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究

2019-12-03 01:30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24期
关键词:校企技能人才

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赵 奇

当前,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求职时经常会遇到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同时,用人单位在众多求职人员中又常常难以找到满足用工需求的合适人才,这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学校的教学面对的是社会,具有普适性,而企业的不同岗位对人才都有特殊的要求。如何解决好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用工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供需双方有效的对接,笔者认为最好的途径是实施校企合作。

1 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将学校的课堂教学与真实的工作情境结合起来,使教学更有实效性、更贴近生产。校企合作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德国双元制是校企合作的最初形式,这种模式为德国工业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20世纪中叶,欧美许多国家为了培养大量技术技能人才,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学校与企业在共育技能人才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校企合作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的校企合作先后经历过“半工半读→厂办校→校中厂→订单培养→委托培养→联合办班”等教育培训模式,这些都是校企合作在不同时期和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各类形式。

2 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我校在多年的校企合作中进行了多方面、由浅入深的探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内涵也得到不断深入。由最初的顶岗实习、订单培养,逐步提升到校企共享技术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合作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项目课程、制订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创新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再发展到共同探索现代学徒制,多方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

(1)订单培养,多元评价。学校与无锡地铁自2011年起,就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地铁公司的岗位需求研究制订了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有通识类的课程,更有满足订单需求的特色化、个性化课程,同时强化企业文化的浸染。在教学模式上,以校企双主体育人,双导师制的工学交替来进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订单培养的评价上,我们突出校企双元评价,同时也积极引入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与无锡地铁共同开发的车站值班员技能等级考核体系,并向人社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申报并备案,这种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实施,是有效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引入,强化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学校的上汽通用ASEP项目采用合作的运营模式,由上汽通用汽车、通用品牌经销商、合作院校三方参与,实现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校按照上汽通用ASEP项目的标准、风格进行硬件场地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并按照要求添置了通用项目要求的设备及工具;上汽通用提供相应实训车辆、发动机台架、变速器、检测等实训设备,并根据教学要求,逐年更新相应设备。

合作过程中三方根据企业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共同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构建与岗位技能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企业参与上汽通用ASEP现代学徒制项目,有了持续可用的人才储备,能够节约成本、增强企业凝聚力。该项目的学生可以更早接触企业文化,认同企业价值观,降低了企业人员的流动率,利于企业内部团结。企业指导师傅有津贴,增加了收入,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生产。

(3)师资共培,人才共育。职业学校双师素质的提升一直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难题,虽然很多学校的双师比例看似很高,但大多数也仅仅停留在持有双证上(中级职称证书及高级工以上证书),要真正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校企合作培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例如宝马培训师的认证,分为一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三级(专家技师),每个级别认证要通过技能认证和课程认证,每次认证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对教师的技能、授课水平有很高的要求。

上汽通用ASEP项目的培训师分为4个级别:初级、铜级,银级和金级。初级的要求掌握维修手册基础数据,上机学习并完成相应的考核。通过了初级就可以申请铜级,铜级的要求是根据维修手册完成实车练习,熟练掌握全车所有零部件的更换流程,铜级考试分若干个部分,每一部分都需要严格按照维修手册进行操作,通过这样连续的严格考试,最终达到一定的分数才能通过铜级论证,并颁发上汽通用铜级认证证书。

(4)方案共订,课程共研。我校与德国AHK上海代表处、无锡东方汽车集团三方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合作三方把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五年制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德国汽车机电工培训大纲汇总并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了15个学校学习领域和15个企业培训模块,替换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并且合作开发了学习领域教材与学徒工作手册,嵌入德国AHK国际证书的标准,做到学岗零距离对接。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操技能教学,实施双元制循环教学,实现理实同步,校企共育,学生的理论和技能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3 校企合作的实施体会

(1)研究供求要素,主动对接企业。在推进校企合作的供需对接过程中,学校需要主动、积极地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因为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而学校有服务社会的职责,有科研部门和研究人员,因此学校需主动调研企业岗位的需求、进行岗位的能力分析,通过沟通使企业对自身人才需求形成认识与思考,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2)引导高层重视,创新合作模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人才(特别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对人才进行定制培养,这就为校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领导层面的观念对校企合作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领导对资源(人、财、物投入)的支配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合作项目一定要得到领导的支持。同时校企合作是一种新的培育模式与机制,在推进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挑战与困难,需要来自双方高层领导的协调与推进,因此这种模式的构建也离不开机制的创新。

(3)建立长效机制,落实推进措施。在校企合作项目推进过程中,领导层形成共识、达成协议后,学校各部门需及时跟进,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和合作项目组,及时制订工作实施方案,制订相应制度,推进项目有效实施。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人员一起进行调研、培训,以及开展形式多样(文化沙龙、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的活动,加强交流、增进了解、促进融合,有利于达成共识。学校在获取企业用人需求的资料后,再组织双方进行分析研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标准、改善教学条件,共同培养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校企双方师资水平,通过一系列实质性的工作,确保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进展。

猜你喜欢
校企技能人才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人才云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