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2-02 11:12李建伟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掌骨克氏移位

李建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创伤骨科 , 河南 洛阳 471003 )

临床手外伤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则为掌骨干骨折,多因间接或直接暴力造成,如车祸、摔伤等,多发于第5掌骨干。手部为人类学习、生活的主要器官之一[1],若发生损伤不接受有效诊治,会严重影响患者此后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所以,成功固定和复位骨折,尽量让其手功能得到恢复,意义重大。现临床治疗闭合性骨折多采用石膏外固定[2],开放性骨折多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法,但以上2种方式治疗后,骨折稳定性较差,不利于术后恢复。因此,现讨论80例掌骨干骨折患者分组重点讨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优势,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手指的80例掌骨干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组讨论。对照组:2例陈旧性骨折,38例新鲜骨折,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6-49岁,平均为(36.8±1.1)岁,18例多发性骨折。6例大斜型骨折,12例小斜型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8例横断性骨折;骨折位置:10例第1掌,12例第2掌,9例第3掌,5例第4掌,16例第5掌。观察组:1例陈旧性骨折,39例新鲜骨折,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5-48岁,平均为(36.9±1.2)岁,17例多发性骨折。5例大斜型骨折,11例小斜型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9例横断性骨折;骨折位置:9例第1掌,11例第2掌,8例第3掌,6例第4掌,15例第5掌。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小(P>0.05)。入选标准:(1)患者与其家属均知晓病情和治疗方案;(2)均合并侧方移位、旋转移位,成角>30°,短缩>2mm;(3)均接受手法复位后,骨折对线对位不良好;(4)掌骨缺损或完整。排除标准:(1)中途脱落研究者;(2)手部外伤感染者;(3)掌骨软组织损伤严重者;(4)精神、智力障碍者。

2 方法:对照组接受克氏针固定术治疗,仰卧位,患肢外展,常规消毒处理创伤位置,X线机透视下,从掌骨透和近关节指骨位置部位进行穿刺,手法复位骨折,再把1.5mm直径的克氏针置入到掌骨近端部位。X线片透视检查其复位良好后,将钢针针尾剪短,皮外针尾做弯曲处理,术后30-40天左右,可拔除钢针。观察组接受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麻醉后,将止血带扎在上臂部位,仰卧位,外展上肢,在手部背侧部位做弧形或S形切口,针对粉碎性骨折,在两掌骨间做直切口,游离骨折断端部位软组织,如神经、筋膜、肌腱等,若合并骨缺损,需打通骨髓腔。剥离骨膜时,勿损伤到尺神经、桡神经,暴露骨折断端后,清除淤血,松解处理瘢痕组织,必要时可切断疤痕组织,让掌骨干恢复长度,达到正常生理弧度,冲洗创伤位置。确保复位良好后,置入微型钢板4-6孔固定骨折,放置钢板位置为掌骨背内侧、背侧、背外侧,在做斜形骨折固定时,需确保骨折线与螺钉位置两者呈垂直状态,然后冲洗创面,并缝合切口,置入引流。对照组术后1个月外固定制动,影像学显示骨折愈合后,则可将克氏针取出,并做主动锻炼。观察组术后3天左右则为适当锻炼,若患者存在肌腱损伤,可适当锻炼其关节功能,术后半月后,加大关节锻炼强度。

3 指标判定:根据X线片检查结果和TAM评分状况判定疗效,显效:手指活动范围为250°-270°,可正常活动,骨折位置无疼痛,X线片显示骨折线消失,可进行手部负荷测试;有效:手指活动范围为190°-249°,手指可配合完成基本的日常自理,骨折位置无疼痛,无法接受手部负荷测试,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记录并发症,如感染、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等。记录其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5结果

5.1 2组治疗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疗效95%,高于对照组62.50%,数据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治疗疗效对比(n,%)

5.2 2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35%,数据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对比(n,%)

5.3 2组治疗指标对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对照组,数据差异小(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治疗指标对比

讨 论

人体手部骨骼体积小、数量多、关节距离小,附属较多肌腱组织和神经血管,手部发生骨折,多累及血管、神经、肌腱,骨折移位较为复杂。若掌骨干出现骨折,骨折端受骨间肌和蚓状肌的牵拉,出现侧方成角、重叠移位、背侧成角畸形,因此需接受及时诊治,并固定骨折端。

影响掌骨干骨折手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则为骨折复位固定效果[3],所以,需确保内固定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临床常用治疗掌骨干骨折的方式包含微型钢板、微型钛板、钢针、单纯螺钉、外固定架等。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克氏针固定,也为临床常用的一种固定方式。此方式对斜形、螺旋形骨干骨折的疗效均较为良好,且固定后可预防关节旋转。但克氏针治疗掌骨干骨折易出现骨折滑动和骨折移位等状况,术后需用石膏做外固定,且多并发症。所以,临床需探寻内固定作用突出,术后低并发症的治疗方式[4]。

微型钢板具有固定牢、复位准确等优势,对骨折移位或骨折旋转有预防作用,可让其早期进行锻炼,训练掌骨功能,并对骨干愈合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手部活动功能恢复。如给予外固定方式固定,易发生手部关节僵硬,给予单纯螺钉或钢针固定,易出现掌骨骨折移位,可能会造成骨折端复位后再次移位,破坏骨折部位血运,加剧损伤软组织,出现手指短缩、掌骨旋转畸形,手部肌力紊乱,手部力量降低[5]。所以,临床多采用微型钢板或微型钛板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骨折预后时间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此结果与以往报告相符,提示掌骨干骨折接受微型钢板治疗,疗效突出,且因掌骨小,术中降低周围软组织影响,保护骨折端血运。按照AO原则,掌骨干骨折在接受治疗时,需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报告称,现治疗指骨、掌骨内固定的较为理想的一种方式则为微型钢板[6]。观察组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则表明了微型钢板治疗掌骨干骨折,疾病预后良好。从生物力学方面来看,微型钢板固定骨折断端的压力和稳定性、表面刚度等均对骨折愈合有利[7]。但此方式费用略高,患者经济压力稍大。且术后需接受2次手术干预,将微型钢板取出。另外,此疾病开放性骨折类型在接受微型钢板术治疗时,需明确掌握手术指征,谨慎采用此方式,降低缝合切口时切口张力[8]。综上,掌骨干骨折接受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疗效明显。且术后适当进行功能锻炼,与手术治疗具有相同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开始治疗骨折时,则需重视受功能锻炼恢复,以便尽早彻底恢复手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便利性和质量。

猜你喜欢
掌骨克氏移位
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读编往来/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