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传统文化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时代使命

2019-12-09 02:03彭先堂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中华课外阅读传统

彭先堂

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传统文化,增强时代的使命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挖掘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语文学科在传授传统文化内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材中具有很多蕴含着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范本,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这些范本的挖掘和解读,尤其是要对其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意蕴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在获取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

二、從阅读中了解传统文化

通过课内、课外阅读,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积累词句,体会故事情节,文章内涵。可以让学生读《论语》《世说新语》《诫子书》等,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国文化内容丰富,仅有课内阅读是不够的,教师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读古典诗文、古典名著、中外故事等。

三、通过传统节日开展实践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

站在教育的前沿阵地上,我们不只要通过教育手段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面对未来,更要用创新的方式方法来传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是美丽中国梦,是强军梦,是科教兴国梦,也是文化传承梦。传统文化是中国与世界其他文化进行交流的重要凭借。在这个全球化发展迅猛、文化多元的时代,文化早已突破国界,多种文化信息等待着人们去学习、去感悟、去接纳。

现阶段,中国综合国力大增,国际影响力也十分广泛,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学习浪潮,中国传统文化被多国人民所喜爱和效仿。学好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所有语文老师必须自觉和不自觉地去承担这份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时代的使命。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勇于承担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效渗透,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让学生学好中华传统文化并加以传承,进而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实践和落实。

猜你喜欢
中华课外阅读传统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