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的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策略

2019-12-06 07:37陈菁华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带头人培育人才

陈菁华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育行动、村党员队伍素质提升行动、乡土人才培育行动、“雁归返乡兴村”创新创业行动和乡村旅游合伙人招募行动,培养一批乡村旅游“双创”带头人,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旅游人才队伍与我国乡村旅游爆发式增长的现实需要不适应,急需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乡村旅游创新创业,实施乡村旅游人才培育工程,培养一批乡村创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能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中起带头示范作用的乡村旅游带头人,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2018年,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主持编制了《远安县落星村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笔者有幸参与了这项规划工作。本文结合远安县落星村乡村人才振兴,试述基于乡村振兴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策略。

一、落星村乡村旅游基础情况

落星村位于湖北省远安县。远安县是黄帝夫人嫘祖的故里和楚文化的发源地,有充满道教文化底蕴的鸣凤山,楚人“首都”遗址南襄城,电影《山楂树之恋》外景地青龙湾等人文景观,先后打造了全国摄影大赛、道教文化节、油菜花节、嫘祖文化节、帐篷音乐节、紫薇花节、汽车场地越野赛、国际田野马拉松赛等文旅融合节会品牌,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落星村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低山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村域面积10平方千米,辖4个村民小组,人口1 107人,420户。洋河省二级公路横穿村域东西,距乡政府3.4千米、县城42千米、呼北高速远安北入口17千米、宜昌东站115千米,交通网络健全。

落星村乡村旅游核心资源可概括为“一峡、二景、三珍、四遗、五古”。“一峡”即武陵峡谷。“二景”即村内已投入营运的武陵峡景区和妖怪村旅游区。“三珍”即“远安冲菜”“远安香菇”和“远安大米”等3个国家“地标”产品。“四遗”即“远安呜音”“嫘祖信俗”等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远安花鼓戏”“远安冲菜制作技艺”等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古”即村域内的古生物化石、古官道、古兵寨、古建筑群和古树。我国首个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村级化石保护站于2014年在落星村建成,落星村由此被誉为“中国化石第一村”;落星村张家湾三叠纪水生爬行动物化石园是远安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

落星村周边50千米范围内的旅游景区主要有鸣凤山、灵龙峡、西河大峡谷、嫘祖文化园、回龙湾、太平顶和鹿苑寺,特色村寨和乡村旅游区主要有龙凤村、金家湾村、董家村、广坪村、马渡河村、金桥村、翟家岭、青龙湾和红李山庄,加上远安县快捷的交通网络,可串珠连线形成特色鲜明的1小时乡村旅游圈。

二、落星村乡村振兴规划概况

(一)落星村乡村振兴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落星村山青水秀、诗画田园生态优势,以“化石原乡”为脉,以“名优特精”生态循环农业为基,以诗画田园为韵,以农耕文化为魂,以“一轴二带五区”为骨,以乡村全域旅游为径,紧扣“化石原乡、醉美落星”主题,开展国家级生态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湖北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北乡村振兴示范村、宜昌市文明村“五村联创”;建设城乡客主共享的精品果园、放心菜园、特色菌园、优质米园、生态桑园等“五园特色产业”;打造集地质科普、乡村研学、农耕体验、乡居养生、绿色购物“五位一体”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绿水青山生态美、宜居宜业生活美、名优特精生产美、乡风文明和谐美、全域旅游服务美“五美乡村”。

(二)落星村乡村振兴总体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多规合一、产村融合、综合配套、生态优先、特色发展原则,全村按照产村融合发展轴、亲水休闲景观带、精品农庄集群带、化石原乡旅游区、休闲农业体验区、四季水果采摘区、蚕桑文化产业区和生态保育区“一轴二带五区”空间结构布局,建设“一轴舞动、二带支撑、五区突破”发展格局。

(三)落星村鄉村振兴重点项目布局

产村融合发展轴以洋河省二级公路为地域纽带和集聚轴线,以洋河绿色廊道、十八坊街、沮河美食村、化石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古生物化石揭露点、生态停车场、垃圾转运站、垂钓园和瓦仓米加工厂等为节点,构建沿路“产村融合发展轴”。亲水休闲景观带以红岩河为主线,按照“碧水、溪流、绿带、休闲、怡情”五位一体整体性原则,配套建设滚水坝、环河慢游道、亲水平台、紫藤长廊、桃柳长廊、樱花长廊、荷花池、莲花池、戏水池、风雨桥、石拱桥、稻香亭和茗香阁等休闲设施,构建金水怀抱、曲水通幽、天上飞鸟、水中游鱼、水底云天、桃红柳绿、荷塘月色的亲水休闲景观带。

精品农庄集群带以落张路沿线的山水田林草、冲沟池路居为基础,以主题农庄为载体,沿线分类开发以石文化为主题的石艺农庄、石屋农庄;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竹苑农庄;以稻田文化为主题的稻香农庄;以瓜、果、菜、鱼、菌、茶、桑、花等元素为主题的瓜香农庄、果香农庄、鱼香农庄、菌香农庄、莲花农庄、蚕桑农庄,打造客主共享的主题农庄集群带。

化石原乡旅游区由武陵峡景区和妖怪村旅游区等2个核心景区构成;整合2个核心景区资源,集成打造集地质科普、乡村研学、温泉养生、峡谷观光、洞穴探险、户外运动、民俗体验、亲子游乐、石玩石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化石原乡旅游区。

休闲农业体验区重点建设33.33公顷优质米园、23.33公顷放心菜园、10公顷特色菌园,着力营造千亩田园瓜果香、十里花溪幽香随、春看菜花夏采莲、秋闻菊香冬赏梅的花样田园生活意境。

四季水果采摘区规划面积33.33公顷,重点发展四季时令水果,带动周年采摘游;按照小而精、优而特、无公害、原生态、高产出的原则,分区布局草莓、樱桃、枇杷、蓝莓、红李、八月瓜、红心猕猴桃、冬枣、冬桃、香椿等特色果蔬,并通过果海黛色走廊串珠连线,形成集赏花、采鲜、品果、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诗画果海,为游客提供四季瓜果飘香,周年摘果尝鲜的体验。

蚕桑文化产业区传承嫘祖“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重点建设标准化桑园基地66.67公顷、工厂化养蚕大棚1.5公顷,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种桑养蚕基地;配套开发桑枝食用菌、桑果酒、桑果汁、桑叶茶、蚕蛹虫草、蚕蛾酒、蚕沙有机肥等多元化产品;发展桑葚采摘、嫘祖农耕文化研学旅游产品,延伸“桑蚕丝绸”产业链,推进桑蚕、桑菌、桑葚、桑饮、桑食、桑肥、桑学、桑旅融合发展。

生态保育区将规划区共733.33公顷,具有生态敏感度较高的森林山体、河流水源地、河库岸线、古生物化石分布区和传统古村落保护区,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强化山水林田塘库系统治理,强化沿路、沿河、沿库条带景观建设,建成集生态功能与游览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廊道网络。

三、落星村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策略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强化乡村旅游人才支撑,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旅游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

(一)落星村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目标

按照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和“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要求,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造就更多乡土人才,汇聚社会力量,推动各类人才形成合力,强化乡村旅游人才支撑。到2020年,培养乡村旅游生产经营型人才20人、乡村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80人、乡村旅游专业服务型人才100人,基本满足乡村旅游要求;到2022年,培养乡村旅游生产经营型人才50人、乡村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150人、乡村旅游专业服务型人才200人,解决农村“后继乏人”的问题,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落星村乡村旅游人才培育任务

按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围绕乡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着力培育好乡村旅游生产经营型人才、乡村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和乡村旅游专业服务型人才等3支乡村旅游人才队伍。

乡村旅游生产经营型人才培育,围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一批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乡村企业管理者、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者、乡村职业经理人,建设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队伍;到2022年,培养乡村旅游生产经营型人才50人。

乡村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培育,围绕精品果园、放心菜园、特色菌园、优质米园、生态桑园建设,培育一批农技推广、畜牧兽医、农业机械、植物保护等方面的乡村“土专家”“田秀才”;围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文化传承、企业管理等,培育一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村传统工艺品能工巧匠、乡村厨师,培养一批从事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乡村物流、乡村卫生、乡村教育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乡土人才;到2022年,培育鄉村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150人。

乡村旅游专业服务型人才培育要围绕提升全域旅游产前、产中、产后经营性服务质量,培育一批职业素质好、职业能力强的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到2022年,培育乡村旅游专业服务型人才200人。

(三)落星村乡村旅游人才培育重点行动

1.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育行动

坚持政治标准,强化“从好人中选能人”导向,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库,统筹各方面人才资源,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的培养选拔力度,储备一定数量的村级后备干部,有序推进村党组织队伍优化升级、新老交替。加大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和后备干部递进培养力度,推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长效化,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

2.实施党员队伍素质提升行动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从各类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农民、村医村教、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中发现优秀人才,把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为村干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党的宗旨、党性、党纪、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健全落实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强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组织队伍整体素质。开展党员挂牌、设立党员责任区、结对帮扶、党员承诺践诺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强化党员意识,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3.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行动

开展乡村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经理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农村种植高手、养殖能手和能工巧匠等乡土人才摸底调查,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以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为重点,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升农民生产经营素质,积极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围绕精品果园、放心菜园、特色菌园、优质米园和生态牧园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县就业创业能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雨露计划等培训计划,借助农广校、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村企业等平台资源,建立落星村农民田间学校,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职业农民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人,到2022年,全村新型职业农民达到400人。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围绕农技推广、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绿色防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乡村物流、乡村卫生、环境整治、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非遗传承、传统工艺振兴等方向,持续开展乡村技能培训提升行动。与涉旅涉农职业院校合作,采取工学结合、半农半读、弹性学制、学分银行、送教下乡等形式,面向中青年农村劳动力开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系统化技能培训,为乡村振兴培育一批下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实用人才,发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着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22年,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50人。

开展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对全村乡土人才分类分级制订全程化、系统化培育方案,充分运用田间学校、农民夜校、网上教学等形式,综合运用集中授课、典型案例、田间课堂、模拟训练、实验实习、观摩研讨、技能实训、岗位实践、创业指导及在线教学等方式,灵活开展多种形式乡土人才继续教育,着力培养乡村蚕桑带头人、乡村果树带头人、乡村蔬菜带头人、乡村食用菌带头人、乡村稻虾种养带头人、乡村技艺传承带头人、乡村电商带头人、乡村农机服务带头人、乡村绿色防控带头人、乡村旅游带头人等“十强带头人”,通过“十强带头人”辐射带动作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

开展乡村财会管理“双基”提升行动。以乡村基础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基本财会人员选配和专业技术培训为重点,提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自治组织的财会管理水平和开展各类经济活动的规范管理能力。

4.实施“雁归返乡兴村”创新创业行动

建立落星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信息库,开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创业状况调查,绘制“雁归返乡兴村”电子路线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人”。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组织引导大学生、文化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围绕村级发展规划,理清发展需求,向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农民工成功创业人士推荐乡村发展项目,提供全方位创业政策支持,引導他们回报家乡、投资家乡、发展家乡,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实现“人才回流”,把在城市里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造福乡梓。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感情留人、以乡情动人、以事业聚人、以环境育人、以发展成人,为雁归返乡兴乡人才搭建创业平台,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借血缘、亲缘、地缘纽带,搭建感情联络平台,引导扶持在外乡贤、原籍大学生以及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业。创造尊重返乡创业的社会环境,让返乡创业者有自豪感,给其中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多政治上的荣誉,让务农成为有体面的职业,确保乡村本土人才回得来、留得住、能创业、有作为,坚定他们返乡兴乡、扎根农村的毅力。

畅通各界人士报效乡梓的渠道。引导村内老党员、老干部、退伍军人等群体扎根本土,发现、培养、壮大新乡贤队伍。引导原籍企业家、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以投资兴业、援建项目、助学助教、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多种方式,反哺故里、报效乡梓。引导原籍离退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到乡村发挥余热、施展才能,实现宝贵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再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

5.实施乡村旅游合伙人招募行动

面向省内外远安籍企业家、创业者、投资者、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招募“乡村旅游合伙人”,引进有实力的工商资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休闲旅游、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综合经营,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人才回流农村,培养本土人才,为乡村旅游注入现代元素和人力支撑。

(作者单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带头人培育人才
人才云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养猪群体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