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山里的女人喊太阳》作品分析与演唱研究

2019-12-05 08:40孙雨殷
艺术评鉴 2019年20期
关键词:作品分析演唱

孙雨殷

摘要:本文对土家族风味的民歌《山里的女人喊太阳》进行作品分析及演唱研究,从而揭示作品与演唱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解决民歌演唱当中容易出现的种种问题,为民族歌曲的演唱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山里的女人喊太阳》   民族歌曲   作品分析   演唱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0-0009-02

“山里的女人哟火辣辣哟,上山下河哟好潇洒呀;扯起那个喉咙啊喊太阳啰,喊醒了满山的杜鹃花呀……”[1]是由著名作曲家王原平作曲、著名词作家甘茂华作词的湖北鄂西土家族风味民歌,为了充分表现这首民歌的乡土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我们要从作品分析和演唱技巧两个方面入手来研究和阐释这首民歌作品,更好的提高这首民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作品分析

(一)曲式结构

这首民歌主体结构是典型的引子加主歌加副歌加尾声的“引+主+副+尾”四段体。歌曲引子、主歌和尾声是a羽五声民族调式,而副歌转调为A宫五声民族调式。

歌曲的引子为散板。七个乐句各不相同,结束音分别为角音-宫音-商音-羽音-角音(低八度)-商音-羽音,体现出民歌旋律丰富的特点。

歌曲主歌乐段由a+b+c+d四个乐句构成(见谱例)。a乐句有五个小节,上半句增加了一个先导小节“你看哪”。而d乐句“吆喝”两字在前一个乐句结尾先行出现,且整个上半句结尾“太阳”增加了一小节拖腔,使得这个高潮乐句的音乐表现力更充分。

在两个小节衬词过渡之后,歌曲副歌乐段由e+f+g+h四个乐句构成。跟主歌活泼诙谐的情感风格所不同,副歌的情感更偏向于大气抒情的风格。主歌的a羽五声调式转调为副歌的A宫五声调式也较好的吻合了风格与情绪的变化。

歌曲的尾声重新转为a羽调式,借用引子的旋律以跟歌曲开头相呼应。结尾乐句采用新的旋律重新演唱并强调了一遍,并且达到全曲的最高音high-C从而使得整首歌曲的情感宣泄达到淋漓尽致的最高点。

(二)旋律特点

这首民歌作品旋律变化异常之丰富。比如引子第二句一开始“辣-辣”就是七度上行大跳接下滑音七度回来,旋律风格正应了歌词的“火辣辣”。旋律当中大量滑音、装饰音并且滑音和装饰音跟主音的音程关系有小二度(尾声倒数第二句)、大二度、小三度、纯五度、小七度等等各具特色的各种类型,表现出极强的少数民族特色。

(三)歌词与衬词

歌词韵脚方面以开口韵a为主,衬词是这首歌曲的一大特色。歌词第一个字就是衬词,结尾最后也是衬词,可见这首创作的土家族民歌中也大量采用衬词来进行烘托情感、加强语气、渲染气氛、强化风格、深化感情、扩充和衔接音乐结构的作用,以恰到好处的展现土家族民歌特殊的风土人情。

(四)伴奏织体

钢琴伴奏织体方面,引子和尾声采用互补型旋律加花进行伴奏,主歌用跳跃性固定节奏型的伴奏织体烘托着主歌的欢快活泼,副歌用分解和弦型伴奏加强歌唱的优美流畅。织体中大量的变化和弦的运用,丰富了歌曲的感情色彩。民族歌曲的大型乐队伴奏则更强调结合民族乐器的音色和现当代乐器音色的有益功能。比如这首歌曲的乐队伴奏织体,在一开头就采用了土家族特有的“莽号”吹奏出两声雄浑低沉的长音,瞬间把听众带入山区少数民族的神秘色彩当中。跟“打溜子”相类似的男声的帮腔织体也充滿了少数民族山歌的音乐特点。

二、演唱研究

(一)歌唱要放松自如

民族声乐艺术,特别是演唱少数民族歌曲,一定要放松自如的歌唱。歌唱是需要用一点力度的,要用人体最有力的部位-腰腹部来发力,就能达到最放松自如的效果。要善于运用腰腹部的力量,用气息的力量。民歌演唱要敢于张开嘴来带动口腔、咽腔充分打开,同时也使得声音能达到胸腔、头腔共鸣。吸气要用腰腹力量让气息达到横膈膜附近用腹式呼吸保持腔体固定,从而稳定音准、音质和音色。

民歌演唱的吸气量应该比正常呼吸略微多一点即可,要避免吸气过多造成憋气现象。有的歌手想当然的觉得民歌高音比较多而高音耗气量大因此吸气过多造成歌唱有憋和挤的感觉。这里面有个认知错误,高音是震动频率高而不是耗气量大。恰恰是因为民歌的高音比较集中,头腔共鸣相较于胸腔共鸣更丰富,所以要特别注意把高音唱得放松一些,免得高频音响过大而让观众听得“上头”。要注意保持喉头稳定、脖子放松才能让歌唱放松;喉头上升、脖子僵硬容易使得声音发紧。

(二)音准问题

音准问题是民歌演唱当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因为民歌的旋律大跳进行、装饰音、滑音、花腔、衬词都比较多比较难以唱准。比如《山里的女人喊太阳》这首歌既有转调,又有大跳旋律,很容易把音准唱跑了。比较容易出现音准问题的地方,一个是乐句内的滑音和大跳,如引子第二乐句“辣-辣”之间的七度滑音上行,然后又反方向七度滑音下行回来。上行和下行大跳的技巧是不一样的,上行七度大跳在乐句开头就需要在较高的发声位置起音,在大跳的时候需要把口腔尽量上下张开,同时后咽壁向后拉使得声带拉紧频率变高,辅以加强集中的气息支撑才能使得高音音准稳定。而后面的下行七度滑音则需要适当放松后咽壁和气息支撑的同时迅速关小一点口腔,才能唱准唱好低音。又如副歌最后一句中的“一声唱”是两个高音中间有一个下方五度的低音经过音,这个低音经过音就需要保持高音的发声位置不动,而采用放松气息的方法演唱。否则这个低音的发声位置下来之后,后面紧接的高音再上高音发声位置就十分困难了,要么就会唱得偏低,要么就容易破音。

(三)节奏问题

《山里的女人喊太阳》引子是散板而尾声的节奏也相对自由,因此演唱者在合伴奏的时候特别是合伴奏带(不管是钢琴版伴奏带还是乐队版伴奏带)的时候需要额外注意节奏问题。建议在演唱自由节奏的乐句之前,一边跟伴奏带一边在谱面上详细做笔记:哪个音要放慢,哪个音要紧缩,哪个音要延长多少拍,哪个气口给多大等等都详细标注好,然后结合多练习几遍,直到心中记熟节奏处理,把伴奏带的节奏处理变为自身的节奏处理。

(四)咬字与音色

民歌的咬字归韵虽然比较口语化,但仍然要在保持发声的稳定的前提下咬字归韵,不能因为咬字归韵而影响发声的稳定。民歌的演唱十分讲究咬字的圆润,不同音节不同咬字归韵的音色要整体协调统一。民歌是在音色统一的基础上能够容许一定程度的音色变化。举例来说,这首歌曲的韵脚是开口音a就容易唱得散和咧,因此需要拢着一点圆润一点来演唱。此外高音区中音区也需要音色统一,中音区要适当增加气息支撑,唱得结实一点避免发虚;而高音区则要适当放松一点,唱得圆润一点避免音色发炸让观众听得“上头”。

(五)其他

这首土家族风味的民歌还有一些比较个性化的方言化的声腔处理。比如“扯起那个喉咙”的“扯”实际上是在谱面标记的音高上面“喊”出来的而不是“唱”出来的,发音也要用鄂西北方言的平舌音“ce”而不是普通话标准音“che”。这一类的艺术处理还有很多,值得演唱者深入研究探讨。

三、结语

歌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现情感,歌曲的演唱需要符合作品的风格。通过对土家族风味民歌《山里的女人喊太阳》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及演唱研究,以揭示少数民族风格民歌作品与演唱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解决少数民族风格民歌当中容易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少数民族风格民歌的演唱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从而使得歌唱更充分的表现作品情感,使观众在听觉及心灵上的产生强烈共鸣[2],使作品发挥更大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甘茂华,王原平.山里的女人喊太阳[J].北方音乐,2005,(11).

[2]龚易男.《红高粱》电影与同名电视剧主题音乐之比较[J].音乐时空,2015,(06).

猜你喜欢
作品分析演唱
论述《沁园春·雪》的艺术表现及情感的处理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陇东民歌演唱特征探究
传统民歌中方言演唱的重要性阐释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声乐教学略见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