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视角下中式扶手椅传统造型的重构

2019-12-05 08:41周李宁胡平
艺海 2019年10期
关键词:扶手椅中式椅子

周李宁 胡平

摘要:中式扶手椅是椅类家具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包括官帽椅、玫瑰椅和太师椅。当代艺术影响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也影响了传统扶手椅的设计和制作,使扶手椅的制作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外观、制作工艺和创作理念等方面。与传统中式扶手椅相比,现代扶手椅的造型更自由、外观更简化、功能更丰富;从制作工艺来看,现代扶手椅更强调机械批量生产,技术创新和选材多样化;而在创作理念上,现代扶手椅的设计更具开放性和颠覆性。当代中式扶手椅的设计呼应现代社会的审美价值,用解构和重构的手法对传统中式扶手椅进行革命性改造和变形,形成具有多元化价值的中式扶手椅设计体系。

关键词:当代艺术;中式扶手椅;

时代的审美观影响中式扶手椅的设计与制作,不仅影响其设计的种类、形式,而且影响设计的内容和风格。扶手椅诞生于隋唐,到明清时期发展日臻成熟,其发展的轨迹与当时社会审美观念存在一定的关系。随着审美观念的不断改变,传统中式扶手椅的设计和制作理念在当代艺术的影响下发生了质的变化。当代艺术对传统扶手椅的设计和制作进行了怎样的解构,如何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重塑具有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特色的中式扶手椅设计体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扶手椅传统外观的改造与变形

当代艺术对中式扶手椅造型的重构首先体现在外观设计上。传统扶手椅的造型分类主要包含三种形式:官帽椅、玫瑰椅和太师椅。这三种扶手椅有一些共同特点:造型方正,讲究对称性;装饰繁缛,注重厚重感;造型体现等级制度。从第一点特征来看,官帽椅椅身两端造型对称,连四出头官帽椅搭脑出头的弧度和尺寸都严格遵循对称性标准。玫瑰椅体型小巧,同样讲究左右对称,椅背相较于官帽椅更加低矮,但做法与南官帽椅相近。而从第二个特征来看,太师椅的靠背与扶手相连,呈一片式,也称为屏背式扶手椅,其造型及装饰庄严、厚重、繁缛,它是古典装饰主义的代表作。而玫瑰椅虽然体型小巧,但是座位较宽,部分椅子靠背处仍做复杂的雕刻纹样。最后,封建礼制是古代体现等级尊卑的规范,不仅体现在认知层面,还体现于造物方面。不论是宫廷工艺还是民间作坊,在造型设计上都注重人的精神需求和社会地位的体现。如太师椅作为用官职命名的椅子,代表着权力与地位。而官帽椅顾名思义由古代官帽的仿生造型得来,即椅子搭脑塑造的轮廓曲线与官帽(俗称乌纱帽)两边的展脚相似。这类椅子一般为达官贵人所拥有,而民间很少。

在当今的商品化经济时代,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当代艺术对中式扶手椅的外观设计在本质上进行了重构。重构有两重意思,即“解构”和“再构”,“解构”就是解体已有的传统的造型设计体系,“再构”就是打破原有的造型结构基础上,融合新的元素并加以重建新的设计造型。当代扶手椅重构主要体现出三个特点:

(一)简约大方,轻盈便捷

不同于传统扶手椅庄严厚重的外观设计,现代扶手椅的外观设计更加简单轻便,随着中西文化的密切交流,西方的设计理念也慢慢与传统设计相融合。如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设计的一款扶手椅——“椅”,它相较于明式扶手椅,设计上对传统结构进行打破,在明式扶手椅的设计基础上更加优化,结合了圈椅和玫瑰椅两者的优点,椅身高度与玫瑰椅一样低矮,去掉了脚踏,造型更轻巧简便。它简化了外观装饰,椅身没有任何雕刻装饰,进一步改良了设计工艺,把搭脑和扶手相连,取消了原先传统椅子的靠背木板,下调了搭脑的高度,使得搭脑的位置取代靠背板。又如中国设计师侯正光设计的“无知”椅,椅身摒弃了多余的装饰,除去了椅腿间的枨子和托泥,在传统扶手椅的外观上进行现代主义改良设计,椅子造型更加简约大方。

(二)功能多样,贴近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主义设计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不同于古代皇权下需要体现的等级制度,当代扶手椅的设计更需要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例如汉斯·瓦格纳设计的“椅”,在功能上对比明式扶手椅更加方便特殊人群,设计师把椅子的靠背处宽度加宽,位置正好贴合人体背部。这种设计方便了使用者特别是有腰疾的人入座。诸葛铠教授曾在文中说道:“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其中有美的规律、为人、造物三个关键词。美的规律即是艺术的规律;为人即是便于人的使用,亦即功效;造物即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发明创造和制造。当这三者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时,才是有价值的设计。”[1]

还有国内设计师针对儿童设计的一款扶手椅,不仅缩小了椅子的高度和座板尺寸,还在扶手中间放置了一块挡板作为桌子放置功能,既可以放置玩具或零食,也可以避免小孩因玩闹而不小心摔倒。

(三)造型自由,独具一格

当代艺术视角下对传统扶手椅造型进行重构,不仅体现在尺寸的自由变化,还体现在形态风格的自由塑造上。扶手椅结构上的解构和重构像是传统与当代设计思想的碰撞,造型更加偏向于当代艺术的审美。许多设计师通过结合传统家具的形态重塑一个当代感的椅子,如中国设计师温浩设计的“夫子椅”,他的灵感来自于官帽椅,不同的是他的造型外观不同于传统的官帽椅,设计师拉长了椅子靠背的高度,腿足也呈现微微向外弯曲的弧度,腿足之间支撑的双枨也变成了弯曲的形状,倒有点像摇椅的设计结构,增加了体验者的舒适感和趣味感。中国设计师陈原川设计的“禅茶一坐”椅,结合了宋代早期玫瑰椅的造型,融入当代艺术设计的理念,调整了扶手的高度和座板的尺寸,保留了腿足与脚踏相连的特点,更具有现代感。

二、扶手椅制作工艺的创新

当代艺术对中式扶手椅造型的重构其次体现在制作工艺上。中国传统工艺的特性是由“自给自足”的農耕文明社会的生活和艺术方式所决定的,所有的工艺种类都与社会审美价值挂钩,即便我们把工艺种类缩小到扶手椅的设计上,仍存在着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的痕迹。一件优秀的工艺品制作不仅对制作形式和内容构思有要求,还对制作工艺手法有要求。传统扶手椅的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其中包括手工绘制图纸设计、选料、手工割锯零件、组装等。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体系的确立,中式扶手椅的设计也受其影响在不断探索新方式新工艺,其传统的制作工艺在当代艺术文化冲击下不断解体。当代扶手椅制作工艺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机器代替手工制作

在古代,制作扶手椅的工匠讲究匠心独运。俗语:“三年出师六年成,八年以后好营生。” 这句话是对于木工工艺的要求,一位普通的木工学徒从入门到出师需要漫长时间的锤炼,可想而知,传统扶手椅的手工制作对木匠自身的能力要求高,并且纯手工制作带来的效率往往不高,一般制作一把好椅子耗费的时长很大。工业革命之后,制作工艺的创新在于以机械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不仅降低了对工匠手工能力的要求,还进一步优化制作效率,降低了工艺制作成本。大批量的机器生产满足了大量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却失去了传统匠心的意蕴。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言:在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机械制作在满足现代需求的同时,失去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机械在制作过程中的精准度比手工制作要高,另一方面弥补了手工制作的不足。

(二)高新技术应用

工业化的现代扶手椅利用金属焊接代替古代传统的木头榫接,而以手工制作为基础的传统扶手椅的节点组装方式仍依靠榫卯,榫卯工艺制作的复杂性需要考验工匠制作经验的成熟度。虽然一方面通过榫卯结构带来的牢固性和功能性大大优化了扶手椅的工艺结构,但是制作带来的耗时性往往在另一方面降低了产品生产的数量,并不能同时满足大批量订单需求。现代的新型技术通过3D打印,即在扶手椅的概念图纸设计阶段中就可以快速生成三维立体模型,方便设计师把握调整设计的尺度和形态,避免传统手工制作中产生的不可更改的矛盾。如多伦多设计师托马斯利用3D打印出来的塑料家具连接件,代替了传统榫卯结构,使得扶手椅更加方便拆卸和组装。

(三)材料多樣性

在材料方面,古代追求“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崇尚自然,一般扶手椅的制作材料为杉木、黄花梨、紫檀木、红木、鸡翅木等木料和竹藤。但大多木材较为昂贵,只能为达官贵人所享有,一般民间多为竹藤。如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创作的《琉璃堂人物图》中,人物坐的椅子就是竹藤。由于材料价格便宜,发展到明代,竹藤成为民间扶手椅的常用材料,但是质量一般,不易保存。而现如今,在材料选择上追求现代感或体现科技感,加入了金属、布艺、皮质、可降解等现代材料。如温浩设计的“夫子椅”,就打破了中式扶手椅一贯采用的木制材料,用的是铜材,圆柱体管构成骨架,灵感源泉是两袖清风的士大夫精神。通过两侧圆弧线,有弹性的钢片椅背,塑造清幽感,适合在书房里使用。另外一位中国设计师石大宇设计的一款椅子,虽然保留了原始的木材,但加入了编织布艺和皮质等软质材料,改变了传统扶手椅的特性,形成多种材料的有机构成。虽然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元素,但又加入了更多科学的功能性元素,更符合现代人的使用需求。同时,扶手椅材料的选择为顺应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对生态危机,解决社会矛盾,而采用生物降解、再生纤维素等可降解的环保材料,避免因工业废弃产生的废料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扶手椅创作与设计的新理念

当代艺术对中式扶手椅造型的重构最后还体现在设计理念上。中式扶手椅通过制作工艺的变化和造型的重构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审美价值和创作理念。当代中式扶手椅的创作新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开放性

古代扶手椅的设计理念讲究“天时地气” “材美工巧”四要素,古人制作扶手椅时强调天时地气的决定性作用。在选材方面顺应自然规律,讲究因地制宜。如宋代扶手椅在制作时,北方的木匠一般多选择杨木为扶手椅的主要制作材料,而南方的木匠在制作扶手椅时,选材则多为杉木,这与地理因素有关。而以机械生产为主导的现代设计,在选材方面相比古代更加开放,新型材料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季节性取材的局限性,不再有“不时不得地气而不良”的缺陷。从外观上讲,现代中式扶手椅的设计也更加丰富和开放,融合了中西方设计理念,更加体现当代艺术的审美价值。比如中国设计师邵帆曾设计的一款椅子,名为“月”,大面积的黑色与椅子原本的木色形成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黑色的直角线条与椅子弯曲的搭脑弧度形成对比,这种设计不仅打破了传统中式扶手椅单一选材的思维,还在造型上更具开放性。还有中国设计师朱小杰设计的玫瑰椅,打破了传统一贯用木材榫卯拼接的思维,灵感取自现代混凝土的原理,利用钢筋加固椅身的木柱结构,而椅子座板和靠背的材料加入了牛皮,在椅子的选材方面更加包容,设计思维更加开放。

(二)颠覆性

传统扶手椅的设计讲究对称性和秩序感,体现端正沉稳的美学观念。中国传统工艺的特性是由封建礼制下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即使在远离皇权等级的民间工艺中,仍然可以在扶手椅的设计上体现造型结构的秩序性。而在当代艺术影响下,中式扶手椅的设计颠覆了传统封建礼制的设计体系,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价值,现代设计师设计的扶手椅更多体现的是反传统与颠覆性结构。椅子不仅仅是坐具,还成为一件艺术装置,当代艺术家的设计理念冲破了传统文化禁锢的牢笼。比如邵帆设计的另一款榆木椅子“作品一号”,灵感来源于明代太师椅,不过,设计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解构和重组,把椅子的各个结构部位拆分与透明的亚克力板结合,像是悬浮在空中的爆炸图,这是中西方设计理念完美融合的杰作,也是古典与现代材料的巧妙结合。

结语

历史发展是一个必然规律,社会的审美观念会随之产生变化。当代中式扶手椅的设计呼应当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审美观念的变化,用重构的手法对传统设计进行解构和再构,在外观、制作工艺和创作理念三方面产生了变化。其中外观的重构在于造型自由、外观简化和功能丰富;制作工艺的重构则表现在机械生产、技术创新和材料多样化;而创作理念的重构在于开放性和颠覆性的设计理念。设计师对于中式扶手椅的现代化改造,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设计精髓,融合当代艺术理念,实现对中式扶手椅的当代再构,进而丰富未来扶手椅的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诸葛铠.适者生存: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蜕变与再生[J]. 装饰,2003(4):4—5.

[2]陆玉章.留住老手艺:传统古家具制作技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窦艳.宋《十八学士图》中扶手椅与明式椅类坐具的关系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5.

[4]邵晓峰.厚积薄发——宋代家具的发展基础新论[J].中国美术,2011(2):108—111.

责任编辑:尹雨

猜你喜欢
扶手椅中式椅子
新年最美中式穿搭
萌白治愈
不想当椅子
基于节点特性的现代风格实木扶手椅分类
看不见的椅子
死而复生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离家出走的椅子
蓝色扶手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