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力资源利用对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019-12-06 06:26唐勤
商情 2019年49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心理健康

唐勤

【摘要】目的: 分析充分利用优化人力资源对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儿科工作的护理人员50例进行研究,通过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优化排班制度等方式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以方案实施前后分发调查问卷等形式调查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情况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方案实施前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情绪衰竭、情绪冷漠、个人成就感低)较为严峻,与实施后职业倦怠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方案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躯体化、抑郁、敌对、人际敏感等)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通过优化人力资源,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操作、文案书写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的情况较为严重。通过合理优化人力资源,加大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的关注度,减轻其职业倦怠感,有利于维护其心理健康,提高该职业的稳定性。

【关键词】优化人力资源  儿科护理  职业倦怠感   心理健康

职业倦怠指的是人类长期处于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情绪紧张的一种应激反应,从而表现出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该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以及低落成就感等。该反应较长发生于教育领域、医疗机构等群体社交广泛的行业。儿科护士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因为儿科收治的患儿大部分不能言语,家长又比较关注,工作环境相较于其他部门来说比较压抑,所以极易引起职业倦怠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优化排班制度以减轻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改善其心理状态,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儿科工作的护理人员50例进行研究,向每一位护士发放问卷,共计300份,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为300份,回收率为100%。男女护士比例为3:47,年龄在22-49岁间,平均(34.2±2.3)岁。工龄最短的为1年,最长的为30年。平均工龄(13.4±2.3)岁。学历:专科及其以下10人,本科35人,本科以上学历的有5人。

(二)研究方法

通过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优化排班制度等方式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具体如下:统计儿科护理人员的详细信息,结合护龄、工作表现以及职称等将其划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其中护理组长要求为主管护师,同时护龄不能低于10年。责任护士必须有护师资格,护龄界于5-10年。助理护士具备护士资格,护龄5年以下。优化排班制度,将班次划分为三个时间段:7:30-15:30,15:30-23:30,23:30-7:30,要求每班至少有一名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

(三)观察指标

本研究选用问卷调查法, 选则三个量表,分别为职业倦怠量表、心理健康量表以及护理质量量表,用于测量实验对象的儿科护理工作倦怠状况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①职业倦怠量表:此量表分为 3 个维度:情绪衰竭、情绪冷漠以及个人成就感低。②心理健康量表:此量表共分为4 个维度,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人际敏感。③护理质量量表:此量表共分为4 个维度,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操作、文案书写。④每个量表各方面均为100分,问卷由研究负责人统一发放回收。

(四)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整理,组间资料使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方案实施前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情绪衰竭、情绪冷漠、个人成就感低)较为严峻,与实施后职业倦怠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二)儿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态评分

方案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人际敏感等)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

(三)儿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

通过优化人力资源,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操作、文案书写等),实施后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

三、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儿科护理这一职业倦怠状态较为严重,大多数原因同该职业的工作环境相关。通常这一职业比较忙碌,而且社交领域较为局限,工作接触对象又是年龄很小的儿童和爱护孩子的家长,因此易产生的不良情绪,不能得到很好的排解。对此我院通過优化合理排班制度减轻护理人员负担,维护其身心健康。研究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前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情绪衰竭、情绪冷漠、个人成就感低)较为严峻,与实施后职业倦怠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且方案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躯体化、抑郁、敌对、人际敏感等)显著高于实施前。通过优化人力资源,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操作、文案书写等)。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的情况较为严重。通过合理优化人力资源,加大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的关注度,减轻其职业倦怠感,有利于维护其心理健康,提高该职业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黄敏燕,林慧娟,王洁.优化人力资源利用对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03).

[2]张玲玲, 张玲燕, 杨夏玲,等. 某三甲医院加强人力资源利用对护理人员Burnout综合征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2).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分析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