喜欢
庄子美育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