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视角下儿童数学生命的生长

2019-12-02 03:39徐慧慧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生活化小学数学

徐慧慧

摘  要:用生活的视角去解读儿童的数学学习,无疑是一种关于生命成长的体验之旅。孩童的数学领悟,它需要生活的支持,更是生活的缩影。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生活化数学的内涵解读与把握,灵活地贴近生活设计教学环节与学习情境,从而让学生在经验的支持下快乐学习,便捷思考。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有效学习

教育改变正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深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诱发学习兴趣,激活学习储备,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等,毅然成为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成为数学教育的核心使命。我们经过长期实践与思考发现,回到数学教育的初心,让孩子们知晓数学、明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诱使其爱上数学,乐于学习数学,让儿童真正地在数学学习中睿智起来。因此,在平常教学活动,主张数学教学应积极取材于儿童的生活实际,用几乎自然的生活化元素去装扮我们的数学课程,使乐学成为一种使然,让每一个儿童拥有自己的课程。

一、儿童需要“生活化的数学”

众所周知,数学的起源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之上。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升华,不断凝练,逐渐蜕变为一门门科学,逐渐嬗变为一种种数学文化。

以“数的产生”为例。人类起源伊始,数是不存在的。当捕获到1头野兽时,就摆下1节小树棍;当捕获到2头野兽时,就摆下2节小树棍……数就是在这种不断积累中萌发出来,在不断抽象化的解读中明晰起来。我国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当结绳、用利器刻痕,或摆石子等办法用得越来越多,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就不断地成熟了起来。

生活化数学是以小学生认知心理、思维特征、数学学习规律为依据的,以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旨归,以基于儿童本真、数学知识现状、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规律等涵盖下的数学内容和素材。为此,我们倡导开掘生活化的数学资源重构内容,让知识学习更加契合实际的现状,利用生活原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期在儿童数学学习历程中播种下数学思维的种子,留存好数学思维的基因,释放出数学教学的生命活力。

生活化数学是发展数学思考的重要基础,符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数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数学的宝库,生活化的数学是儿童生存和交往的一种本能,是儿童自然发展的一种结果。孩童时模仿父母去数物体,得出物品的数量,却不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进入到小学学习阶段时,适当的数学教育,就能更灵动地激发孩子们去主动模仿、重复教学的历程,并在边练习边运用中获得数感,理解数的意义与简单构成,进而不断提增数学素养,也让数学学习演绎为一种幸福的生活体验。

二、生活化数学的内涵解读

生活化数学倡导儿童立场和观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同时,在《课程目标》中也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中我们能够体味到,数学必须扎根于生活,立足于生活原型,这样我们才能引领孩子们一起追求趣味浓郁、情智共生的数学。

生活化数学是“种子的数学”。小学阶段的学习不只是学得基础知识、基本经验,更重要的是获得最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维方法等。因为小学数学宛如数学学习的春天,在这个春天里如果孩子们能够播下种子,那么他们在将来的学习中就会科学地思考,用更灵活的经验去尝试,用更睿智的方法去创新,从而在儿童的心田里播下生命的种子,而且这一粒粒生命的种子自然会生机勃勃地成长为孩子们一生学习、生活之奠基。

生活化数学是“情智共生的数学”。数学生活化,不只是呈现形式的改变,而是影响力的改变,此时,孩子们面对的数学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公式,而是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场景、图片等,使得数学知识变得温暖起来,有新鲜感、有诱惑力。这样的学习体验,也一定伴随着快乐情感等生发。生活化的数学,能够发挥情感在儿童认知过程中的影响力。同时,教师善于捕捉到这一可喜的转变,学会用情感优化教学过程、用情感变革教学行为,让儿童在情感的伴随和驱动下习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并实现儿童身心、人格、生命的和谐发展。

三、生活化数学课程设想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数学素养萌芽的关键阶段。善假生活元素在儿童的心灵中播下一颗颗富有生命力的种子,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生活原型启迪下快乐地实践,在熟悉的情境中快乐地活动,在教师的循序善诱中快乐地思索。总之,用生活的元素不断滋养儿童的数学根基,促使他们能够以自身的内在力量促进自我生长,奋力向上。

1. 播下基础的数学知识

《义务教育数學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用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并科学地利用生活素材、资源等有利因素,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数学情境,从而引导他们从生活化的情境中领悟知识、理解知识,发展数学素养。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创设情境,用生活场景开启观察之眼。以“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为例,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生活的场景——漂亮的竹楼,庄伟的斜拉索大桥,闻名世界的埃菲尔铁塔等,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这些建筑物有什么共性的地方?(其中动画凸显出:楼顶墙的人字结构,斜拉索与桥面的三角形构造,埃菲尔铁塔的整体三角形形态)丰富的画面,常见的生活素材,能够帮助学生灵活地了解三角形的基本形态,指导三角形的运用之广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寻找身边的三角形,学生会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三角形都解说出来:红领巾是三角形的,挂音箱的支架是三角形的,自行车的大杠是三角形状的,移动通信塔与埃菲尔铁塔形状很相似,也是三角形状的……当学生用“数学眼光”审视自己的生活时,数学生活化的引导也就出现成效了。此时的学生会对数学更感兴趣,也会在思考中感受到三角形的神奇与美,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同时,还能初步掌握这种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的本领,使他们理解这种学习数学的方法。

(2)引发思考,用生活素材撬动思维之弦。有意义的教学倡导:数学教学必须立足于实际,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生活无疑就是一个最近阶孩子的切入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生活,善于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显现串联起来,灵动地把生活素材连接到数学问题之中,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去撬动他们的数学思维之弦。

如面对学生说出的三角形应用时,就是就应适度追问:这些都是三角形状的,为什么我们要用这种形状呢?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针对不同的解读,教师顺势而为——“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猜想与思考呢?”此时,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拉动三角形的木框和平行四边形木框),生活化的活动,能够开启学习思维,让学生在解读数学现象中实现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并让它有机地连接到数学世界上,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也使数学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让学生知晓数学就在身边,其乐无穷。

2. 播下基础的数学思维

掌握数学思考就是为孩子数学学习奠基之作。为此,我们在小学教学中就得千方百计地播种下这一种子,并利用生活化数学这一沃土使之深根发芽,更好地打开儿童学习数学的视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以及相对应的数学综合素养。

审视我们教学资源,特别是当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其中生活化的情境比比皆是——儿童的活动场景、购买图书情境、自然景物、建筑风景等。同样,在习题素材中生活化的情境也无处不在。这些生活化的资源,让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接地气,更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生活化的数学能够给学生以启迪,在熟悉的氛围中孩子们能够学会思考,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从而为儿童的终身学习提供方法、思维的基础支持。

播下生活与学习的种子。数学是儿童适应生活、迎接未来的基本能力之一。生活化数学倡导儿童数学学习要紧扣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应该是一种综合的数学学习。

国家课程内容中“口算”“心算”“混合计算”“解决问题”等都是“生活与生活”拓展的重要基础。一至六年级,“生活数学”的内容设计涉及儿童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编排时从基本的生活情境到丰富的人文情境,再到抽象的生活情境……范围逐渐扩大,着力引导儿童各个领域中的实践、体会,积极运用数学去思考,把握对应的方法、策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学习。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应成为生活化数学的实践者。教师应把生活化數学开成自己的课程,以此科学地融合到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之中,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具生活氤氲,更富知识底蕴,也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充满人性,充盈着快乐。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试论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