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探索

2019-12-10 09:02赵辉
科技资讯 2019年28期
关键词: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改革

赵辉

摘  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未来本科院校发展的方向,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本科院校教学改革能促进学生就业,为企业提供具有高技术高级能的人才。深入研究产教融合,对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当前很多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偏离了产教融合的教育方向,所以进行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本科院校  产教融合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a)-0099-04

产教融合是本科院校教育的特色,也是本科院校区别于专科、高职院校高等教育的最大特征。产教融合涉及因素很多,教育教学、素质培养、技能训练、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产教融合不仅能把本科院校的科研方面的成果尽可能地转化为生产力,还能促进学生就业,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深入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的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对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产教融合对本科院校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指出,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这些内容都对本科院校发展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推进产教融合将成为本科院校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这将对本科院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所需生产力相结合产生重要意义,为生产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为服务业提供高素质人才,更好地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1.1 高技术、高技能人才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因素

高技术、高技能人才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因素,而本科院校恰巧有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优势,本科院校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方向就是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目前,我国在生产企业一线工作的人员普遍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高技术高技能的一线人才,这为本科院校发展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奠定了基础。产融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减少企业培训的时间,节约企业成本,使本科院校的培养学生的目的与企业的需求相吻合,使学校培养人才更有针对性[2]。

1.2 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本科教育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产教融合,本科院校进行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就是服务区域经济,尤其是当地经济,这也是本科院校区别于其他专科、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特征,学术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更多地是承担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教育,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更多地承担职业教育,这也是本科院校生存的基本[3]。近年来河南的经济快速发展,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尤其是服务业需要大量具有高技术高级能的人才,为了更好地迎合河南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如何进行产教融合,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更好地实施产教融合是本科院校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河南是农业、服务业大省,依托河南经济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本科院校只有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河南经济,在促进河南经济发展的同时才能使得本科院校有更大的生存空間。针对河南经济发展需要,本科院校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河南经济相比其他省份还比较落后,仍有大量贫困人口,河南高等教育并不发达,还有众多本科院校,本科院校还承担着促进民众就业、服务民生的重要职责。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本科院校可以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更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

2  准确把握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合作。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应与企业生产过程深度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产教融合使得本科院校和企业形成了“合作双赢”的共同体,建立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形成了互相适应的“双赢”局面,这将有助于促进企业和本科院校之间共同设置教学改革计划,更好地把教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

产教融合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五个对接”。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当地区域经济的特点和需求,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对这些专业应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建立优势专业。二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本科院校的课程改革应与当地区域经济产业技术进步相吻合,按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按照当地行业和服务业的特点编排课程,不要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同时注重技术、技能与当地的文化特点相融合。四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在教学改革中,必须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标准纳入平时的教学中,使学生们深谙该专业的特点和技术规范,使得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技术标准的要求,达到一定的要求,使学生们在毕业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五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应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能够使毕业生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有自我提升的空间,除了注重技能教育外,基础教育也不能忽视,使得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存在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3  以产教融合作为本科院校培养高技术人才的目标,深化本科院校教学改革

3.1 在产教融合的引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本科院校应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培养高技术高技能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在制定教学改革时,应做到以培养技能为主,注重基础知识为辅的方针。在产教融合的引导下进行教学改革,要确立“服务当地经济,促进产业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当地产业和服务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本科教育的核心就是为当地产业和服务业提供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

2014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本科院校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根据本校特点制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笔者所在学校是经管类院校,该校的特色专业是市场营销、物业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河南省又是服务业大省,需要大量的营销、管理类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应根据河南区域经济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比如,该校开设医药营销、汽车营销等特殊的、有针对性的营销专业,因为是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所以毕业生就业非常好,学生就业率远超过其他本科院校。

3.2 教学改革应以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为主线

本科院校的教学应把中心放在突出应用性上,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教学改革,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所学专业或未来所从事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比如,该校开设的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们除了需要掌握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医学方面的知识也必须有所涉猎。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实践性教学,对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中应转变观念,不能像学术型本科院校那样以学科为中心建立课程体系,而应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形成突出应用性、完整性的教学理论体系。建立实训基地、模拟实验室,把教学与实训等环节综合加以考虑,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突出应用性,弱化理论性。很多专家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弱化,甚至取消基础性课程的设置,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有欠考虑,基础性课程的设置为本科院校的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些优秀的本科院校毕业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可能会继续深造,如果在本科院校期间这些基础性课程开设很少,那么对以后本科院校毕业生继续深造极为不利。当然,如何平衡应用性课程和基础性课程的比例,还要根据本科院校所处环境和招生學生质量,但无论如何,还是应以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为主线进行教学改革,对那些脱离专业实际,与实践技能完全脱钩的课程应予以剔除。

进行教学改革,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必须以能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衡量教材质量的标准,有条件的话可以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自编教材,自编教材应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联合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组成教材编写组共同开发教材,这样的教材针对性好,既能适合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又能和专业知识相适应,对学生们提高职业技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上可以通过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把本行业最前沿的知识,比如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本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融入教材中,使教材内容能提现出时代性的特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3 建立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产教融合的需要

本科院校进行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教学改革,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教学团队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本科院校建立教学团队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科教育是以能力、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比学术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要求应该更高一些,本科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本科院校教学的需求。建立教学团队可以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本科院校建立教学团队,除了本校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外,还应该吸引企业中具有专业技能的专家加入到教学团队中去,既增加了教学团队的理论基础又增强了团队的专业技能基础,而且还能吸收更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使得教学团队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技术性特征。

本科院校建立教学团队,应该加强对教学团队中教师的培训,与企业联合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制定教师培训方案尤其是加强教学团队中教师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对口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甚至安排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锻炼,因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很多学生在毕业后要进入到生产一线进行工作,学生们迫切的需要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工作素养,这就要求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本身应具有一定的在生产一线工作的经历,应让教师更多地接触生产一线,提高教师的具体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动手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当然教学团队的建立可以借助于企业的力量,很多企业也急需具有理论知识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生产的指导。

3.4 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校企合作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本科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应该是产教融合,发展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以产教融合为导向可以较好地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尤其解决了企业是寻找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问题,达到了“双赢”的目的[4]。教育部2012年第九号文件指出:“加大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共建本科院校,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体制,解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促进校企深度合作。”虽然教育部给出了本科院校与地方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但很多企业由于看不到直接的利益,往往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即使进行校企合作,接受本科院校学生来企业实习,也往往是把这些实习生当成了廉价的劳动力,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出面来协调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鼓励本科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等。

本科院校的学生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的最大特点是本科院校学生具有很强烈的职业意识,他们对实际能力和专业能力方面的学习具有更强烈的欲望,这就要求本科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时,突出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课程设置,通过校内外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产教融合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建立实训基地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建立实训基地要符合现代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通过教学团队选择高水平的实训导师进行辅导,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校企合作在很多地区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沟通,聘请企业的高管或高水平的人才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以及教学改革中去,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政府应出面协调,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本科院校合作建立较为稳定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训的质量。

3.5 以产教融合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转变思路,转变传统观念,不要认为培训创新人才培训仅仅是重点大学或本科院校的任务,不是只有高学历的人才才是创新人才,培养高技术、高技能的本科院校毕业生也是培养创新人才一个很重要的方面[5]。本科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创新教育的培养,给学生们灌输终身学习的思想。在进行创新人才模式培养的过程中,应与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制定符合生产一线的技术标准,结合企业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创新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开发适合学生就业、符合行业技术标准的专业课程。本科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改革时应不断调整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方向,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案的制定,使得教学改革更吻合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会在当地的企业就业,所以本科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发展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称为一种可能。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产教融合的一种合作教育模式,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本科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本科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学生毕业经考核合格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在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会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专業设置方面、课程建设方面会更加充分的和企业展开合作,企业在师资培养、资金上都应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企业可以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到企业兼职,在技术和信息等方面和学校进行交流,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制定教学改革计划。例如,在山东省平度市有一个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自1990年开始,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举办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项目——平度“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现已进入第八阶段(2011年3月到2013年12月)的合作。“双元制”办学模式就属于这种“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办学模式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教育品牌。借鉴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在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山东省命名了25个县市作为双元制试点推广县市,省市推广双元制办学模式现场会及全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现场会相继在平度召开。2004年3月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以“职业教育在平度”为题,对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双元制”办学连续3次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从建校到现在已向社会输送5.5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分布在全市各行各业,为平度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不仅仅是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其实很多高职院校都展开了与企业的合作,发展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高职院校应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积极发展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2011-09-29.

[2] 雷俊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4):149.

[3] 孙秋柏.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机制的构建与深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4(1):34-38.

[4] 李万木,谢明荣.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之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56-57.

[5] 胡晓松.推进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力行教学创新,办好开放大学[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6-11.

猜你喜欢
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改革
浅析河南高等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