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大违约门中探究钱荒

2019-12-02 15:25贾羽张应华
时代金融 2019年29期

贾羽 张应华

摘要:2013年6月底,银行业“钱荒”引发了全社会的“恐慌”,而光大违约门这次意外事件,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引爆6月钱荒的导火索。本文主要通过黑天鹅事件来探讨资金短缺的原因,并通过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得到其本质和启示。

关键词:光大违约门  钱荒成因  央行资产负债表

发生在2013年6月的一场罕见的“钱荒”将中国金融系统置于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而随着2017年6月份债券市场上出现1年期国债收益率3.6590%,超过10年期的3.6478%,理性对待流动性风险,探究此前钱荒尤为重要,吸取教训经验,他山之石,很有必要。①

一、钱荒起源

(一)光大违约门事件

2013年6月6日下午,有市場传闻称“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当日曾向四大行拆借资金,但未能如愿”。随后,又有报道称,“由于手头头寸不足的重要因素,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应付资金无法按时收回,导致兴业银行到处寻求财政援助”。这笔贷款是在Everbright和兴业的两个分支机构进行的,由于市场条件的突然变化,这些分支机构无法根据存款承诺从其一些交易对手那里获得资金。由于未能及时支付银行间借款,以及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的延迟支付影响,即使分行有足够的资金和充足的流动资金,也无法及时还清贷款。反过来,兴业银行也未能及时解决自己的还款义务问题。最后,银行及其债权人涌入银行间市场,进一步提高市场利率。

(二)2013年6月各大银行的钱荒

2013年6月7日,同业拆借利率急速上升,尤其是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飙升至8.68%,8日达到9.81%;而临近年终的关键时点,各家银行都全身致力于“抢钱大战”中。光大银行天津市外地路分行表示,如果客户存入一年10万元,不仅可以将利率上调至最高,而且还可以免费获得40公斤大米。超级银行,一个新兴的业务,也被广泛使用,一些较大的银行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限制他们的日常筹集资本。换句话说,无论是四家股份制银行中众所周知的“交叉违约”,还是6月20日出现的中行默认谣言,最好还是说流动性问题下中间存在结算事故。②

二、钱荒的成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体系及自身因素

2013年以来,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不断放大,负债越来越多,人民币超额准备金在逐渐下降,3月末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从2012年年底的3.51%降至2.58%,第二季度超储率继续下降,已降到1.5%左右,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边际承受能力也因期限错配风险,政府和银行一直在玩借旧还新的游戏。一旦短期需要资金,回旋余地很小,从银行间市场通过拆借筹集资金几乎成为唯一选择,而这也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从2013年6月17日的4.8130%飙升至20日的13.4440%。

此外,银行表外业务的财务管理产品多为非资本保值产品,财务保护产品违约程度高,流动性低;此外,6月底之前,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第8号文件的检查进一步迫使银行将信托贷款、公共股本债券等形式的非标准资产转移到银行内部资产,并直接转移到银行间贷款,数量被压缩了。

(二)内外环境下的资金供给减少及资金外逃

在存入贷款比率评估中包含的外币政策压力以及央行收紧国内信贷窗口的压力方面,一些银行可能已开始购买美元以补充外汇头寸。提前达到监管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加剧。银行间资金处于紧张状态。与此同时,国内热钱流入量大幅下降。当时,估计中国进出口市场7%的贸易流量是出口欺诈。根据数据,当监管机构决定打击假冒贸易时,银行受到了虚假贸易交易减少的影响。就价值而言,5月份的贸易数据变得甚是平淡,相比于4月份出口下降115亿美元,进一步增加了银行业资金压力。③

此外,美联储逐步撤销量化宽松政策,使美国经济对全球资本更具吸引力,国家资本外流加剧,外汇局对跨境资本的严格监管被认为是外汇账户减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资金从大量流入转向大量流出,为银行间市场的资金供应创造了非常紧张的气氛。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扩大

“货币短缺”与地方债务的关系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充分反映。如今,银行的大部分资金都投资于政府投资项目。他们非常信任政府的项目。然而,他们对公司,特别是私人公司的投资项目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风险很高,不敢果断投资大型基金。这导致部分偏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银行不信任实体经济。由于地方政府的高声誉影响,他们不会欠钱。即使没有资金,他们也会受到资产和资源等想法的影响。银行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非常安全。这也就是银行向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原因。特别是向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贷款“不需要收取存款”,资本贷款可以使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也通常向银行借款,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影子银行。因此,债务率加担保已超过100%,即最高预警线已达到118%和200%,还本付息率也存在很大的偿还风险,这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货币短缺”的发生。④

三、钱荒实质

钱荒的实质是什么?从央行货币发行看,2013年6月相比于5月份是增加的;而社会融资规模,即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却有所下降;从占货币当月的19.9%下降到17.3%,而且流通中的货币从54431.39亿元降到54063.91亿元,整个二季度都有所下降。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确实增加了,而货币短缺只是一种幻想。那么,为什么市场上资金短缺,而资金不是投资于实体经济,而是闲置在市场上。央行的态度也令银行震惊。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发行20亿元人民币的央行票据,市场对中央银行希望幻想的幻想彻底破灭,央行不再救出这笔钱。在内心深处,直接的结果是增加商业银行生存的压力,迫使它们转型。央行收紧市场流动性的供应,可能不是对中国债务问题的真正担忧,而只是希望加强中央政府对银行业的控制和管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货币短缺的本质是货币流动性的缺乏和资本供求的短缺,这是一个根植于制度机制的问题。

四、对我国当下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银行自身转变业务结构

众所周知,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是利息收入。商业银行必须积极转变业务结构,转变银行收入来源结构,避免“资金短缺”的风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发展债务和贷款服务的同时,更积极地发展中介服务和表外服务,增加中介服务的收入比例和来源,促进关键服务的发展。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工资卡、个人理财、代理基金,积极培育中高端客户,拓宽中间业务范围,扩大产品覆盖面,全面销售中高端客户,并加速财富管理产品的销售。创新产品是创造收入和提高银行人员素质的最佳武器。关注信息,加强创新,促进中间业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

(二)加强金融监管,避免高银行杠杆率

银行追求利息的一个因素是银行杠杆率的变化。银行在向高风险和高收益地区分配资金的领域,主动加杠杆,一旦资产价格下跌,银行也将面临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加剧双重危机。资金短缺风险的发生还要求银行严格遵循监管部门的标准,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并通过合理降低资产扩张速度,确保银行运营的安全性,降低金融风险上升的可能性。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银行去杠杆化,缩小利率范围,合理降低银行利润评估的目标方法,满足银行在安全、流动性条件下的盈利能力,并进一步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

(三)深化金融改革使金融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

从本质上讲,这一事件是金融体系矛盾加剧造成的。在金融體系面前,要从支撑实体金融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两个方面入手,不断消除资本正常流动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障碍。逐步引导不良利润资本进入有良好前景的实体经济。“优化财政资源的分配,最大限度地利用增量,并使股票恢复活力。”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所指出的,“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业的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为了有效利用市场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债券市场的能力。在各级市场之间建立转移机制,可以实现有效地对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中国债券信息网。

②数据来源于中国货币网。

③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④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参考文献:

[1]贺强,徐云松.“钱荒”溯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07):26-29.

[2]高善文.金融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J].清华金融评论,2017(09):59-60.

[3]魏杰,汪浩.当前中国经济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J].学术月刊,2018,50(11):38-44.

[4]李林子.经济杠杆视角下的债务与实体经济对冲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05):125-127.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