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19-12-02 11:12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颌面部优良率口腔

佟 君

(沈阳市口腔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02 )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由暴力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口腔颌面部导致其骨骼出现断裂,可对其外形及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且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便会对其面部外观、咬合能力、语言进食等功能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有可能造成呼吸功能受限,从而威胁其生命。因此,针对其有必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干预,以对其健康及生命提供保障。本院就46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开展研究,旨在为明确护理干预对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的影响,整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92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影像学诊断确诊为口腔颌面部骨折;(2)明确研究开展主题;(3)签署知情同意书;(4)自主配合研究内容开展;(5)研究方案拟定后,送往医院伦理委员会,经审核批准后实施。排除标准:(1)合并神经系统疾病,且精神状态异常者;(2)抵触或抗拒研究开展者;(3)合并严重脏器受损;(4)合并严重肢体残缺;(5)参与其他研究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20例,年龄23-60岁,平均(41.6±1.4)岁,骨折处:单处骨折22例、多处骨折24例;骨折类型:闭合型骨折25例、开放性骨折21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19例,年龄22-61岁,平均(41.5±1.3)岁,骨折处:单处骨折23例、多处骨折23例;骨折类型:闭合型骨折24例、开放性骨折22例;2组患者基线经统计学SPSS21.0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研究。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创面进行护理,对已经发生的感染不进行缝合,仅给予常规创面湿敷,使其感染情况得到改善,待创面清洁及肉芽组织健康后再进行下一步治疗;对于部分紧急收治的患者,应利用有限时间做好相应护理工作,及时给予手术准备、生命体征观察以及建立静脉通路等。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手术开展前,护理人员将相关手术治疗措施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说明,提高其对自身及治疗的认知,并积极配合治疗内容开展。同时,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摄片并明确骨折部位,检查其各项指标是否完成,如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传染性疾病者应及时做好相应反复工作;并首先对有软骨组织损伤的患者进行清创处理,按照清创缝合术进行护理,使其以良好状态面对手术;(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指导,使其术中能够处于良好体位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对于部分伴有脑脊液漏的患者应指导其取平卧位,而脑震荡患者则应绝对卧床,病情得到控制后准确实施手术;针对手术患者应采用全麻处理,采用口腔颌面部骨折固定技术,结合患者病情实施治疗手术操作,包括钢丝结扎、动力加压钢板、拉力螺钉、修复重建板及Unilock板等,实施内固定的同时,协同外固定操作,包括单颌外固定、颌间固定及口外固定等,从而取得满意治疗效果;(3)术后护理。患者术后取半卧位,可准确减少局部肿胀感;并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的病房环境,对于部分重症患者应注意变换体位,指导其以正确咳嗽方式,鼓励其排痰,以有效减少肺部感染风险;同时,护理人员应该保持患者口腔卫生,患者术后口腔自洁功能减退,外加固定措施极易导致污渍残留,利于细菌生长;指导其定期清理口腔,并对患者口腔咬合关系进行检查,如存在异常则立即通知医师进行调整。病情稳定后鼓励其开展运动功能训练,通过开口练习、加强肌肉及关节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等,促使其尽快恢复。

3 研究指标:观察护理干预效果,包括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负性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等生理及心理状态变化,并采用自护能力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定。优良率以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判定,优:患者经治疗,骨折愈合良好,面对位准确且张口度≥3.5mm,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恢复理想;良:经治疗,患者愈合相对良好,张口度≥2.0mm,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恢复一般;差:患者治疗后愈合状态较差,张口度<2.0mm,面部功能有改善,但功能恢复较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1]。焦虑、抑郁评分采用HAMA、HAMD量表作为判定标准,其中HAMA总分29分,分值越低表明焦虑状态越轻;HAMD总分24分,分值越低表明抑郁状态越轻。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作为判定标准,评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为判定标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反之越轻[2]。自护能力评分以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为判定标准,分为4个维度,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等,总分172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采用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编制的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评分,包括自我检测、行为控制、核心管理等,总分30分,分值越高则证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3]。

5 结果

5.1 2组优良率对比:观察组优良率95.65%(44/46),对照组优良率67.39%(31/46),其中观察组优37例、良7例、差2例,对照组优24例、良7例、差1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要高,有统计学意义(x2=10.391,P=0.001)。

5.2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7%(1/4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9.57%(9/46),其中观察组面部畸形0例、咬合紊乱1例、口腔感染0例,对照组面部畸形2例、咬合紊乱3例、口腔感染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要低,有统计学意义(x2=5.498,P=0.019)。

5.3 2组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焦虑抑郁及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要低,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5.4 2组自护能力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别为(149.29±4.23)分、(24.21±2.05)分,对照组分别为(102.32±4.12)分、(15.22±2.12)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高,有统计学意义(t=53.950、20.676,P=0.000、0.000)。

讨 论

颌面部骨折中多为粉碎性骨折,由于颌面部骨骼结构相对复杂,一旦发生骨折对患者面形及心理影响较大[4]。而在对其实施治疗之前,应及时对其实施诊断,采用X线平片、CT、三维CT、电子束CT等,确定损伤情况之后立即给予对应治疗。开展对应治疗工作应以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及功能锻炼为主要原则,其中全身治疗以窒息、休克及伴随创伤的处理为主;局部治疗以面部软组织处理、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为主;功能锻炼以咬合力为主;上述措施应用于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效果,但由于治疗工作繁琐且周期较长,患者面对自身病情及治疗极易出现抵触或抗拒等行为,极易影响后续治疗开展。以往临床针对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虽然能够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但并不能准确改善其负性心理及减少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全程优质护理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护理措施,具有全面、细致、体贴等优势,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中则能够围绕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制定护理措施,并结合患者恢复情况不断调整护理内容,同时对其心理及生理情况进行观察,侧重于心理及生理实施护理,通过采取对应护理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从而使其积极主动配合相关干预措施开展;而且,通过临床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增加患者对自身病情及恢复情况的认知,使其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护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对干预效果提供保障[5]。本研究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9%,并发症发生率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护理干预,患者负性心理及疼痛感等均有明显好转,其生活质量、自我管理及自护能力均得到提升,证实采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采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健康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中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效果,能够使患者负性心理得到改善,并降低疼痛感及并发症发生,确保其预后,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颌面部优良率口腔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技术的发展
了哥王与抗生素合用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