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劣差异

2019-12-02 11:12叶建兴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夹板腕关节桡骨

叶建兴

(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骨四科 , 广东 江门 529100 )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骨密度与骨质量下降为主要病理表现,易引起桡骨远端等骨质疏松好发部位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Radius distal osteoporosis fracture,RDOF)在临床上也极为常见,较非骨质疏松型骨折而言,RDOF的骨质稳定性差,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目前临床上以手术切开内固定为主,但其存在费用昂贵、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的局限性。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无需手术切开骨折部位及内植入钢板,操作简便,但其效果值得进行规范化评估。近些年,我科在2017年至今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RDOF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组)、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44-75(63.09±7.19)岁,交通事故致伤5例,意外跌倒致伤22例,高处跌落致伤13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5-76(62.95±6.43)岁,交通事故致伤7例,意外跌倒致伤24例,高处跌落致伤9例。该研究方案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新鲜RDOF的诊断标准[1];(2)符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体征;(3)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同时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者;(2)开放性骨折患者;(3)严重感染等不能耐受手术患者。

2 治疗方法:观察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患肢外展,手背向上,助手固定患肢近端,医者双手握住患肢的腕部进行牵引复位等操作,此步骤完成后,X线查看复位是否良好,复位良好后再进行小夹板外固定,1周后再行X线复查,若存在骨折移位等应重新拆开小夹板再次手法复位。待骨痂形成,方可拆小夹板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准备工作同上,手法复位后,以X线检查结果确定钢板大小和位置,在C臂下内植入钢板,若关节出现塌陷或缺损,加用克氏针固定,所有内固定完成后,复查X线,复位及内固定良好者,则逐层关闭创面,待骨痂形成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3 评价指标:(1)按照Mcbridge腕关节评分进行分级。优:Mcbridge评分90分及以上,良:Mcbridge评分80-90分;中:Mcbridge评分60-79分;差:Mcbridge评分<60分,良好率=(良+优)/总人数×100%;(2)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后2个月腕关节功能评价:背伸及屈曲活动度,旋前及旋后活动度,Robbins评分;(3)2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如桡神经损伤、不良愈合、不愈合等。

5 结果

5.1 2组患者Mcbridge腕关节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Mcbridge腕关节评分比较(n,%)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屈伸、旋前旋后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Robbin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比较

#表示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n,%)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病人的数量逐年增多。人在往前方倾倒时,上肢可以起到保护身体重要器官的作用,人的本能反应是作出手撑地面的动作,进而导致桡骨远端部位易骨折。加之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质结构不够致密,进而导致RDOF。

目前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务工作者倾向于手术治疗RDOF,但手术切开内固定创伤大,骨折的碎块易移位,影响骨折愈合及复位。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疾病历史悠久,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效果明显的治疗方法。手法复位灵活多变,小夹板外固定也能灵活掌握固定松紧度,同时又能给予断端均匀的压力,符合腕关节部位生物力学特点[2]。

我们的结果1中,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患者Mcbridge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表明在经过治疗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RDOF疗效明显,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结果2中,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活动度改善较好,可能是由于手法复位外固定对腕关节运动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在治疗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断端早期愈合[3]。外固定的压力能促进骨折愈合,且在一定范围内压力值与愈合的速度呈正比例关系。结果3中,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可能是手术切开时,需要大范围地剥离软组织,造成神经损伤,骨折小碎块移位,从而延迟愈合。需要注意的是医者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时也要充分地掌握腕关节及尺桡骨远端部位的解剖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减少术后并发症。随着关节部位肿胀程度的减轻,外固定的夹板易松动,需要定期复查X线,不断对外固定夹板作出及时调整[4]。当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也有其不足之处,如长时间固定腕关节易导致关节处的肌肉僵硬,术后时而会出现疼痛的表现[5]。

综上,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比,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RDOF后,骨折愈合时间缩短,腕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有较大改善,治疗后的并发症也较少,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夹板腕关节桡骨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