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银行业改革创新 促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19-12-06 06:26杨尚霏
商情 2019年47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银行业

【摘要】近年来,银行业存在服务收费、理财产品发展不规范以及利润增长过快的问题;另外又有给微小企业和“三农”服务不充分的问题。所以银行应该如何强化实体经济服务是目前需解决的主要问题。银行业需要及时处理要自身的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银行业;改革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当前,相比经济增长放缓更应该关注的是,资产脱实而向虚转变不但加剧。本文认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双管齐下,金融业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和实体经济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助于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

一、金融业余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违反了协调发展中的关系

部分地区政府过分强调金融市场十分繁荣,却忽视了给实体经济的支持和发展,限制了其发展空间,致使社会资本脱实向虚、民间融资混乱不堪,企业的资金锻炼、企业倒闭等现象,出现了地区经济空心化。

(二)违背了密切的结合关系

根据探究发生,因为金融市场有垄断和工具多样性等等各类问题,促使银行业不能自行和实体经济匹配,需政府加以调控。但是行政收不够灵活,常常使得或是流动性过剩而导致的通货膨胀,或是流动性过于萎缩而限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巨大,需要资金为此经营,但是我国的融资多以银行信贷为主,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窘境。

(三)违反了功能匹配的关系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对银行的需要非常急切,但是在短期中并不能实现实体经济正常发展的诉求。比如,近年的中小企业发展快速,使得产品的与服务的价值占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多数,已经成为了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银行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

(一)强化方向引导

本国的银行除了实体经济服务功能之外还是需要实现自身的盈利目标的,况且业务的发展方向是长期稳定的。但是在如今的经济结构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习惯极易产生实体经济与金融失衡的情况。虽然说银行已经减少了信贷的比重,但是现在的银行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已经出现了十分严峻的“脱实向虚”现象,因此需要做好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引领工作,从而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间的协调。首要的是鼓励专注于实体经济服务功能的实现,明白两者间的平衡关系,进而完成转型。另外将短期内对银行功能平衡不利的问题加以限制,这类问题可以从以次几个方面分析:

1.银行流动资金是否能够为实体经济服务

银行从根本上讲是中介服务机构,资金的投放是具体且直接的,不能把高风险的资金投放当成盈利的方法,不必要的资金循环会直接消耗银行发展的活力。

2.融资成本在客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银行的客户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前提,同样也是实体经济得以实现的主体。当商业利益稳定的状况下,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基于金融预期和行业发展的角度来全面考虑,如何更好为客户服务,以形成一个健康的银企业关系。

3.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平衡

银行金融服务是否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实现的均衡,需要本国银行继续采用信息技术等方法把服务扩大到全国,从而提升服务的覆盖率。

(二)完善的外部环境监管体系

银行的内部结构组织、经营综合化都属于内部的自我完善措施,大多数的银行行为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做出有风险的行为,这是对实体的经济体系的一种冒险。因此需要通过健全的外部环境监管来加大对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督,以便更好的為实体经济服务。

其一,监管主体应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一个健全的外部监管环境,让银行可以自行做好服务。其二,监管工作中要加强对股东的工作监管,对可能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加以有效防范。让股东减少资本的回报可以创立良好的激励环境,从根源上阻止了“冲利益”的行为。如此才能够让银行在做好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对其放行并对其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

其三,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绩效考核是关键点。相关部门要督促银行指定出清晰的发展战略和合理的发展中目标,协助银行建立风险监督和绩效考核为一体的监督体系。比如:依靠风险来调整资本回报率,利用经济增长建立考核评价系统。另外,减低业务发展的权重,将信贷在业务体系中的比重哦加以调整,将资本节省、风险规则这样的中心工作进行确立,从而突出绩效奖励。此外还要帮助银行建立稳固的目标以鼓励银行在年度考核的制定过程中将经济周期的因素纳入其中,从而提升薪酬的延期支付比例,引领银行管理者重视存在的长期风险。

(三)加大对风险的管理

风险一直是金融发展体系中的重点问题,银行风险的控制工作绝对不能出错,其在实体经济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今的银行产业内部有很高的风险业务内容,这也是市场中盲目竞争而导致的结果,所有若想要我国银行发挥其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必须要加大对风险的管控。应在行业中建立一个互相帮助和相互监督风险的系统,以便于实现内部风险信息的共享和预防。另外在银行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到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情况,基于传统的风险管控上做好交叉性的金融业务与新型金融产品的分析管控。详细是:外部的监管部应明白新型银行产品的监管规则,确定监管标准。需进一步掌握底层基础资产信息和实际的风险承担问题。把各种业务产品均加入到风险管控的体系中去。同时内部要完善全方位分析控制系统,使用合理的方法处理各类风险问题。此外对中小型银行金融风险也不可忽略,这类银行第一应提高自身对风险的应急能力,用更为审视的态度来评价股市及市场的变化会给自己带来何种风险问题,定期开展流动压力评价,构建出完备的应急计划。另外要应该提升自身对负债的管理能力,不停扩大业务数量和结构,从而让资产与业务高度温和。

三、结束语

想要实现金融业和是实体经济的协调、匹配发展,是国家层面的系统性问题,同时也与金融结构的微观操作相关。需要银行监管部门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控制好银行业整体的发展方向,督促银行在平稳的运行前提上去服务实体经济,从而实现规划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慕冰.关于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金融监管研究,2016(2):1-10.

[2]卢永胜.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加快大型银行创新与转型发展[J].北方金融,2014(11):67-69.

作者简介:

杨尚霏(1995-),男,汉族,陕西宝鸡人,本科,科员,中国人民银行五家渠支行,研究方向:银行风控管理、金融监管。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银行业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银保监会上半年开出14.3亿元罚单
欧美银行业:回顾2017与展望2018
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不确定性与希望并存
经管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改革创新若干问题探讨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