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12-05 02:46史小红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穴位贴敷收缩压高血压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药物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共收治142例高血压患者,遵循双色球分组法将142例高血压分为对照组(72例)、观察组(72例),根据分组结果对患者开展治疗,对照组72例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72例联合应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药物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72例的综合疗效98.6%、中医证候疗效97.2%大于对照组72例的综合疗效77.8%、中医证候疗效77.8%(P<0.05)。兩组治疗前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月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应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联合药物贴敷,可提高临床用药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穴位贴敷;收缩压;舒张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患者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风险。临床有研究[1]明确指出,高血压是大量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损害人体的心、脑、肾等脏器,最终导致患者发生器官功能衰竭。临床认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虽然很多因素均可导致高血压病发生,但是及时治疗高血压,将人体血压水平维持在正常水平内,是减轻长期高血压对机体造成的损害,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案。但也有研究[2]指出,常规应用西药治疗高血压,疗效并不显著。本研究探究分析了药物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共收治142例高血压患者,遵循双色球分组法将142例高血压分为对照组(72例)、观察组(72例)。对照组72例患者中有男38例,有女34例,年龄大小范围在28-76岁(52.09±4.77)岁。观察组72例患者中有男37例,有女35例,年龄大小范围在29-76岁(52.74±4.81)岁。比较两组高血压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72例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氢氯噻嗪片一天25-100mg,一天服用1-2次;利血平一天0.25mg,一天一次;硝苯地平一天30mg,一天三次;氯沙坦一天50mg,一天一次。

观察组72例联合应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药物贴敷治疗,药物服用方法同对照组。药物贴敷流程如下:选择中药肉桂、怀牛膝等,将药物碾碎为粉末,使用麻油、醋将药粉混合,制成膏状,在患者的涌泉穴贴敷。贴敷之前,将患者穴位皮肤彻底清洁干净,在皮肤干燥后,在穴位贴敷,并固定好药膏,一天贴敷一次,每次贴敷时间在2h-12h。药物可同时在患者的双侧穴位贴敷,两组患者均治疗1月。治疗前后由医院门诊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血压检测,一旦出现异常,立刻就诊。

1.3 观察指标

两组高血压的疗效比较:①综合疗效,参照全国心血管流行病与人群防治座谈会制定的高血压疗效标准评定,标准[3]如下,显效:舒张压下降在10mmHg以上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未达到正常范围但下降2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在10mmHg以下,但进入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范围在10-20mmHg但未进入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无效:未达到显效、有效标准。②中医证候疗效,针对患者的中医症状(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痛、口干口苦、便秘、腰酸、胸闷等)进行评估,并通过治疗前后的评分(0分无,1分轻,2分中,3分重)结果评定疗效,计算方法如下,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痊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在90%及以上。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在70%及以上。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在30%及以上。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甚至有所增加。③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由医护人员监测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72例的综合疗效98.6%、中医证候疗效97.2%大于对照组72例的综合疗效77.8%、中医证候疗效77.8%(P<0.05)。详情见表1、表2。

2.2 两组高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月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多发、高发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痛、心悸、肢体麻木、记忆力减退、乏力、胸闷等等,该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我国统计学数据[4]显示,我国高血压的疾病知晓率小于50%、治疗有效率小于40%、血压控制率小于10%。总体治疗效果不佳,对疾病的知晓率较低,血压控制情况差。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高血压治疗方法非常关键。

穴位贴敷疗法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中医整体观念、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将处方中的药物研磨成粉末,运用油、水、醋、酒等介质将药粉调制呈膏状,在患者相应穴位贴敷,用于防御、治疗疾病[5]。中医学将穴位贴敷纳入中医外治法,在临床广泛应用。我国汉代医学大家张仲景在其撰写的《伤寒杂病论》记载了大量的中医外治法,穴位药物贴敷便是其中一种,并在书籍中列举了大量贴敷名方,均有不同的疗效。中医药物贴敷疗法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治疗方法,在药物贴敷膏状药物,通过药物刺激穴位,从而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效果。

中医认为,经络具有沟通内外、行气运血、联系脏腑、营养全身的功效,在相应穴位贴敷药物不仅可以达到直接刺激穴位的作用,而且可以激发经络之气,药效可通过经络直接达到脏腑,进而达到有效治疗疾病的效果[6]。再者,药物贴敷治疗是一种可單独使用,也可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共同使用的疗法,均具有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看病时间,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优势[7]。研究学者张雪芳,张敏,陈绍月, 等[8]人将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相较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常规组,联合组的有效率86.67%大于常规组的60%,确定穴位贴敷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应用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赞成这一观点,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综合疗效98.6%、中医证候疗效97.2%均大于对照组的综合疗效77.8%、中医证候疗效77.8%;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值小于对照组。

由上可知,穴位贴敷可有效治疗高血压。

参考文献

[1]孙婷.涌泉穴药物贴敷在36例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上海医药,2018,39(21):29-31.

[2]李晓曼,叶建芳.降压药物联合穴位敷贴治疗阴虚阳亢证高血压[J].吉林中医药,2018,38(7):853-856.

[3]孙静文,王朝阳,温又霖,等.药物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3):1116-1120.

[4]张学婷,武婧,薛卫国.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8,39(10):1487-1489.

[5]杨会萍,高亚清.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走罐在高血压性眩晕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8,8(34):364-365.

[6]蔡银萍,李文进.吴茱萸贴敷太冲涌泉穴辅助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8):1382-1384.

[7]秦春美,杨永华,黄春艳,等.复方降压方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4):186-188.

[8]张雪芳,张敏,陈绍月,等.时辰穴位贴敷对初诊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和中医证候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3):92-95.

作者简介

史小红(1974-),女,山西省霍州市人。1997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中西结合专业。霍州煤电总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

猜你喜欢
穴位贴敷收缩压高血压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Hold住,你的血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高血压界定范围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