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化痰舒筋汤配合体针环刺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

2019-12-03 12:05常悦松于璐王丹彤
智慧健康 2019年30期
关键词:体针阻络通络

常悦松,于璐,王丹彤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康复科,吉林 吉林 132012)

0 引言

中风是指一种急性起病、具有局部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1]。中风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中风后肢体痉挛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的康复,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中医治疗中风及中风后并发症有良好的效果。针刺、推拿、中药熏洗、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等均可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并具有一定的临床有效性[2]。本文就自拟化痰舒筋汤配合体针环刺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6 月至2019 年3 月纳入我院康复疗区的风痰阻络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共150例。纳入标准:①经CT 或MRI 证实符合脑卒中的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②发病病程≤3 个月,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③有偏瘫后肢体痉挛。④年龄≤80 岁。⑤无其他急性疾病及严重并发症。⑥自愿参加本研究项目。排除标准:①年龄>80 岁。②发病病程>3 个月。③并发心肌梗塞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的小脑功能失调及骨科系统疾病等。④有意识障碍、痴呆或严重失语。⑤卒中前既有患侧肢体痉挛症状。随机分为自拟化痰舒筋汤组、体针环刺组和联合组。自拟化痰舒筋汤组男29 例,女21例;年龄55-80 岁,平均(69.39±3.61)岁,病程1-3 个月,平均(2.07±0.35)个月,其中病灶在左侧39 例,病灶在右侧11 例。体针环刺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53-77 岁,平均(68.67±3.25)岁,病程1-3 个月,平均(1.98±0.36)个月,其中病灶在左侧38 例,病灶在右侧12 例。联合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56-79 岁,平均(68.98±3.37)岁,病程1-3 个月,平均(1.99±0.35)个月,其中病灶在左侧40 例,病灶在右侧10 例。经统计学分析,三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自拟化痰舒筋汤组给予自拟化痰舒筋汤治疗。体针环刺组给予体针环刺治疗。联合组给予自拟化痰舒筋汤配合体针环刺治疗。自拟化痰舒筋汤组方:天麻9 g,地龙15 g,全蝎5 g,蜈蚣2 条,蝉蜕9 g,白芍15 g,葛根15 g,生地15 g,鸡血藤15 g,天南星10 g,甘草10 g 等。上述中药加450 mL 清水,煎至300 mL,每日服1 剂,早晚各1 次,每次约150 mL,温服。体针环刺方法:取患侧肩前穴、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中极穴、尺泽穴、曲池穴、小海穴、少海穴、八邪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委中穴、解溪穴、太溪穴、昆仑穴、八风穴。消毒后用0.25 mm×40 mm毫针直刺治疗穴位,深1-1.5寸,捻转得气即可。中极穴及委中穴要求放电针感。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评定痉挛等级、用Fugl-Meyer 肢体运动评分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分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分级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自拟化痰舒筋汤组与体针环刺组上肢及下肢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分级相比,P>0.05;治疗后联合组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分级优于自拟化痰舒筋汤组、体针环刺组,P<0.05,详见表1。

表1 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分级(n)

2.2 治疗前后Fugl-Meyer 肢体运动评分量表评分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三组Fugl-Meyer 肢体运动评分量表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自拟化痰舒筋汤组和体针环刺组Fugl-Meyer 肢体运动评分量表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联合组Fugl-Meyer 肢体运动评分量表评分比自拟化痰舒筋汤组和体针环刺组高,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Fugl-Meyer 肢体运动评分量表评分(±s,分)

表2 治疗前后Fugl-Meyer 肢体运动评分量表评分(±s,分)

注:#与自拟化痰舒筋汤组相比,P<0.05;*与体针环刺组相比,P<0.05。

2.3 MBI 评分量表评分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三组MBI 评分量表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自拟化痰舒筋汤组和体针环刺组MBI 评分量表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联合组MBI 评分量表评分比自拟化痰舒筋汤组和体针环刺组高,P<0.05,详见表3。

3 讨论

中风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的疾病[3]。中风后偏瘫是临床常见中风后遗症,而约有50%的偏瘫患者会发生肢体痉挛。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是临床治疗和预防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法。但疗程较长。中医治疗中风后痉挛的方法多、疗效好[4]。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自拟化痰舒筋汤配合体针环刺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痉挛。

表3 MBI 评分量表评分(±s,分)

表3 MBI 评分量表评分(±s,分)

注:#与自拟化痰舒筋汤组相比,P<0.05;*与体针环刺组相比,P<0.05。

中药汤剂治疗疾病吸收快、作用强、应用广[5]。本研究中使用的自拟化痰舒筋汤中,天麻具有祛风除湿,镇静止痛作用。全蝎可平肝熄风解痉,祛风通络止痛;蜈蚣可息肝风解痉挛,止抽搐,通经络,止疼痛。三者共为君药。地龙具有祛风清热,通络止痛,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证;蝉蜕善清肝经风热以祛风解痉、镇静安神。二者共为臣药。葛根能疏通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改善外周血液循环,治疗肢体麻木;生地具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功效;鸡血藤可补血活血,舒筋通络;天南星祛风止疼力强。四者共为佐药。白芍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甘草可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最厚。二药伍用,有酸甘化阴之妙用,共奏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效。二者共为使药。全方共奏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解痉止痛之功效,治疗本病尤为确切。

体针泛指一般用来针刺身体各部位经脉,穴位的针刺疗法,是与耳针等相对而言的针刺疗法[6]。肩前穴、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与中极穴均位于肩关节周围,尺泽穴、曲池穴、小海穴与少海穴均位于肘关节周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与委中穴均位于膝关节周围,解溪穴、太溪穴与昆仑穴均位于踝关节周围。通过针刺肌腱附着于骨的部位,可有效缓解长期的肌紧张导致肌纤维硬化和肌肉缩短,进而缓解偏瘫患者肢体的痉挛状态。八邪位于手背指缝纹端,八风位于趾缝纹端,两者配合功善祛风通络,搜血中之风,通络中之瘀。

综上所述,自拟化痰舒筋汤配合体针环刺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肢体痉挛可改善痉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对机体无毒副作用,易为患者接受,方法简单,便于推广。

猜你喜欢
体针阻络通络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3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