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感染放线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9-12-03 01:30王男南
湖北畜牧兽医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水牛治疗诊断

王男南

摘要:以义县张某饲养的一头母水牛为例,介绍了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水牛;放线菌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9)10-0022-01

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牛、马、猪和人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以牛最为常见,其特征是头、颈、颌下发生化脓和结缔组织增生性硬肿—放线菌肿。放线菌主要在污染的土壤、水和禾本科植物穗的芒刺上,健康家畜的口腔及上呼吸道内也存在,常与齿垢等腐败物混在一起,当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损伤时家畜就可自行感染该病。2~5岁的幼畜,在换牙时最易被感染。2018年9 月接诊一例较为典型的牛放线菌病例,现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发病情况

辽宁省义县张某饲养的一头母水牛发病,该牛年龄4岁。畜主述2018年8月5日左右母牛开始发病,病初左侧面部出现肿块,鼓起如拳头,触诊有痛感,后肿块延至左下颌部,发病后,畜主自行用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和磺胺药等治疗,经35 d,病牛左侧肿胀部位出现化脓,皮肤破溃,流出脓汁。患牛病情加重,前来就诊。

2  临床症状

病牛体质比较削瘦,左侧面部延至下颌出现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质地较硬、不能活动的硬肿。舌尖伸出口外,流涎,咀嚼吞咽较困难,体温36.7 ℃。左下侧患处部分皮肤已溃烂,露出肿瘤样的肉芽,内有数根瘘管流出硫磺样黏稠脓汁,气味恶臭。

3  实验室检查

取患部脓汁少许置玻璃皿内,用水稀释,找出硫磺样颗粒。在水内洗净,置载玻片上,然后加入一滴15%氢氧化钾溶液(溶解脓汁),盖载玻片,并稍加按压。压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中心菌体部分呈紫色、辐射状菌丝为红色、呈菊花状排列的放线菌菌株。

4  诊断

根据病牛的特异性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牛患放线菌病。

5  治疗

由于病情拖延较久,患病部位已部分化脓并形成了瘘管,所以必需采取手术加药物的方法治疗,并加强护理才能治愈患畜。

5.1  手术治疗

5.1.1  手术目的  将溃烂的皮肤、放线菌肿及瘘管尽量彻底切除。

5.1.2  术前准备  手术器械:准备常用外科手术器械。麻醉药品:准备3%盐酸普鲁卡因2盒(每盒10支,2 mL/支)。患畜术前6 h停止采食及饮水。

5.1.3  保定  选择一块比较平坦宽广的场地将牛右侧卧保定。

5.1.4  麻醉  采用深部组织麻醉法。用锥形法把2 mL×10支×2盒3%盐酸普鲁卡因均匀地注射到紧靠病灶周边各层健康组织中去。患部清洗、剪毛、碘酊消毒,75%酒精脱碘。

5.1.5 手术过程  根据放线菌肿块的位置及大小用手术刀在面部左下侧皮肤破溃处自上而下开一个4~5 cm的切口,而后先用双氧水、生理盐水、药棉清洗创口,清除脓汁,切除已溃烂的皮肤,再沿着健康的皮肤及组织的边缘将放线菌肿块及瘘管一块一块的切除,最后缝合还能缝合的皮肤。

5.2  药物治疗

手术做完后创腔用碘酊纱布填塞,每1~2 d换药1次。伤口周围分若干点用5~10 mL 10%碘仿醚注射,1次/d,同时在伤口周围分点注射3×80万单位青霉素及2×100万单位链霉素,1次/d,连用5 d。碘化钾5 g,溶解后内服,1次/d。一周后病牛开始好转,2周后病牛痊愈。

6  术后护理

術后牛舍需保持清洁干燥,饲喂柔软多汁的青草及精细流汁易于吞咽的饲料,防止弄脏及损伤伤口。特别是术后的前几天很重要,有利于病牛体质的恢复、疾病的痊愈以及防止继发感染。

7  小结

该病属三类传染病,只是偶有散发,只要尽早发现,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就能比较顺利的治愈并控制。患畜发现的越早,病灶就越小,治疗就越快,效果也越好,且不一定要采用手术方法。本次接诊的病牛,由于病程延误,病情加重,因此需采取手术加药物治疗,治疗难度相对加大,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项事项:①刚做完手术时,创腔内填塞碘酊纱布时应缓慢进行,否则容易出现休克。②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防止出现碘中毒,如出现黏膜潮红、皮肤发疹、脱毛、食欲降低等碘中毒现象,应暂停用药或减量用药。③等到新鲜的肉芽长出时,填塞创腔的碘酊纱布方可取出。预防该病,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在低湿地放牧;②皮肤和黏膜发生损伤时应及时治疗;③粗硬的饲料可损伤口腔黏膜,促进放线菌的入侵,因此舍饲的牛应将干草、谷糠浸软了再喂。

猜你喜欢
水牛治疗诊断
水牛喜欢水里钻
水牛?
谁的脚最好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狮子上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