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点与路径探讨

2019-12-10 09:28管然浩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中国特色教育改革

摘 要: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助推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三个关键点:一是要牢牢抓住新时代特征,二是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三是要不断以教育改革推进现代化。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12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深刻呼应我们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现代化是由人来建设的,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然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然要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先导,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增强教育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使之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只有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三个关键点,一是要牢牢抓住新时代特征,二是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三是要不断以教育改革推进现代化。

一、牢牢抓住新时代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已经进入世界前列,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另一方面,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地域、城乡、行业的充分、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通过并实施《义务教育法》,各阶段学生毛入学率均不断提高,达到并超过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加大对边远地区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投入,努力促进教育的普惠性;不断增加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注重师资建设,教师从业人员数量,教师待遇、地位,教师学历、能力均显著提高。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教育事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新时代特征,教育改革需要解决人民迫切需要的教育方向,教育的普惠性、公平性需要得到进一步发展,不断发展的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也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同理,当今教育的基本矛盾也已经转化为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相对封闭,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及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3]。随着我国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并大力推荐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学历教育,我国绝大多数适龄儿童和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教育软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升级完善。

当前教育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转化阶段,教育资源的总量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但是教育的质量还远远到不到教育的要求。即当前教育供给相对单一粗放,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教育的发展更多的是模式化下的量的发展,接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难以满足,不同阶层、年龄和地域人群教育参与度差异较大,部分人群甚至教育参与较困难。基于此,当前教育发展一定要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抓住教育主要矛盾的变化,在保证量的基础上注重质的提高。新时代的教育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拓展教育供给,让不同人群能够高质量地满足各自的教育需求。教育更应该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建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繁荣的小康社会。

2.加强教育普惠性和公平性建设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虽然我们各个阶段的入学率也全部达到并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教育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异仍然存在,甚至部分地区差异很大。新时代最应该解决的教育问题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普惠教育,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公平是国家对教育资源的一种分配原则,既要考虑国家发展需求和社会稳定,又要照顾个体的需求和发展,使教育资源惠及更多个体,促进社会教育水平和发展程度。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起点公平);第二,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过程公平);第三,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结果公平)[4]。通过政府和社会的不懈努力,我们基本实现了教育的起点公平,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地区、城乡、个体差异,不同社会个体享受到的教育质量和能够获得的教育结果还存在一定差距。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教育公平不断发展,尽可能满足全体人民受教育权利、良好教育质量并获得理想教育结果。

新时代教育发展还应该注重教育的普惠性。这体现在,不仅要继续推进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还应该加大对普惠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推动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等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教育的普惠性还体现在,教育资源惠及全体人民,尤其是相对弱势群体,包括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促进农民工子弟就近入学,针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这些都是新时代教育普惠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

当前的国际环境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信息高速流通的高科技时代。尤其是最近几年,大数据概念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高度密集和流转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以及人们认知的快速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对受教者的导向作用,保证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教育最原始的功能就是知识的传授,也可称之为信息的传递。然而,大数据时代,信息的高速流转使人们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这就对教育的方式、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要适应大数据要求,创新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质量。大数据的发展对教育发展带来了极大便利,资源共享带来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远程教育等教育方式的发展增加了教育的机动性和更多选择性。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所要做到的,就是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作用是培养人才,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笃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培养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者,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5]。我们的教育,必须扎根中国大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是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6]。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最大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建设者,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保证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才能正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才能及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是当下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党的教育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方向,把握好这两点,才能使教育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2.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体系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教育发展过程是十分曲折的,教育的发展历程跟整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是相关的。从传统教育到不断探索完善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模式,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现代化经验,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走了一些弯路,但是在不断地探索中我们的教育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发展到当前阶段,我们教育发展的重心应该更偏重于形成自己的特色,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绚烂多姿,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与教育现代化不冲突,反而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缺失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的教育就是没有根基的。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首先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我国辉煌的历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其次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繁荣社会文化,激发思想创造力;最后有利于形成中国现代化教育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跟西方文化有着鲜明对比和自身优势,在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体系,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引导教育方向,让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潮流。

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思想道德水平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我党历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確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发挥自己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引导作用,加强全民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增强“四个自信”,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一是加大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领会党中央最新精神,提高思想认识高度;二是加强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塑造新时代楷模,发挥榜样的力量,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三是多方面展示中国改革发展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三、以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

我们一直在谈国家现代化,教育现代化,那么,到底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不仅是一种发展状态,更是一种发展过程,其核心内涵是善于吸取众长之和,以适应现代状况,并顺应未来趋势的过程。我们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唯有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够不断发现并改正自身问题,适应时代发展状况。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8]。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同时二者又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只有社会现代化程度高了,才能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而推进教育现代化水平又可以促进社会现代化发展。教育无法脱离时代,但是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够推动时代发展。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唯有通过不断推进教育改革,才能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1.教育理念現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何谓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就是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也可以认为是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更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现代化教育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差异化和个性化,注重培养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现代化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多样性和系统性,教育不只是在学校学习,教育以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存在,终身教育模式逐步实现,构建学习型社会。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仅仅有教育理念的现代是不够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具体实践。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推行下去,还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去践行现代化教育理念以及现代化教育设备作为辅助。

2.师资现代化

师资队伍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的现代化水平,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才能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

首先,师德建设是师资建设的首位。广大教师要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握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其次,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专业技能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打造专业过硬的现代化师资队伍。最后,要努力提高教师地位,形成良好发展途径。一方面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健全教师职务职称评定制度,完善考评机制,努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3.设备现代化

教育设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最容易感受到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成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是推动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一大利器。现代化教育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卫星传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模拟实验、数据处理等。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为教育提供了多种形式,教育表现方式更直观更具有代入感,这是传统教育方法很难做到的。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大数据应用无处不在,现代化教育设备在教学的同时,更容易收集教与学的海量样本;所以,教育设备的现代化不仅改善了教育方式,更重要的是其数据信息大大加快了教育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理论学习,2017(12):4-25.

[2]袁自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内涵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7(22):9-13.

[3]刘自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J].教育研究,2017,38(12):4-13.

[4]白光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J].理论学习,2017(12):88-91.

[5]钟贞山.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现代化:理论、实践与内涵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56-61.

[6]曹翼飞,王名扬.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建构与阐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9):55-61.

[7]王继新,张伟平.信息化助力县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2):1-7.

[8]陈先达,孙乐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学者的历史使命——陈先达教授访谈录[J].南京社会科学,2018(1):1-12.

收稿日期:2019-05-22

作者简介:管然浩(1987-),男,山东莱芜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中国特色教育改革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