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理论与实证浅析

2019-12-10 09:20张旭
活力 2019年18期
关键词:经营风险金融风险商业银行

张旭

在传统的概念中,商业银行是进行资金融通的机构,但在当今,商业银行是生产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在分担客户风险的同时通过自身的有效管理获得利润的机构。也就是说,银行的赢利来源于承担风险的风险盈余。那么,如何认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如何防范和控制这种风险获得利润最大化,便是银行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理论界定、实证分析后证实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是无法回避、无法消除的,只能进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而且,在现代金融市场中决定一家商业银行竞争力高低、决定其经营能力高低的关键和核心,就是其能否有效地对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能否积极主动地承担风险、管理风险、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架构和体系,以良好的风险定价策略获得利润。

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理论分析

在传统的金融活动中,商业银行被视为是进行资金融通的组织和机构;但是,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现代金融理论则强调,商业银行就是生产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客户分担风险同时能够有效管理自身风险以获利的机构,商业银行盈利的来源就是承担风险的风险溢价。这一客观事实充分表明,现代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尤其是伴随经济运行与金融运行的逐步融合,金融风险已成为现代经济最主要、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金融中介,其运行更是充满了风险。

(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内涵

目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具体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纵观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发展史。可以发现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研究的侧重点由资产风险,到负债风险,当前已扩展到对外业务风险。对于准确理解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内涵,就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发展契机。因为,我们可以利用风险机制的作用寻求金融发展和金融运行效率提高的最优组合,并通过深化商业银行的改革,相应调整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以寻求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2.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更多的是指动态风险,是经济运行中风险的反映。它隐含地指出了商业银行如何进行信贷管理和经营变革,以降低风险的负面效应,积极发挥其正面效应,提高金融效率。因此应将商业银行风险放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中去理解,将商业银行风险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决策方式和经济环境相联系,而不是就商业银行论商业银行。

3.商业银行风险是一个包含多层次风险内容的概念范畴。风险作用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而不局限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伴随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风险的内容在不断扩充,所以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基于前面的讨论,笔者认为: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是指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经济活动中种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导致商业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失去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理论分析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本质是一种动态而非静态的经济现象,因此应将其放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中去理解。要从理论上界定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必须正确认识现代经济中经济风险,金融风险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首先,从市场经济的本质分工与交易上看,经济活动实质是一种不确定型经济。由于受到现实经济中各种因素制约,无法达到现代经济学的理想化最优假设——帕累托最优状态,这就必然导致经济活动中充满风险。其次,由于现代经济活动是以各种信用化的契约为基础,而经济主体的决策不及时和信息不对称又导致契约的不完全化普遍存在。这种不完全化存在必然使经济活动充满风险。最后,由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等一切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导致经济风险。

金融风险是经济风险的集中反映。首先,现代市场经济的风险总是通过以货币和信用为媒介的金融风险集中体现出来的。具体地讲,经济货币化是指经济运行以货币为媒介,通过货币来反映价值运行。一般来说,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的,它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走过的历程。所以在货币化经济态势下经济风险必然通过金融风险表现出来。其次,在现代经济活动运行中,越来越依靠在经济货币化提高为基础的信用化来保证和维持经济秩序的规范。但任何一种信用都面临着其中一节链条或环节发生断裂或出现异常,从而导致金融风险。最后,经济发展在经济货币化和信用化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将逐步迈向金融化。金融化的出现虽然对经济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起到了空前提高的作用,但是对货币供求关系也会更加敏感,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是金融风险的重要形式。在现在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仍然是经济发展中,协调供求双方行为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凭借其自身专业化的地位,帮助双方降低交易费用,促使交易达成,从而使总的交易规模扩大,社会福利得以增进。这决定了商业银行成为供求双方“风险转移器”的现实。但如果商业银行经营不畅,为了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货币供应的稳定性,又不准许其轻易破产,而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以上分析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不确定和充满风险的经济,而金融风险是现代经济風险的集中表现形式。由于商业银行所面对的客观经济现实和自身特殊性使其经营风险成为金融风险中最重要的一种风险。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实证分析

(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现状及表现形式

在银行和贷款者之间有着契约,贷款者到期必须连本带利归还银行。银行和储户之间也有契约,到期之时银行向储户还本付息。可是,银行两边的契约的“硬度”是不一样的。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契约比较“软”。企业还不出钱来,银行只能靠法律手段逼债,万一贷款收不回来,只好等这家企业破产之后多少拿回来一些。我国的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更软,国有企业还不出钱来而银行一筹莫展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可是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关系就“硬”多了。除非银行破产,否则储户完全有权力拿回属于自己的资金。在某种意义上,银行把许多家企业经营风险集中到了自己身上。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主要面临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效果预测

銀行不能不发放信贷,可是资金出了银行的大门就有收不回来的风险。从理论上来讲,绝对避免坏账是不可能的,坏账是银行经营的风险成本。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应当用自身的利润来冲销坏账损失。只要银行能够保持资金的流动性,资金流通链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麻烦。可是,如果银行的呆账、坏账越来越多,甚至资不抵债,总有一天这个问题会被揭露出来。一旦有一家银行失去了资金流动性,就会暴发金融危机。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这家银行储蓄的老百姓往往最后得到消息。当老百姓得知他们的血汗钱有可能被银行给赔掉了,他们的反应非常简单干脆:尽快把自己的钱取回来。由于任何银行都必然把相当一部分资金发放中期或长期贷款,没有一家银行能够立即全部返回所吸收的存款。所以,当众多的储户一拥而上挤兑,马上就把这家银行搞垮了,银行关门势必拖跨许多相关的企业。由于银行之间存在着各种业务联系,一家银行出现的挤兑风潮很快就会影响到其他商业银行。结果,金融风暴暴发了。

在世界范围内,金融风险的存在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巨大,不但能使个别商业银行蒙受巨额损失,而且还可能破坏一个国家或地,乃至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引发社会动荡。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工程,但由于处在特定的转型时期,新的机制远未健全、法律规范尚不完善,加之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个别市场主体在利益驱动下利用市场监管和法律调控的疏漏,频繁地进行违规操作,使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隐患日渐突现。

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有效监管措施

许多文献可以看出,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目标基本上都差不多,都是加强对存款者的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维护有效的金融体系内的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金融监管可以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问题从而提高社会福利。因此,为了保护民众的利益一定要对商业银行实行比其他企业更为严格的监督管理。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实现从注重合规性监管向注重风险性监管的转变

改进和提高监管效能需要将合规性与风险性相结合,以风险性监管为主,以合规性检查为辅,真正重视风险监管工作。

(二)健全非现场监督体系

建立统一、科学和规范化的非现场监督体系:监管报表实现标准化;建立非现场监控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实行非现场监督评级与披露制度,可考虑通过对银行报表的分析,进行合规性和风险性评级,并将有关内容向社会披露,加强社会监督。

(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保护存款人利益、稳定金融体系的重要防线,能够有效避免局部银行信用危机对全局的冲击。

(四)确保融监管信息的真实性、独立性

由于金融监管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且涉及社会各方面利益,如果金融监管机构不能够保持其独立性,那么在各级政府机构的干预下就很难保证在监管过程中取得真实信息。对其监管对象即商业银行也很难做到公正、公平。

(五)确保金融监管的多元化

单一的监管机制既不可靠,又缺乏效率,而且很容易出现信息渠道堵塞的问题。只有多家机构、多种形式才能够防范在金融监管领域出现行贿、受贿,从而保证金融信息的真实性。

(六)建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

应当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等级,哪些信息应当向金融监管部门报告,哪些信息必须向公众报告,从而保证金融监管当局和民众的知情权。

猜你喜欢
经营风险金融风险商业银行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公路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探析
论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及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