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9-12-02 11:12张东鹏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髓内胫骨微创

张东鹏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骨科 , 辽宁 朝阳 122300 )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属于临床中常见病,是指高速纵向压力在胫骨下关节造成的粉碎性骨折,大部分由外伤所致[1]。骨折片向周围爆裂,但骨折处由皮肤包围,不能提高骨折片移动空间,且股骨下段软组织覆盖面积小,血运不佳,容易出现多种不良现象,尤其是骨折愈合不良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方法呈现多样化,主要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大方面,非手术治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疼痛,但恢复时间长,且治疗效果有限,不适用于严重骨折患者[2-3]。因此,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对其进行治疗。常用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石膏外固定、钢板固定以及髓内钉固定。根据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其中微创钢板固定以及髓内钉固定在临床均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为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临床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最佳治疗方案,本文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实验,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其中47例患者接受髓内钉固定术为对照组,47例患者接受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为观察组。对照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4.26±4.48)岁,骨折至入院5-36小时,平均(12.46±3.38)小时。观察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5.27±4.62)岁,骨折至入院4-37小时,平均(12.79±3.52)小时。观察组、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实用骨科学》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属于新鲜骨折;神志清楚,能够正常交流沟通;明确术中存在风险,均知情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患者;存在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存在胫骨骨折、手术治疗病史患者严重昏迷、休克者。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具体方法为:在实施手术之前采用X线扫查,具体参考患者髓腔大小、长度选择合适髓内钉。取胫骨结节上方位置,钻开髓腔,在取得足够扩髓空间后,切开近端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操作。使用定位瞄准器固定带锁髓内钉近远端。术后叮嘱患者保持患肢常规抬高,关注患者病情康复进程,适当给予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在关节镜透视下进行骨折复位操作,在骨折近端前内侧钢板皮肤标记的上缘作长约2cm弧形切口,切开深筋膜,构建肌下潜行通道,将锁定钢板置入其中。若患者骨折部位存在骨折块,可以先将骨块复位,在钢板两侧位置使用克氏针固定,将相同型号钢板从克氏针套入,并对套入钢板做好标记,切开皮肤0.5cm后,钻孔,拧入螺丝,做好固定措施。

3 观察指标:(1)2组患者临床疗效。在接受治疗后随访观察4个月,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4]进行判定,显效:接受治疗后,患者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未出现不良反应;有效:接受治疗后,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好转,运动量大时偶有疼痛,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无效:接受治疗后,患者骨折症状无明显好转,关节疼痛,经X线检查对线情况差,影响功能活动。(2)2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主要临床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3)2组患者炎症反应。观察记录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4)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本文中,主要考虑并发症有关节疼痛、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感染等。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为80.85%,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5.2 2组患者临床住院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58.75±12.33)分钟、(69.24±10.52)ml、(14.63±2.54)天、(15.24±3.37)天、(1.27±0.55)万元,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85.63±13.04)分钟、(78.96±11.72)ml、(18.67±3.21)天、(19.98±5.20)天、(0.87±0.42)万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10.268、4.231、6.766、5.244,P=0.000、0.000、0.000、0.000);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t=3.963,P=0.000)。

5.3 2组患者炎症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前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21.85±6.73)ng/L、(23.97±0.35)ng/L,对照组患者术前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22.67±6.58)ng/L、(24.03±0.32)ng/L,2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0.597、0.867,P=0.276、0.194),在术后24小时,观察组患者在术前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50.52±5.39)ng/L、(53.75±2.61)ng/L,对照组患者术前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79.82±4.87)ng/L、(71.24±2.45)ng/L,观察组患者炎症反应要显著优于对照组(t=27.652、33.495,P=0.000、0.000)。

5.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关节疼痛1例(2.13)、延迟愈合1例(2.13)、畸形愈合0例(0.00)、感染1例(2.13),并发症发生率为4例(8.51),对照组患者关节疼痛4例(8.51)、延迟愈合2例(4.26)、畸形愈合2例(4.26)、感染3例(6.38),并发症发生率为11例(23.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3.887,P=0.049)。

讨 论

近几年,我国重工业、交通业发展迅速,临床骨折事件发生率不断增多。其中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属于临床常见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在胫骨骨折中约占37.82%,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降低患者生活幸福指数[5]。在传统治疗中,外固定与非手术治疗方法容易导致病情后期骨折畸形愈合、复位丢失等不良事件,不利于患者关节恢复正常运动功能。因为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解剖生理具有特殊性,骨折后常会伴随骨折处软组织损伤,进而血气不佳,极易导致骨折处未完全愈合现象。因此,在确定患者体制及病情达耐受手术程度的背景下,应首先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6-7]。交锁髓内钉是利用髓内钉、髓内骨壁相嵌原理达到治疗目的的。与生物学力学特征相接近,促进骨折部位复位,在交锁原理的支持下,具有良好固定性。但术后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例如感染、延迟愈合等,影响治疗效果,而且手术操作较为复杂,还延长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日益完善,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在骨折治疗中逐渐普遍起来,并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是一种新型钢板固定术,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性能,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具有诸多优点,可具体概括如下:(1)手术过程操作简单,切口小,对患者产生创伤小,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出现意外事件,对骨折处疼痛有缓解作用;(2)固定作用牢固,操作能有效稳定骨折复位处,为患者骨折良好愈合以及后期病情恢复打好良好基础;(3)术后骨折复位迅速,患者关节可以尽早恢复运动功能,患者可自行进行适量运动,掌握一定生活自理能力。(4)在透视辅助下,能够准确了解患者骨折具体部位与严重程度,清除碎骨与复位骨折块,避免引发各种并发症[9]。

在本文中,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交锁髓内钉治疗术临床疗效(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实施手术前,2组患者炎症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在实施手术后24小时后,观察组患者炎症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51%,对照组为23.40%,显著降低(P<0.05)。可以看出,实施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治疗时间,促进患者骨折处早日愈合,改善关节活动功能,使患者能够独立完成基础日常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生活[10]。但是,该疗法住院费用要高于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因此,在实际选用时,应参考患者家属意见。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在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加速患者骨愈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髓内胫骨微创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