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对剖腹手术患者的影响

2019-12-05 02:46潘燕萍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0期

潘燕萍

【摘 要】目的:研究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对剖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在我院行全凭静脉麻醉下腹部剖腹手术的患者102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麻醉深度维持在BIS30~39,观察组麻醉深度维持在BIS40~49,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和术后不同时间点POCD的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术后1d比较,两组术后3d、7dPOCD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对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无显著影响,POCD和术后恢复时间的长短有关。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不同麻醉深度;剖腹

全凭静脉麻醉是指在静脉麻醉诱导下,运用多种短效静脉麻醉药联合应用,以间断或连续静脉注射法维持的麻醉[1],静脉麻醉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但静脉麻醉的缺点是难以控制,麻醉药物会持续堆积在体内,很长时间才能够消除,除此之外,其麻醉深度也难以估摸,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全凭静脉麻醉的实施和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现今全凭静脉麻醉已有了很好的掌控性,成为了麻醉中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研究表明,不同麻醉深度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对炎症因子的释放产生影响,为探讨其效果,本研究以102例剖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深度的麻醉,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在我院行全凭静脉麻醉下腹部剖腹手术的患者102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28例,年龄45~71岁,平均(61.3±5.6)岁,ASA分级:Ⅰ级20例,Ⅱ级3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26例,年龄40~72岁,平均(63.2±5.9)岁,ASA分级:Ⅰ级28例,Ⅱ级23例,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者,有精神异常者,对相关麻药过敏者,两组患者都同意参加本次研究,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禁食8小时,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血氧、心电图和BIS,给予面罩吸氧,开放静脉通路,麻醉诱导为:咪达唑仑0.03mg/kg,淑芬太尼0.3ug/kg,丙泊酚2.0mg/kg,顺阿曲库铵0.2mg/kg[2],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参数设置:VT8~10ml/kg,RR10~12次/分[3],对患者进行维持麻醉,淑芬太尼0.15ug(kg.min),丙泊酚50~150ug(kg.min),顺阿曲库铵1ug(kg.min)[4],根据BIS值调整麻醉药物,对照组BIS维持在30~39,观察组BIS维持在40~49。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切皮即刻、手术开始后30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别检查术前、术后1d、3d、7d的评分,术后MMSE评分比术前减少2分以上可判断为POCD,记录术后两组不同时间点POCD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进行检验,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量数据,P<0.05差异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HR无显著意义(P>0.05),相比起麻醉前,两组手术切皮即刻、手术开始后30minMAP明显上升,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麻醉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POCD发生率比较:两组组间不同时间点POCD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术后1d比较,两组术后3d、7dPOCD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麻醉是指使用药物导致的包括遗忘、无意识、体动反应消失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一种状态,麻醉深度指用药物麻醉后对抑制伤害性刺激需要达到的麻醉度,如果给予患者过多的麻药会对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生命器官产生抑制、缺血缺氧,影响患者的恢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死亡,但如果麻药用量不足造成麻醉深度过浅,血流动力学容易产生波动,且患者在术中清醒会产生疼痛,不仅影响手术的进行,还会给患者精神上带来创伤[5],因此术中监测麻醉深度既有利于控制麻醉的质量,又可以使用最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减少术后清醒时间。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来监测麻醉深度,BIS可以更好的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的变化,对预测体动、术中知晓和意识状态的消失和恢复具有较强的灵敏性,BIS数值为0~100,0表示完全无脑电活动,100表示清醒,一般认为BIS在85~100为正常状态,65~85为镇静状态,40~65为麻醉状态,<40为爆发抑制[6]。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其病因复杂,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临床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自知力下降,常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关于不同麻醉深度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多,相关研究显示当BIS保持在30~45可以降低患者剖腹手术POCD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组间不同时间点POCD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术后1d比较,两组术后3d、7dPOCD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表明不同麻醉深度对剖腹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没有影响,POCD和术后恢复时间的长短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血流动力学、S100β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IS值维持在30~49可以更好的维持麻醉深度,促进患者恢复。综上所述,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對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无显著影响,POCD和术后恢复时间的长短有关。

参考文献

[1]刘星,孟尽海,朗淑慧,等.不同BIS值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1):25-28.

[2]杨强,于丽丽.全凭静脉麻醉及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剖腹探查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医药指南,2015,13(7):1-2.

[3]邱正国,韩丽锋,陈波.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开腹手术后外周血免疫细胞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9):1852-1854.

[4]李灵玲,罗雄英,陈涛,等.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27(9):1352-1355.

[5]岳明明,张印龙,王胜,等.不同BIS值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S100β蛋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2):109-113.

[6]刘克剑.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对下腹部剖腹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分析[J].调查分析,2019,1(1):332.

[7]铁木尔,范惟,乌云格日勒,等.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9):1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