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评价制度改革

2019-11-29 08:47黄颖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创业

黄颖

摘 要:文章总结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创新创业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缺失,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成熟,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业较为低端。文章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总结了目前我国大学生考试评价制度现状,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试卷内容标准化、授课机械化,都限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文章最后针对山东协和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提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考核改革方案。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等教育;考试评价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愿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每当到学生毕业季,不可避免要碰到就业问题。近几年来,毕业意味着失业,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在此背景下,亟需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考试改革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成效直接影响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创新创业理念在目前中国教育中较为缺失,本科教育以前作为精英教育,毕业学生主要从事科研、技术等较高水平的工种。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的扩招,应用型本科应运而生。应用型本科的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到各行各业中,在全国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然而,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错误的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部分,没有完整的创新创业的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凌乱。没有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只是零散的讲座或者报告,主要信息的传递是依靠各自二级学院的团委或学生会组织竞赛或者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发布的关于2015届高校毕业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报告中显示,只有6.77%的大学生创业者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这无疑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教师传递创新创业理念的意识有限。高校教师们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大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高校教师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主要是传授专业知识。学校领导和教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高校教师并没有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许多大学生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创新创业的初步试验。受创新创业政策的影响,我国大学生近几年选择创新创业的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持续增长,如表1所示。但大部分创业行业选择低端,大部分创新创业者所选择的行业集中在餐饮、零售、电子商务等风险较小、投资较少、设施简单和低技术的顾客代理服务类行业,而选择基于中高技术的行业创业的比例不足 2%。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具有全国性推广意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还未建立;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匮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

二、大学生考试评价制度现状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高校的教育需要往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等内涵式发展转变,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及评价制度也需相应做出转变。考试作为一种检测教学质量的手段,也一直处于不断变革之中。而传统的大学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发展,制约了学校内涵发展,所以推动当代大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就显得迫在眉睫。

目前大部分高校课程的考核方式相对单一,大部分是安排在考试周,用同样的试题、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同一门课的所有学生。试题也是闭卷多开卷少,客观题多主观题少,标准化考试多综合性考试少等。高校的课程考试一般是任课老师出题,出题内容是是按上课的教材、教学大纲、内容出题,创新质量不高。着重考查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记忆,轻能力的施展。学生只需考前背笔记,划重点就应付考试。这些考试类型相对单一呆板,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反而使学生逐渐形成只追求标准答案式的固化思维。大大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期末考试本意上是考查学生在学习完一门课程后的掌握程度,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部分同学却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拿“文凭”和“学位证书”。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学历不仅仅是用来追求个人的名利、荣耀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在求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各方面的素质。然而在当前高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条件下,只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发展,这是一种“去个性化”的考试制度,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抑制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趋于“同化”,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中目前的考试考核方式,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外的严重分离,师生关系得不到融洽的发展。现代教学过程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师生之间在一定的教学活动中实践、互动和交往的过程。而目前的高校考核制度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变成围绕这考试的知识点而展开,而许多与考试无关的活动和内容都被排斥在师生交流与互动之外。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个性特点、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却受到极大限制,这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损失,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创新创业对考试评价制度的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近年来,山东协和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总结形成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创新创业工作联动协调机制;2015年,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公布“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山东协和学院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同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

基于上述现状,以山东协和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样本,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推行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一)施工中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的申请,可以申请本课程免试。

(二)传统施工与管理和大学生新知识新技术相结合的创业理念,合格的项目申请书可申请本课程免试。

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设想:将闭卷考试划分成贯穿课程的作业或项目策划。通过上述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在项目期限内观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是否有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光辉.试论“一人为本”的教育观[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06):63-67.

[2] 吴方鹏.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模型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5:278-279.

[3] 秦炜琳,周晓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考试改革探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05):55-57.

[4] 孙银莲.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02):49-51.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创新创业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