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场栎粉舟蛾的防治技术及难点

2019-11-29 03:10韩冰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

韩冰

摘 要:柞蚕业是辽东山区的传统产业,近几年栎粉舟蛾在辽东山区大面积发生,对柞蚕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作者通过对栎粉舟蛾的分布、形态、生活史及危害的调查分析,结合日常工作,总结出柞蚕场栎粉舟蛾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柞蚕生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柞蚕场;栎粉舟蛾;防治;技术

一、栎粉舟蛾的分布、形态、生活史及危害

栎粉舟蛾Fentonia ocypete (Bremer)

栎粉舟蛾俗称旋风舟蛾、细翅舟蛾、罗锅虫,隶属于鳞翅目 Lepidoptera  舟蛾科Notodontidae。

1.分布。栎粉舟蛾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等柞蚕主产区,其中以辽宁分布较为广泛。

2.形态。成虫体长19~22毫米,翅展42~ 48毫米(雄蛾略小)。全体灰褐色,有丝状光泽。头小,被覆灰白色鳞毛,复眼黑褐色,雌蛾触角为丝状,雄蛾触角为短羽状。胸部宽大,灰黑色;前翅狭长桨状,灰褐色,近外缘1/3处有一白色弧形浪线,其内方有一黑褐色近圆形的眼状斑纹;后翅浅灰褐色,但外缘部较深。腹部粗壮,鳞毛短灰褐色,尾毛较长,黑灰色。

卵呈扁圆形,直径约0.6毫米,初产时为浅黄色,孵化前变为黄色。

低龄幼虫黄绿色,头大,浅褐色,由头向尾逐渐变细,尾部上翘;3龄后体变为绿色,背部出现复杂的黄褐色花纹;4龄开始体中部增粗向上拱起;老熟幼虫体粗壮,体长35~ 40毫米。头赤褐色,有紫黑色纵向花纹,体背有紫红、紫褐和黄色的大小不一、形状不定、互相间杂的花纹。

蛹为深褐色或黑褐色,光滑略有光泽,中后胸相接处背面有一排凹点;尾部细,有一排端刺和臀棘。蛹体长19- 23毫米。

3.生活史。栎粉舟蛾在辽宁地区一年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羽化期常,越冬蛹于翌年6月下旬开始陆续羽化,一直延续到8月中旬,7月下旬为羽化高峰。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产卵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初。卵期4-6天。8月上旬幼虫孵化最多。幼虫6个龄期,经45-52天老熟,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盛期为中旬)入土化蛹。

4.生活习性及为害。成虫羽化期长达2个月,早期幼虫生长发育到老龄时尚有成虫刚刚羽化。成虫多在下午6-12点羽化,羽化后成虫多在杂草及灌木的枝叶上静止2~3h,充分晾翅后飞翔。成虫羽化数小时后即可交配,当夜可产卵,但以次夜产卵者为多。成虫夜间活动,白昼静伏于柞叶叶背和杂草及灌木丛中。成虫有趋光性,寿命较短,雌虫平均为5天,雄虫平均为3.5天。

成虫一般产卵2夜,也有产3夜者,以第1夜为最多。卵单产在寄主植物的叶背上。卵一般经4-6天即孵化出幼虫。卵期长短与温度有关。

幼虫在清晨4点开始孵化,5点为高峰,可后延至8点。孵化的幼虫食少许卵壳后静止3- 5h,之后便开始取食柞树叶片。

在辽宁地区栎粉舟蛾主要取食蒙古柞、辽东柞、尖柞、槲栎、榛、苹果等树木的叶片,但最喜食的是蒙古柞和尖柞。

二、防止栎粉舟蛾危害柞蚕场的技术措施

1.黑光灯诱杀成虫。在6月下旬至8月,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2.生物防治。在栎粉舟蛾羽化高峰后2~3 d释放舟蛾赤眼蜂,放蜂量为75万头/ hm2,蜂卡间距为18 m,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3.药杀幼虫。喷洒0.1ml/L的敌敌畏乳油溶液、辛硫磷乳油溶液。辛硫磷对柞蚕的残毒期为3~5d,敌敌畏为5~7 d。在养蚕前7~10d,在蚁场喷洒0.05ml/L敌敌畏乳油溶液,杀死早孵化的幼虫。 栎粉舟蛾防治应该放在前期,龄期小的时候不耐药,后期接近老熟的时候比较耐药,防治比较困难。

三、目前栎粉舟蛾的防治难点

1.一家一户、分散防治难以取得防治效果。

2.前期栎粉舟蛾体型较小的时候,不容易发现,危害也较轻,远处看柞园感觉正常状态,走进柞园后晃树就能看的小的栎粉舟蛾幼虫拉丝垂下。此时属于防治的最佳时期,但是蚕民不易发现,错过这个时期,等看到叶片有明显被害痕迹的时候,此时整个柞园的为害已经超过10%,如果继续下去,栎粉舟蛾幼虫进入暴食期,树叶很快会被吃光。所以栎粉舟蛾要早发现、早防治。

3.目前蠶民放蚕的方式大部分是大坡稀放,满山都有蚕,传统的柞园防治药剂无法使用。可以改变放蚕的方法,借用春期柞蚕的放养方法,这样无蚕的地方可以用辽宁省凤凰蚕药厂的“蚕敌一扫光”进行防治,喷药后3-5天再进蚕。

4.理想药剂: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试制的复配柞园药剂正在生产试验中,该药可以带蚕喷施,柞蚕各龄期适应不同的浓度,对柞蚕相对安全。该药对栎粉舟蛾前期幼虫效果较好,后期老熟幼虫时,效果一般。

总之,栎粉舟蛾防治要早发现、早防治、改进养蚕方法。

四、防止栎粉舟蛾危害柞蚕生产工作建议

1.做好柞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工作。在柞蚕放养期间,组织蚕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蚕农做好柞蚕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利用电视、报刊、“科普大集”、“科普之冬”等活动普及蚕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2.财政投入部分资金,采取“群防”措施,减少柞树、柞蚕害虫对柞蚕生产的危害。柞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占凤城市林地面积的26%左右。正常年养蚕1.7万把左右、产茧一万吨左右,柞蚕茧产量占全国18%、全省20%、丹东市75%,全市农民年放养柞蚕正常年景直接收入四亿元左右。全市100%的乡(镇、区)、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柞蚕。近几年,据不完全统计,因栎粉舟蛾等柞蚕、柞树害虫危害,我市蚕农年减少收入3000万元左右。

针对柞蚕场面积大、养蚕户多等特点,建议财政部门拿出部分资金,采取“舟蛾赤眼蜂”生物防治、无人机整体喷洒药剂的方式防治栎粉舟蛾等害虫对柞蚕生产及柞蚕场周边林木的危害,以达到柞蚕生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