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2019-12-02 11:12杨国雄颜慧枚张雄辉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融合术棘突术式

杨国雄 颜慧枚 张雄辉

(河源市中医院 , 广东 河源 517000 )

腰椎管狭窄是骨科常见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跛行。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该病的检出率也不断提升。患者可能由于下肢疼痛引发行动困难,影响了工作与生活,增加家庭与社会负担[1]。该病主要是由于椎管横断面积缩小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的,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残疾的后果。目前主要使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方式,多数患者选择保守治疗,但是保守治疗后无效者往往会出现病症加重的情况,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2]。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该病常用的术式,具有较高的疗效,但是术后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文章主要针对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136例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将入选13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68例患者中有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为24-72岁,平均为(46.2±10.2)岁。对照组68例患者中有男性31例,女性37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为(45.2±10.2)岁。纳入标准:(1)经X线、CT确诊为胸腰椎狭窄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2)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外伤、脏器及颅脑损伤、胸腰椎先天性发育畸形、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具体措施为:全麻,俯卧位,利用X线确定手术部位,常规消毒术区、铺巾,在腰部正中行一8-10cm切口,逐层切开,钝性分离深筋膜,暴露腰椎棘突旁筋膜,并沿棘突骨膜钝性剥离,暴露棘突和两侧椎板。在X线透视下,将导向针刺入椎弓根入罗定店,位置满意后拧入螺钉。之后使用咬骨钳将棘突和上缘咬除,之后剥离黄韧带,去除增厚黄韧带,若骨性狭窄仍较为明显,继续去除造成椎体狭窄的椎板。之后用神经拉钩轻柔的将神经根拉向一旁,暴露腰椎间盘,之后用在椎间盘上划一道小口,将部分髓核组织钳出,尽可能减压。之后安装双侧棒,尽可能接近腰椎正常弯度,常规生理盐水冲洗,置留导管,逐层关闭。观察组则采取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具体措施为:全麻,取俯卧位,X线确定手术部位,常规消毒术区、铺巾,在腰部正中行一5-7cm切口,逐层切开,钝性分离深筋膜,暴露腰椎棘突旁筋膜,并沿棘突骨膜钝性剥离,暴露棘突和两侧椎板,确定棘突间隙之后,切开棘突上韧带,并提拉开,同时可以切下备用。然后暴露棘突间韧带并切除,剥离棘突间黄韧带,暴露硬膜囊,若黄韧带肥厚引起的椎管狭窄,在切除时需要小心处理,尤其是黄韧带与硬膜囊粘连的情况,小心造成硬膜囊结构破坏造成的脑脊液漏。同时对发现到棘突根部椎板变厚压迫硬膜囊的地方,需要进行减压处理。暴露神经根,行双侧根管减压。松弛硬膜囊,然后将Coflex模型放在棘突间,选择合适规格的固定器,为了避免碰到硬膜囊,可以使用探针测试。然后用配套钳子固定处理,确保固定器的稳定性。之后放下棘上韧带,将切开韧带缝回棘突。

3 观察指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评分)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JOA评分的总分为29分,分数越高代表功能受限越小。疗效评估标准为:好转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好转率>60%为显效,好转率25%-60%为有效,好转率<25%为无效。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6%(65/68)和97.1%(66/68),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5.2 2组患者手术及预后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3。

表2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3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讨 论

腰椎管狭窄症常见于老年患者,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压力的增长,该病的发生年龄呈青年化发展[3]。患者主要表现为腰椎退行性改变,黄韧带增厚,腰椎小关节增生,从而引起了腰部疼痛,部分患者甚至合并多种腰椎疾病,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多数患者首先选择采用保守治疗,只有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才会选择外科治疗。但是外科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性治疗方法,必然会带来正常组织的损伤[4]。因此,选择疗效和安全性高的术式是多数患者的要求。但是由于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文章主要针对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该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

脊柱固定融合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术,目前临床多采用后路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最早在1980年提出,在临床应用已有多年历史,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术式,该术式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临床疗效[5]。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这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新的概念,那就是动力性固定的原理,其也被称为灵活固定,不是通过融合而是通过固定的方式。非融合的固定植入器由于限制不稳定节段的应用范围,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并且由于限定固定节段的活动,从而减少对相邻节段的影响,减少相邻节段的病变[6]。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主要是采用了内固定承担,能够减少棘突刚性应力,符合现代生物力学原理,目前临床尚未发现内固定断裂的报道。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改进,该术式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能够突破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限制,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性[7]。该术式适用于退行性椎管狭窄的患者,能够有效减压,同时减少对患者的损伤,从而避免高度丢失、节段稳定性下降、椎间孔狭窄、关节位置改变以及前凸功能紊乱的出现,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8]。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6%和97.1%,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该病临床治疗中均有着较高的疗效;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常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相比,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缩短住院时间。

总体来说,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猜你喜欢
融合术棘突术式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棘突记忆合金内固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两种术式切除子宫临床疗效
搓腰
——壮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