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琵琶曲《诉》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2019-12-04 04:07崔佳静
北方音乐 2019年20期
关键词:琵琶行演奏技巧融合

【摘要】琵琶曲《诉》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厚元先生创作的,通过对琵琶女先前浮华的生活与现实处境的对比,联想到白居易自身的壮志难酬,并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叹之情。本文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从诗与乐的融合、丰富的演奏技巧、技术与情感表达的统一进行分析,进而掌握演奏技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笔者通过自身的学习经历,不断地练习与探究,不仅提高了左右手技巧,而且对作品的处理更加的细腻。

【关键词】琵琶行;融合;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琵琶是唐代上层阶级非常流行的乐器,《诉》在琵琶曲中颇为著名,它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厚元先生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独创的。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的第二年,偶遇琵琶女,将其悲惨遭遇以及自己被贬之后的悲凉心境完美结合,使作品的创作境界得到升华,将诗与乐的融合完美表达出来。在演奏此曲过程中,笔者也感同身受。

一、琵琶曲《诉》中诗与乐的融合

《琵琶行》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他在作官时直言不讳,从谏如流,写了大量反映民间疾苦的诗,因讽刺当时政局,得罪了权势,被贬为江州刺史,进而又被诬陷,再贬为江州司马。[1]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偶遇琵琶女,创作出这首旷世之作。诗人把琵琶女当作红粉知己,官场的坎坷,情感的哀痛,与琵琶女的境况产生共鸣。

琵琶曲《诉》是1983年吴厚元先生以《琵琶行》为蓝本创作的,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指挥家。作品以音乐内容和独特的演奏效果为创作出发点,巧妙地运用了各种独具匠心的演奏技巧,再加上曲折而又深情的情感,为琵琶女塑造了华丽的色彩形象。作品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感情,不仅赋予作品更深邃的艺术灵魂,而且使听众融入如诗如幻的梦境,将真挚的感情与现实的生活相融合,正是缅怀白居易豪放不羁的情怀,也是作曲家崇高人生追求。

诗歌常常与音乐联系在一起,融为一体。本首曲子引子部分与诗的第一段结合,以吟诵性的曲调开始,犹如大唐散序,音乐时快时慢,时缓时急,仿佛在诉说心中的不平,悲叹人生的凄凉。引子中的时间、地点以及送客人时主人的茫然与空虚不言而喻,与诗中“别时茫茫江浸月”的黯淡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慢板以琶音进入,作家采用了柔板和慢板的速度,体现出琵琶女回想歌舞升平、繁花似锦的那段光辉岁月,情景交融,同时,把诗人也带到那时候。体现出诗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2]慢中板以低音开始,表现出低沉的情绪,四弦和二弦搭配,虚实结合,过渡句时,运用了扫、弹、摭 、拉弦等指法,表现出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尾声体现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琵琶曲《诉》中丰富的演奏技巧

(一)三指轮的巧妙运用

三指轮,是轮指转化而来,用食指“弹”、中指“剔”、大指“挑”作轮。[3]此曲引子中大量运用了三指轮与滑音的配合,用来模仿古琴悠长而又深厚的底蕴。曲中不用弹挑弹而用三指轮,用剔更加体现出音色深沉、凝重,用大二度或者小二度的滑音,增添了音乐的意蕴,奠定了全曲悲凉的氛围。

在全曲第二小节中,三指轮与滑音的搭配,三指轮要做到清晰饱满,颗粒感强,声音要坚实而有力,重音落在挑,入指不可深;弹滑音时,气息要充足,左手手腕、右手挑要与气息进行配合,使音色更加饱满。左手指尖要立起来,指肚与弦足够摩擦,声音要扎实,弹奏过程中,声音要清晰可辨,达到古琴悠长而又深厚的意境。在二三四弦上弹奏,表达出沉重的气氛,体现出秋风萧瑟之感。旋律线为级进的方式,流露出平和的情绪;波状的进行方向,表达出委婉幽怨之情。其中有两处大幅度的虚滑音,从弱到强再到弱,模仿秋风瑟瑟之声。乐曲中表现了夜深人静,一个人在江面上无人倾诉,完成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境界。

曲中还大量运用三指轮与弹挑的结合,完美地把情感表达出来,三指轮与弹挑搭配更好地起到过渡作用。在曲中,引子进入散板之后,慢起渐快,同时渐强,体现出“为成曲调先有情”,琵琶女的演奏表达出她的痛苦之情,此时此刻对自己的身世与内心的情感表露却欲言又止。

(二)吟与揉的广泛运用

吟—标记“◆”或“”,弹响之后,左指所按的音,以手指的屈伸动作为主,轻轻地左右来回摆动,发出波动声音,对音色起到滋润的作用(如图1)。第二小节的“5”与之后的降“7”运用此方法,使弦连续震动,产生余音未散的美感。有两处四度滑音和三度滑音之后进行吟弦,都在末尾处,产生回音效果,仿佛秋风拂过水面,表达出秋天的凄凉与诗人落寞的心情,也流露出琵琶女内心无比伤痛,产生凄怆之情,同时给听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图1

揉,弹响之后,左指按在弦上,以腕和小臂动作为主,匀称而细致地上下振动,发出波动音。在曲中进入抒情的慢中板,指法加入揉弦,体现琵琶女内心的伤感。笔者认为,不管是哪首曲子,在慢板中都要应用揉弦,使音乐流畅优美,更加吸引听者。

(三)轮带扫的紧密配合

轮带扫,扫弦之后紧接着食指接轮。在曲中的快板中,激情果断,运用戏曲之中的一板一眼,掃弦就如梆子敲出之声,音符越来越紧密,给人以一种紧张而又略带祥和的矛盾氛围,把琵琶女内心痛苦全部释放出来。笔者认为,弹奏本段呼吸要急并且深,一鼓作气,干脆利落。练习此段,首先慢速练,左手要扎实,不可混过去,右手要注意轮指的颗粒性,右手快速弹挑,清晰饱满,保持滚奏的手型做到松弛的状态,过程中要快、稳,达到自己的手指巅峰。

在本曲尾声中,运用轮加拂扫,为激愤的情绪,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悲哀,用琴释放出来。[4]练习此段,右手要干净利落,不能有杂音,充满力度且清晰。

三、琵琶曲《诉》中技术与情感表达的统一

所谓技术,是指关于某一领域有效的科学的全部,以及在领域为实现大众或个体目标而解决设计问题的原则的全部。情感表达是指通过演奏者向观众准确并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价值关系,以便寻求与他人有效的合作,及时并准确地了解他人的价值关系。

琵琶的演奏需要更高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发奋扎实的技术练习,但在琵琶的实际演奏中,具备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优秀的演奏需要技术与情感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展示艺术的独特魅力。情感表达在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琵琶演奏中,只有将无形的情感融入到有形的表演之中,才会给予作品更多的情感色彩。好的情感色彩不仅可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对琵琶的演奏技术也起一定的推动作用。技术的好坏有先天和后天的区别,演奏者对艺术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有的能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得理解,而有的是要靠后天的多看多练等长时期的积累而获得。当然,对学科知识多样化的积累,对于表达乐曲所要流露的情感也非常重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产生想象,这样才有利于多方面吸取不同的内容,在生动而灵活的情感表达下,技术才可以提升。

在曲中,技术是表达情感的手段,而情感又是技术训练的目的与归宿,二者相互连接、相互制约,共同致力于作品的外在表现,使艺术更加完美地呈现给观众。但如果只注重高超的艺术而完全忽略了对情感的表达,会使弹奏的乐曲犹如死水一般毫无生命力;如果只注重情感的表达而不注重技术,作品就如行尸走肉般的游魂,毫无归宿感与依靠性。在《诉》中充分将二者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慢板中,乐器上没有贴着喜怒哀乐,如果只是技术达到了而情感没有表达出来,会毫无吸引力;只有情感表达而技术缺乏,就不会有旋律,也体现不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快板中,只是有情感表达而技术水平没有跟上情感的步伐,断断续续的演奏,达不到手指巅峰,将成为空中楼阁、一文不值,无论如何也无法使观众心动;技术达到了,而毫无情感表达,那将表达不出高涨的情绪,体现不出作者情感。在尾声中,长轮、挑、勾弦、推拉、滑音等技巧,表达出了作者要表达的情绪,但如果没有情感表达很难体现出琵琶女、诗人、作曲家产生的共鸣;倘若技巧达不到,那将会使音乐无法展现。所以,在弹奏乐曲时,要做到技术与情感结合,在技术中培养情感,在情感中展现技术,做到融情入景。不能只注重一方,二者必须同在,才能达到技术与情感的统一。作者通过乐曲也传递给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是在平时的练习还是演奏过程中,没有平静的心态,就无法演奏出美轮美奂的天籁之音,更不用说掌握艺术的情感。在演奏时,只有自己融入之后,才能把《诉》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观众,才能使听者感受此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使音乐优美动听。

四、结论

《诉》这首作品是技术与情感的统一,运用多种多样的技巧,在发人深思的情感表达中拓展了琵琶的发展道路。作曲家通过技巧使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我也通过对技巧的把握,使自己左右手配合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時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情感,从而弹奏出优美悦耳的音乐。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将《诉》以及其他琵琶作品呈现出来,将作曲家的情感通过自己的音乐展现给观众,使更多的听者体会到琵琶所带来的魄力。在技巧运用和情感相融合的过程中,使我对琵琶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王艺洁.论吟揉技法在琵琶演奏“腔韵润音体系”中的重要性[D].云南艺术学院,2013.

[2]李晓鸣.琵琶演奏技巧在乐曲演奏中的重要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0).

[3]王一延.论琵琶演奏中的呼吸——以《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5.

[4]周红.琵琶的左手技法及其运用[J].黄钟,1996(1).

作者简介:崔佳静(1995—),女,山西清徐人,中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民族器乐表演、琵琶。

猜你喜欢
琵琶行演奏技巧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吕楠作品
刚柔并济
朋友
破次元
融椅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从《琵琶行》浅谈知音情结
吴绪经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