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收获,共同进步

2019-12-02 03:35朱卫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分层走班实施策略初中数学

朱卫

[摘  要] 分层是基于客观存在的差异而生成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此,笔者践行新教育理念下的分层走班教学,以初中数学为研究对象,开展深入而有效的分层走班教学,效果显著,以期借助文章抛砖引玉,与同仁交流.

[关键词] 分层走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重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班级人数众多、整体授课无法兼顾所有学生发展的当下,“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班级授课的集体化优势与个性教学的针对性效果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种教学模式,笔者对新教育理念下的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常态课进行了实施与反思,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初显成效,下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给各位参考,以作抛砖引玉.

能力分层,准确定位

分层教学的依据就是学生的能力,在数学学科,这个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四个维度,依据这些维度将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准确定位,为分层教学做好准备.

在上述几个维度中,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教师去定位,可以根据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对话沟通来獲知;计算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评判,一段时间内计算题总体的正确率、平日练习中解题的正确率等都可以作为评判的依据. 根据四个维度的平均结果,将学生按能级由低到高分成A、B、C三组,作为分层教学的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显然考试成绩不能作为唯一的能力评判标准,因此要从多个维度综合评判一个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进行一些能力方面的评判可以让学生深刻审视自己、了解自己.

教学分层,因材施教

教学分层就是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 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能级进行划分,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于教学分层,笔者所在学校所采用的方法是“分层走班制”,将每周的一节数学课作为分层教学的教学时间,全年级学生根据以上能级到相应的教室上课. C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综合性问题的探讨与拓展类问题的挑战,旨在提高数学能力、激发创造性;B班的教学内容是常规问题的巩固与一般数学方法的强化,目的是找对学习方法,训练思维方式;A班则以基础问题、基本定理作为教学内容,以简单的问题增加学生的信息,同时帮助他们夯实基础、努力提高. 一学年实施下来,有很多学生从A班转入B班,从B班加入到C班,这正是这种教学模式效果的体现.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按照教案统一进行备课、上课,教学内容往往倾向于考虑整体情况或者一般学生的能力水平,这无疑对优等生与后进生不太“公平”,分层走班在一定程度上使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得到补偿.

练习分层,有的放矢

在课堂教学中,练习分层也是常规课的课堂教学中与整体授课互补的一种方式,分层练习可以使问题尽可能辐射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针对性的练习.

课堂中的练习分层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在问题前按照能力要求标注A,B,C,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练习,是较为常见的分层方式. 除此之外,在实践中笔者与前辈们一起探讨出了另一种分层的方式,就是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如在初三一轮复习课中,笔者设置了如下例题:

例  如图1所示,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是过(1,0)的直线,它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点A,C的坐标分别是(-1,0),(0,3). 你能根据这个图像自己编制问题并自己解决吗?

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问题,学生会在自己的能力水平基础上编制相应难度的问题,如学困生编制的问题是求解析式、增减性、对称轴等基本问题;能力中等的学生则会往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方向考虑问题;而优等生会考虑函数与几何、图像共存等综合问题. 上述问题在实施中知识面覆盖广,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其实,开放性问题是最利于分层教学的,因为它没有明显的分层“界线”,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在自己最真实的水平上自然生成,凸显了“有的放矢”的实质.

作业分层,共同提高

作业是对当天所学内容的巩固与反馈,是学习的一部分,作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率,因此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下,作业分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让每个孩子都完成适合自己能力的作业,才能起到共同提高的作用.

按照能力要求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是作业分层最普遍的方式,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工作量无疑就增加了,过分生硬地区分问题的能级有时也会过于牵强,造成部分资源的“浪费”,在实践中,笔者所在的学校对部分综合性大题采用了“分层不分题”的方法,即对同一道题目中的不同问题进行分层. 如下题是“二次函数”章节复习题中的一道作业题:

如图2,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3,0),B(1,0),C(0,-3).

(1)(A组)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B组)若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点,设△PAO的面积为S,求S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3)(C组)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DE⊥x轴于点E,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ADM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这样对一个题目中的不同小问进行能级划分,较大限度地保留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让学生直接体会到问题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信息化社会,各种搜题软件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拍一拍、扫一扫”就得到答案的“快捷”方式成了这个时代孩子做作业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背后除了软件开发者的商业因素以外,作业不会做也是一个原因. 因此,给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将作业难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跳一跳,够得到”,让其能够体会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样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对阻止孩子借助软件做作业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分层教学,一种适合在新教育背景下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一年的教学实施后,笔者看到自己所教授班级的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了,课堂中的“旁观者”明显减少,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同时学生作业的质量明显改善,学习成绩整体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些许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比如如何编制开放性问题才能使得教学“有放有收”?对于成绩忽上忽下的孩子如何准确定位他的能级?如何把握分层作业的作业量及针对性等. 笔者认为,在新教育理念下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收获惊喜,能够克服障碍,这才是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真正意义所在. 分层教学,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也能让师生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分层走班实施策略初中数学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浅谈分层走班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太平路中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