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视角下智慧园区建设规划关键领域研究

2019-12-04 14:34胡冰云湖南电信常德分公司
数码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园区规划智慧

胡冰云 湖南电信常德分公司

智慧城市主要指,通过对多种信息化电子技术、新型技术综合运用,在传统城市管理、规划与发展基础上将各城市系统与服务打通、构建起高度集成的总体城市智慧服务管理体系,这也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表现形态。自智慧城市理论提出后,便得到社会各界与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但不同群体、阶层也对智慧城市有着自身独特的解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智慧城市的多元化发展,但也造成上述问题的出现。本文也对智慧园区关键领域的建设规划要点为切入点,对所提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一、智慧园区概述

(一)定义与主要特点

首先,园区主要指,有政府、或是机构企业机构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交通道路等各类配套系统齐全、总体结构规划布局较为合理的建筑物群体。

其次,智慧园区主要指,在园区基础上通过对各项信息化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从而实现对工作与居住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并具有一定智能化、自动化智能管理体系的园区。相较于园区而言,智慧园区具有高度信息化、人性化以及简便化,这也是智慧园区的主要特点。

第一,高度信息化特点。在智慧园区中,应用了多种信息化电子技术,并将各类配套系统与设施加以打通,从而构建起集成化的综合信息化管理体系。

第二,高度人性化特点。相较于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各类城市园区而言,智慧园区具有高度的人性化,提供更为舒适、适宜的环境与服务。

第三,高度简便化特点。相较于其他城市园区而言,由于智慧园区的系统集成度较高,因此政府管理流程较为简便。

(二)发展现状分析

虽然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智慧城市理念得到了广泛普及应用,但受限于时间因素,截止于2017 年底,我国已超过500 个城市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但尚未有城市完成智慧城市建设。因此本文也以日本筑波科学智慧园区为例,探讨智慧园区发展现状。

首先,筑波是日本著名的科学城,以研究学园城市被世界广泛熟知,其人口容纳总量在20 万人左右,但却集中了数十个高级研究机构与两所大学,以设备精良、人才众多、研究基础雄厚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著称。

其次,在政府层面上,筑波当地政府开展各项日常治理工作,且在各项发展决策制定层面上占据主导地位。

再次,在企业、机构人员构成与配置层面上,并没有构建起员工竞争机制,而是接受政府部门的岗位调配、管理。

最后,在企业发展层面上,筑波的绝大部分研究机构与企业以科研型为主,并不注重追求经济效益,而是注重于科技研发。例如筑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国际上中重要的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之一。

二、建设与规划分析

(一)整体规划分析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园区的整体规划工作由两部分共同构成,分别为具体规划工作与园区的管理规划工作,简而言之便是构建起配套的园区政府管理机制,以及各项具体智慧园区建设工作的规划与开展,具体如下:

一方面,智慧园区的管理规划。以上述日本筑波智慧园区为例,在智慧园区规划、建设阶段中,首先需要明确智慧园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例如日本筑波是典型的科技城智慧园区,内部集中了诸多高级研究机构与学府。其次需要根据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发展背景选择主要的管理模式。例如日本筑波的管理模式为政府完全主导,而美国硅谷智慧园区则是由当地各企业机构制定发展、运行规则,政府不参与园区的直接管理,主要治理工作内容与管理方向为,提供稳定的园区发展环境与秩序。最后,制定具体的智慧园区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并在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将预期建设、规划目标与实际发展情况之间的偏差加以修正。

另一方面,对智慧园区具体实施工作的规划与开展。这一规划工作具体来讲,便是通过对各项信息化电子技术、智能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综合运用,将智慧园区内各配套系统、设施加以打通,构建起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园区管理与服务体系。例如构建具体的城市智慧停车系统、最大程度利用智慧园区中的停车资源。以及构建智慧园区地理信息系统,对智慧园区内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分析与显示。简而言之便是通过构建这一系统,提高智慧园区的监控管理力度。

(二)主体规划思想分析

在智慧园区建设与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首先明确智慧园区、乃至智慧城市的主要建设理念、建设初衷,从而确定主体规划思想,具体思想如下:

智慧园区相较于城市园区而言,主要区别在于整体管理体系的高度集成化、信息化,实现了对智慧园区各区域、地理信息与层面发展、运行动态信息的掌握与管理。换个角度来讲,随着智慧园区集成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整体园区被各类信息化电子技术加以可视化、构成了三维立体的可视化管理地图。因此在智慧园区建设规划中,需要注重于对各项信息化电子技术的灵活运用,以及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关键领域规划分析

为直观分析、了解智慧园区的主要关键领域,本文将其细分为环境监控、垃圾分类、智能建筑、安全监控、智慧停车、资源监控、发展规划七个关键领域,具体建设规划要点如下:

第一,为提高园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生态环境受到过于严重的污染破坏,则需要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对智慧园区内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信息、大气污染、水污染与噪音污染的监测结果向相关部门提交,并在监测报告基础上制定后续环境治理计划。

第二,配置智能感应垃圾桶、构建垃圾分类智能系统,实现对智慧园区内所排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分类回收。

第三,在园区内建设智能建筑,从而降低建筑的运行能耗、提高居住质量。具体来讲便是提高各类可再生洁净能源的利用率,提供高效、舒适、便捷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第四,构建起一体化的智慧园区安全监控体系,智能分析、感应监控范围内的异常问题、事故,并将具体信息加以及时预警,提高园区内的安全系数。

第五,在所配置园区内各监控设备、停车设备与停车资源基础上,构建起智慧停车系统,对园区内所分布停车资源的实时使用情况、道路交通情况加以监测、分析,向园区内行驶车辆提供实时停车路线。

第六,对园区内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配置情况与存储情况加以实时监测,并在监测结果基础上开展后续计划调整与管理工作,实现对园区内各项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第七,对物联网技术加以灵活运用,在智慧园区发展与建设优势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智慧旅游与规划计划。一方面对园区内的主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游览路线加以总结、制定,另一方面定期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新的园区发展规划方向。

三、总结

为解决我国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的建设理念与顶层设计规划问题、明确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战略定位、推进发展。本文也对智慧城市视角下智慧园区的定义、主要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各关键区域的具体建设规划要点开展上述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园区规划智慧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规划·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