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心理医生

2019-11-30 09:18
健康之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经历内心生活

如何给自己升温?

Q  我妹妹是付出型人格,细致体贴,善于照顾他人,和她交往总令人感到温暖愉快,并且能感觉出她真正享受其中。而坦白地说,我属于索取型的,有点冷漠和自我,不太会关心人,也不太照顾别人的感受,甚至对自己都不太能照顾好,总需要别人的关心,总觉得缺爱。作为女人,我当然也很想成为妹妹那样,但是改变并不容易,思维和行为似乎都成了定式,即使表面上装出来了,内心并不感到愉快舒服和情愿。如何从内而外地让自己变得温暖有爱一些?

放不下鸡肋的工作和婚姻怎么办?

Q  我40岁,有一份职位和待遇不错的工作,和一个体面光鲜的婚姻,应该说这样的生活被很多人羡慕,但是它们在我眼里都是鸡肋已久。别人不知道我的工作压力有多大,为了坐稳和晋升付出与失去了多少;也没人知道因为丈夫工作太忙无法顾家,我忙里忙外有多辛苦;因为他个性自私不知心疼我,我们为此已经闹了多少次离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才是我的生活写照。但我却没勇气抛开,因为现实的顾忌太多。在这样的状态里我该如何找到真正的快乐?我感觉自己要得抑郁症了。您能帮帮我吗?

表面风光的职业并没有放弃,同样闹了很多次离婚的婚姻仍在延续,为什么我们面对依然如故的生活,一边抱怨着还一边继续着呢? 或许有人觉得不换是没有更好的可换(且不说什么是更好的),就是有合适的选项也未必换。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喜欢且难放弃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一切的存在,或者说是惯性使我们选择了保持依然如故的状态,极端一点说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自感不舒服的惯性,没有它生活就没有了我们熟悉的味道和節奏。所以就出现了一种状态:当我们产生抱怨时,往往会忽视放弃的难度;而当我们关注到解决此事的难度时,我们又发现抱怨不过是说说而已……大多数40岁左右的人多少都会遇到“瓶颈”状态,家里家外一切都再熟悉不过,再发展的空间受限,基本上是生活在重复中。

建议:在温饱之余,你需要发展或谋求一些新的东西,比如新的兴趣爱好、适合交往的群体,给自己的心灵开个“天窗”,体会一下与日常的单调重复不一样的感觉。不必总关注不愉快的事情,也无需对生活有太多不愉快的注解,换换状态,换换感觉是相对容易发生的改变,也是体会一把爱自己,不妨试试看。

在一个家庭中,生活着两种不同性格的孩子,想起那句: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人们通常都是在长大后发现兄弟姐妹之间性格迥然不同,其实在成长的过程,家庭成员之间的排序尤其是长期的互动模式,就已经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身在其中了。只是我们没有成长到一定的高度,没有意识到而已。

姐妹两人为何不同呢?首先一个原因是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天生注定了一些东西,在此就不展开说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通常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独自享尽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不用分享或谦让,如果妹妹出生后,姐姐还是无从改变的话,那就有可能一辈子“我行我素”,没有发展出与他人关系中的某些温和细腻的情感。而后来出生的孩子自幼就要学会与家庭里的大孩子共处,在与比自己“强大“的关系中自然发展出各种变通的方式来适应,比如:求和、忍让、分享、就算是强势和霸道,也往往是有条件的(如父母偏爱、性别优先)。我同意你说的想改变不容易,因为很多东西是发自内心的,有发自内心的东西(比如愉悦)支撑着,行为才更容易坚持,同时乐得本身也会一再激励好的行为重复。你若真的想有所改变的话,不妨试着关注身边的人,并从其他人的受益中感受自己也一起开心着。

独生子女的养老困境

Q  过去的一年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父母亲先后生病住院,奔波当中,陪伴之余,我体会到了作为独生子女的不易。比如说:关于看病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你没有人可以商量;看病前后经历的所有事情,也别想指望得到他人帮助;医院、住家和工作岗位,三点一线地跑,支撑不住时只能自己暗自落泪,那段时间过得很不容易!好在父母的病情最终都得到了控制,目前在家里休养,让我暂且松了一口气,实在是不敢想象再有此类情景发生,甚至还有点害怕听到家里打来的电话铃声……我正在恋爱中,男朋友能做的只是陪陪我,说些安慰的话,也给不了什么实际的帮助,不能像家庭中的兄弟姐妹那样给力。他说将来他的父母也会有这一天,想想也觉得无可奈何,那种“临时抱佛脚“的感觉不比我强多少。男朋友真实得让我有点沮丧和失望,看来他的内心也并不强大,就别指望他成为我的依靠了。我的这些想法有道理吗?

儿女长大,父母衰老,生命中原本相互依存、相互照顾的模式悄然地发生着变化。通常都是有事情突厄地“闯入”了我们的生活,把我们逼到了“绝处”,使我们迅速转换成某种角色。忙碌中来不及思索太多,所有的心理感受大都是时过境迁之后才有时间去回味,而回味中肯定有一些积存未了的负面情绪,还有来不及想明白的下一步。你也如是,在经历了父母双双生病住院的过程后,有了一些全新且纷杂的感悟,包括疲惫、茫然和对日后类似状况再发生的担忧。作为陪护者,你亲历的所有感受都是可以理解的。看过你的故事,有一点很值得肯定,就是你在承受之后的回味中没有被所经历到的辛苦吓倒,其内心指向依旧是怎样面对未来同样的情景,尽管是带着担忧、害怕、无奈等情绪,还是能够接受内心尚不太有力量的自己。有畏惧感但不退却躲闪,这就是日后有可能强大起来的潜在的心理素质。男朋友的表现很真实,每个人都有成长机会和空间,现在无力应对并不代表日后不可依靠。

生活就是这样的,现实给了我们什么刺激,我们就会在一段时间内集中体验思考与之有关的内容,而这些内在的积累和成长,恰恰是为日后应对所做的必要的铺垫。

建议有三点: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点是在经历了此事之后,儿女在心理上要增强独立意识,减少依赖父母的心理,现实生活中必须要达到一定程度的独立和自理,完成与父母双亲情感层面的分离(依恋、亲近但不依赖、粘连)。因为只有自己的内在有力量了,才能在事情到来时撑得住、站得稳,成为父母老来依靠的支点。特别说明这一点不是一认识就能做到的,但起码要意识到,并尽快完成这个过程!其余两点相对具体一些,一是回顾父母就诊过程中的主要难点,假设让你重新来一次,你怎样做会更妥当(做点功课的意思)?还有与父母病情相关的预防、康复重点,提醒并协助他们,减少疾病复发。二是将这段经历梳理之后,看看还有什么不甚明了的问题、不能释放缓解的压力、不知是否正常的心态,可以到心理门诊咨询一下,咨询师针对个体的深入探讨将更有实效。经一事、长一智,希望看到你内在的成长!

猜你喜欢
经历内心生活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