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2019-12-09 02:03龙家智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范读感情技巧

龙家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一、培养朗读方法、技巧

1.对文本进行范读

范读最基本的功能是给学生提供读课文的榜样,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艺术。在教学时,教师或自己范读,或请朗读好的同学范读,或利用多媒给学生听名家的范读。都会有好的效果。

2.感情导读

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因此侧重于投入感情地朗讀,才能更好地吸取文章的精华。

3.积累常读

凡事持之以恒,才有成效,朗读也如此。初中生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可塑性强,正是朗读、积累语言的最佳时期。

二、朗读的形式多样化

1.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常用的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在教材中有不少的课文是涉及多个人物的,文章往往对他们不同的语言进行生动的描写。对于此类课文的教学,我们就可以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角色中。分角色朗读可以使学生进入课文的角色中,使自己的感情和课文中人物的感情有了很好的沟通,学生在分角色朗读后很快就能准确地分析出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我”当时那种极度恐慌、绝望、六神无主的心态以及“我”的父亲鼓励和指导孩子的那种机智及沉着有了深刻的体会。

2.配上优美的音乐朗读

好的配乐能勾起朗读者对课文更浓厚的情感。恰到好处地在学生朗读之前配上歌曲更能激起学生的联想,把学生带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境中去。进行配乐朗读时,应该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该与课文内容相协调。

3.增设情景朗读

对于语言和意境比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教师可以事先创设朗读情景。教师可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也可以设计适当的课件,在学生朗读时播放课件作为朗读的背景。

三、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

循序渐进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重要原则。一开始学生不一定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和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充分理解,且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巧技能,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读、诵读等,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拓展阅读范围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要充分摆正朗读的地位,重视朗读教学,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层次,科学地指导学生朗读,让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浸润我们的课堂,那时琅琅的读书声就会在语文课堂上响起,学生们就会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范读感情技巧
最好的感情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感情工作
指正要有技巧
不分对错
提问的技巧
感情强烈的叹号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