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12-02 11:12张雄辉颜日阳钟仲鸿潘希斌黄春旭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胫骨钢板膝关节

张雄辉 颜日阳 钟仲鸿 潘希斌 黄春旭

(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骨一区 , 广东 河源 517000 )

在膝关节创伤中,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且大部分患者还伴有关节软骨、韧带、半月板的损伤[1,2]。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通常因交通事故所致,随着目前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伤是一种高能量损伤,会加重膝关节的功能障碍,从而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3-4]。发生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后,以关节压缩、塌陷最为常见,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到膝关节的功能[5]。该类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下肢力线的维持以及骨折端的解剖复位。临床上的治疗为先进行手术复位固定,然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既往临床上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但由于压力太大,容易造成骨折部位再次移位,影响骨折愈合或造成骨畸形[6]。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是近年来临床上采用的新型内固定方法,该方法主要依靠锁定钢板的自身交锁结构来进行内固定,稳定性好,还可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部位的骨膜生长,具有创伤小,稳固性好、骨折愈合快等优势[7]。因此为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其与普通的钢板内固定术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0例,所有的患者均为第1次骨折,且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既往无手术史、过敏史;在术前均经X 线片、CT 扫描等检查确诊。根据手术方式将该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其中观察组中有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在17-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8.2)岁;右侧骨折28例,左侧骨折17例;因车祸所致者22例,因摔伤所致者13例,因其它原因所致者10例;内侧平台骨折20例,双侧平台骨折16例,双踝及胫骨干骺端骨折者9例;Schatzker分型:Ⅳ型21例,Ⅴ型16例,Ⅵ型8例。对照组中有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在18-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7.4)岁;右侧骨折26例,左侧骨折19例;因车祸所致者20例,因摔伤所致者14例,因其它原因所致者11例;内侧平台骨折21例,双侧平台骨折16例,双踝及胫骨干骺端骨折者10例;Schatzker分型:Ⅳ型22例,Ⅴ型17例,Ⅵ型6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原因、Schatzker 分型等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抬高患肢、消肿、牵引、处理内科并发症等常规的治疗。并让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的舒张、收缩练习,以及进行健侧肢体的关节伸屈活动。待其局部血运恢复,肿胀消退以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8]:嘱患者平卧位,待全麻显效后,常规消毒铺巾,分别在患者患肢膝前内外侧做2个切口,切口范围约8-10cm,如果在胫骨平台的后外或后内侧有较大的移位骨块,则会使复位的难度增加,此时可在后外或后内侧再做一切口,有利于后侧移位骨块的复位固定。沿着半月板的下缘将关节囊切开,完全暴露关节面,在C型臂机的显像下确定关节面是否恢复平整,复位较大一侧的平台后再复位另一侧平台,先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通过C型臂机显像复位成功后,再予以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对照组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术[8]:嘱患者仰卧位,硬膜外麻醉显效后,常规消毒铺巾,手术切口根据骨折的类型进行选择,当切开至骨折部骨膜外时,撬起半月板。如果关节面有塌陷,则在塌陷侧髁内外缘的1.5-2.5 cm 处做开窗,并剥离骨膜至松质骨区,恢复关节面到以前的高度,以克氏针固定,取异体骨折骨进行填塞,将其压实。从干骺的近端处到胫骨干的远端处放置解剖钢板,并以螺钉固定稳当。术后让患者抬高患肢,引流管留置2天后拔除。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及膝关节功能的锻炼。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相关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 Rassmussen 法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包括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功能、稳定性、行走能力、局部疼痛等部分,评判标准:优:27-30分;良:20-26分;好:10-19分;差:≤10分。

5 结果

5.1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118±12)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50±18)ml,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31±14)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83±16)ml;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5.2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8.5±5.2)天,骨折愈合时间为(13.8±2.8)周;对照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25.0±6.5)天,骨折愈合时间为(20.4±3.2)周;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5.3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7.7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n,%)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5.4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1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对照组发生并发症者6例,发生率为1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例患者发生切口皮肤感染,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切口渗出,延迟愈合,经换药后治愈;对照组还有2例出现螺钉松动,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但最终均骨折愈合完全。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讨 论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常因车祸、摔伤等高能量损伤而引起,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外力会从足部沿着胫骨向上传播,从而损伤到膝关节,使胫骨的内侧或外侧平台出现塌陷,大多数患者会发生严重的骨折,常常合并有膝关节的错位,韧带的损伤等[9]。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容易导致手术复位固定失败,从而引起软组织损伤、骨折部位错位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手术治疗具有重大意义[10]。

既往普通的钢板内固定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及骨折的愈合时间长,容易造成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等。锁定钢板具有螺纹孔,螺钉与锁定钢板的扣锁间形成了一种框架结构,可以有效地支撑关节面,从而使固定的成功率提高,并可降低骨折部位再次移位的风险,弥补了普通钢板内固定的缺陷[11]。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由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术上发展而来,因此具备了普通钢板以及内支架的功能,可很好地保护骨折部位。胫骨前区域的血液循环较差,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骨折部位的血供影响较小,对骨折的愈合时间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2]。并且在复位了塌陷的胫骨平台后,锁定钢板中的raft排钉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高度及角度的丢失,从而减少了骨膜的损失,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13]。且锁定钢板还可避免对关节面后方的血管、神经造成损伤,可在胫骨平台内部承受最大的受力面积,增强了其稳固性。

在本研究结果中,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其术中的出血量也明显减少;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这与王宇鹤[1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朱浩[15]通过相关研究也证实,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稳固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

综上所述,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骨折愈合时间短,还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胫骨钢板膝关节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