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言语,触摸情感

2019-12-09 02:03欧阳俊波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朱自清品味言语

欧阳俊波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的观点是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言语教学。的确,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应该多对文本中的言语进行咀嚼、回味,只有将言语品味透彻,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技巧,把握作者思想脉搏,感受作者流露的真情。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语言平淡而细腻,朴实而生动。品味其言语,触摸其灵魂,我们能从中感受到那种温婉绵绵的人性善,那种沉凝隽永的人情美。

当我们在被朱自清感动的时候,我却担心,学生,这些被称为冷漠的一代的孩子,能体会到这种凄美的亲情吗?会不会有“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父亲形象不够潇洒”此种另类想法?由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品读言语,从言语中去感悟亲情,体味真情,发掘文本中的人性善和人情美;另一方面,用言语来表现亲情,重塑亲情,回归生活中的人性和亲情。

为了让言语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我设计了“读—品—说—写”四个环节,即朗读感悟《背影》,让学生走入文本,读出柔美的亲情,揣摩着那一个个震动心弦的细节,感悟文章主旨;赏析品味《背影》,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赏析句子,涵泳言语,触摸亲情的细枝末节;走进并展示亲情,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生活中有关爱的细枝末节,各小组代表发言,说说让自己感动过的亲情;仿写《背影》,让学生把自己因为亲情而获得的感动写成文章。

四个环节中,关注文章的语言始终是核心,在文本内容的引导下,让学生真切地揣摩作者内心深入的灵魂,让学生能感受到:在这里,父爱如山,一句句平淡的话,无不是对人生信念的流露;在这里,父爱如水,一举一动,无不渗透着关爱和惦念。品读着那凄婉朴实的语言,体会细节描写所带来的魅力,《背影》就如同我在黑板上所画的那棵亲情树,随着同学们不断地发现感受亲情,枝叶就会不断地添加,最终会出现一棵枝繁叶茂的亲情树。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被稱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它是一篇经典美文,先生之所以能把父子之间的亲情表现得如此动人,正是因为他运用了精致的语言、动作、肖像描写,并在描写中渗透了自己复杂的情感。细微之处见真情,文中父亲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融入背影中,也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淡淡的笔墨中孕育着一股动人心弦的力量,朴素的言语中饱含深深的情意,这也正是朱自清先生灵活运用语言的魅力所在。

由《背影》一文,我们可以联想到琦君的《春酒》、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等文章,我们都能通过言语的咀嚼去触摸人物的情感,去享受语文学习带给学生的无限趣味。

猜你喜欢
朱自清品味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朱自清的较真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那一抹诱人的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