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与武威

2019-12-10 09:22胡可先
古典文学知识 2019年6期
关键词:安西武威岑参

胡可先

武威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西汉扬雄曾作《凉州箴》:“黑水西河,横属昆仑。服指阊阖,画为雍垠。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陇山以徂,列为西荒。南排劲越,北启强胡。并连属国,一护彼都。”以状凉州因控地之重要而作为都城长安的门户与屏障。武威在唐朝为凉州,又为武威郡。唐代京城长安与西域交流必须经过武威,故而武威留下了不少诗作。这些诗作,对于研究唐代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文学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具有集中表现者就是大诗人岑参和他的诗作。

一、 第一次出塞经过武威

岑参第一次出塞是入高仙芝的幕府,其赴安西的时间,是在天宝八载以后,而天宝十载又从安西回长安,中途经过武威。岑参赴任时间,闻一多《岑嘉州诗系年考证》定为天宝八载,廖立《岑参年谱》云:“公凉州诗《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乃仙芝二次出兵征石国,在天宝十载,旋大败回京,公亦经临洮归长安,则公赴安西又当在十载之前。公七载秋既在京送颜真卿,而八载后无长安诗,故公赴安西时间,当依《闻考》,定在八载。”(《岑嘉州诗笺注》,第893页)闻氏、廖氏的考证基本可信。

岑参应该是天宝八载年末从长安从军西域,至九载春天经过武威,在武威停留。这时岑参之友安西判官宇文寂因公事返回安西到晋昌时,岑参有《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赠之: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北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这首诗是岑参诗中的佳制。首联写武威一场春雨之后,黄鹂飞上了戍楼,专门写景,是奇峰叠绣之笔。“戍楼”点明武威乃军事要地。颔联合写情景,以景寓情,表现乡思,诗人见塞上春花而触动乡情流下了客居之泪,见边疆柳发似乎柳也挂着乡愁,“飘”“挂”二字,用字精警,奇巧诞幻。颈联专门写情,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对着明镜已见白发而觉老大无成,大好的青春年华却没有建立起理想的功业。“敝裘”用战国苏秦的典故,《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尾联是自己与宇文判官的对比,是颈联抒情的深化,自己既为宇文判已经返回瓜州而高兴欣慰,又为自己仍然滞留武威而惆怅伤怀。无怪王夫之《唐诗评选》称其“温雅,是嘉州第一首五言律,直到尾联方知具结构之妙”。因为这首诗前面六句都是铺垫,写到尾联方才点题。岑参和宇文判官应为知音密友,其另有《寄宇文判官》诗: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这首诗陈铁民《岑参集校注》与廖立《岑嘉州诗笺注》均系于天宝九载往返安西至河西途中。这首诗表现的情怀与前一首相似,透露出功业无成的惆怅和念友思乡的感慨,而这种情调在表现手法上是层层加码的,“殊未已”“何时还”“风与雪”“沙复山”,通过重复对比之笔,表现出内心的无奈,而二年之中两度经过阳关,说明公事奔波的痛苦,无奈与痛苦,使得鬂发先斑。而岑参还有《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则是天宝八载岑参初赴安西时作。因为与西来的宇文判官在陇山途中相遇,故诗题曰“呈”。这首诗虽然描写了边疆生活的艰苦,而仍然表现出“万里奉王事”“岂为妻子谋”,以身许国、因公忘私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诗中所表现的从长安向西域的驿站与交通。“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是总体情况。从长安出发,一日行程到了咸阳,咸阳驿再到陇山也是一整天的行程。根据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要经过武功、凤翔、陇县,再经过陇西、临洮,翻过乌鞘领就到达武威,然后过酒泉,到敦煌。再向西即岑参诗所言经过沙碛到达西州。因而武威是岑参奔赴西域从军来往的最重要的中转之地。岑参诗中涉及这一路驿站的诗还有《经陇头分水》,即指的分水驿;《题金城临河驿楼》,即金城(今兰州)的临河驿;《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即凉州驿馆;《过燕支寄杜位》“燕支山西酒泉道”,即酒泉驿;《银山碛西馆》,即银山碛西馆;《宿铁关西馆》,即铁门关西馆。长安以西敦煌以东,最重要的驿馆应该就是凉州馆,而今留下来的唐诗也较多。

岑参与宇文判官交谊之深厚,从以上三首诗当中和盘托出。这里的宇文判官疑为宇文寂,新出土《唐故永王府咨议参军□□宇文府君墓志铭并序》:

苍龙甲午四月,维夏旬有七日,巨唐谘议参军宇文君卒,寿三十有六,间一月得暑壬申,葬于咸宁县凤栖原。……君讳寂,字寂。……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署以随军,委以通馐。修德而禄,降命自天,授尚衣直长兼充磧西和籴使。绣衣御史李史鱼判官,五量不忒,百谷用殷。其后高公,躬行天讨,敌王所忾,抗威于铁室,观兵于石国。是役也,若属槖鞬,挟缨纕翦灭,若化功烈,其凝授上柱国、永王府咨议参军,赐绯鱼袋,使如故。……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封常清,荷天之宠,爰整戎马,以君习金玉之城,闲钲鼓之训,奏于万乘,委以三军,制授节度判官。惜乎培风之翼,方起北溟;蹑云之路,将驰东道。乃弃厉疾,终于私第。(王庆昱《新见宇文寂墓志与西域史事》,《石河子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宇文寂先从高仙芝赴安西,后又受封常清辟召为安西节度判官,但未及赴任即卒于长安。其时间与岑参之经历完全吻合,只是墓志未言跟随高仙芝时为判官事。按,唐时节度幕府之人,没有制授判官而诗人之间,亦有称其为判官之例。如李白有《赠何七判官昌浩》诗,而新出土《何昌浩墓志》并没有述及其为判官。又检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马料帐,所记载天宝十三载至十四载的判官就有“元判官”“符判官”“岑判官”“刘判官”“牛判官”“李昇干判官”“段判官”“武判官”“谈判官”“田判官”“崔判官”“王判官”“陈判官”“高判官”“孙判官”等至少十五人,而当时的安西北庭节度使应该不会这么多的判官员额,至少朝廷不会直接任那么多的判官。推想这里有些判官,像何昌浩一样,属于节度使府自己辟召的判官。天宝八载岑参从高仙芝为安西节度判官时三十五岁,其时宇文寂三十岁。

天宝十载岑参由安西回长安途经武威时也是时值春暮,他作了一首《河西春暮忆秦中》诗:

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归。边城细草出,客馆梨花飞。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凉州三月半,犹未脱寒衣。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载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域后回长安途中。河西即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唐睿宗景云元年置河西节度使,领凉、甘、肃、伊、瓜、沙、西七州,治凉州。唐玄宗先天元年,伊、西另立节度,由北庭都护府兼领。首联即表现“忆”字,诗人身在凉州,忆及渭北家乡,设想家乡春天将去,而自己仍在凉州而不能回到家乡而留住将逝的春光。颔联写景,同时点出客愁。这时的边城,刚刚细草抽芽,客馆则梨花飞舞,则是初春的景象,也与春光将逝的渭北形成了对比,故而“客馆”二字,实则是景中含情之笔,也将故乡之春与河西之春联系在一起。颈联抒情,写离别家乡之后,家乡频繁入梦,而家信却一直很少,这样就更触发难禁的乡思。尾联又写眼前之景,顺理成章地写出三月的凉州,人们仍穿着寒衣,这里还是初春时节,这与诗题中的“春暮”也形成对比,诗歌就是以身在凉州对春天的感受与意念当中对于家乡渭北的记忆,利用不同地域季节的错位以描写乡情的。这在武威诗当中,也是难得的佳作。

武威是出使或从军西域之人的必经之地,岑参天宝十载由安西返京经过武威时,正逢友人刘单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故作了《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

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白草磨天涯,湖沙奔茫茫。夫子佐戎幕,其锋利如霜。中岁学兵符,不能守文章。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太白引官军,天威临大荒。西望云似蛇,戎夷知丧亡。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有时无人行,沙石乱飘扬。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傍。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军中宰肥牛,堂上罗羽觞。红泪金烛盘,娇歌艳新妆。望君仰青冥,短翮难可翔。苍然西郊道,握手何慨慷。

岑参又有《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这里的“刘判官”也是刘单。刘单,天宝初及进士第后,入安西高仙芝幕为判官,天宝末又为白水尉,大历中官至礼部郎中。事迹见《旧唐书·杨炎传》等。《旧唐书·高仙芝传》云:“天宝六载八月,仙芝虏勃律王及公主趣赤佛堂路班师。九月……还播密川,令刘单草告捷书。”高仙芝于天宝九载又为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岑参这两首诗都是在武威所作,而又都是描写西域的景象。说明唐人行军入幕,到达武威即将进入西域。这里涉及的地方如热海、铁门、火山、交河、赤亭都是西域最富有地域特色的军事要塞。

岑参送别刘单的两首,都是边塞诗当中的佳制。前一首从西域的风光写起,地点突出了热海、铁门关和火焰山,风物突出了白草、胡沙,这些最能表现西域的地理风物,为全诗定下了高亢的基调。接着描写刘单从戎入幕的情况,突出其为了建功立业而弃文从军,“中岁学兵符,不能守文章”,这样的经历与岑参非常相似,岑参也是中了进士以后,再入幕安西的。故而诗中激励刘单“功业须及时”,“男儿感忠义”。而后描写高仙芝出兵西域的声势,继而就是取得战争的胜利:“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诗中对于西域风光与战争场的描写,也很能体现西域的特点。尤其集中于交河风光的描写,“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交河地处火焰山南,黄土残垣,炎蒸无比,行人到处足以断肠,这是对交河的总写。“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这是西域军事与交通最为切实的写照,在广袤无边的西域,因为驿站连着交通,边疆烽火接连相望,这是沙漠绿洲文明的最大特点,也是从汉到唐在西域建立的一套完善的军事防御體系,这是立足于交河的远望之景。“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有时无人行,沙石乱飘扬”,赤亭即岑参《火山云歌送别》之“火山突兀赤亭口”,亦当在火焰山附近,因为是山口,故而飘风、暴风很多。“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旁。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描写交河城为中心的作为古代战场的特殊氛围。第二首诗为精悍短章,是对刘判官奔赴西域的想象。诗中突出行军火山时的情状,烈日炎炎,黄沙漫漫,烟尘稀少,行人断绝,只有刘单判官乘一匹骏马,其疾如飞,矫健不凡,其气势和气概真是一往无前。而接着写“都护行营”点明高仙芝军事行动,“太白西”行动的目标。“太白”即金星,《史记·天官书》以为金星出,有兵灾。则诗是说高仙芝是要去平定兵灾的。故最后一句“角声一动胡天晓”,则预示着战争的胜利。诗将送行、想象、行军、作战、胜利诸多的信息和意象融进了二十八字的短诗当中,意境浑厚,涵蕴深邃。

岑参在武威时,因为是旅途经过,故而相对轻闲,有时登览武威名胜。其作《登凉州尹台寺》诗云: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尹台寺”是为纪念尹夫人筑台并建立的一座寺庙。溯其源为东晋安帝永安四年(400),李暠建立西凉国,其继室尹夫人,即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协助建国颇为有功,《晋书·列女传》称其“谟谋经略,多所毗赞”,后人传诵其德行。后来李暠去世,其子李歆即位,与北凉国交战,东晋元熙二年(420)战死沙场,尹夫人被俘至姑臧即北凉国国都武威,其后三年,西凉为北凉国所灭。北凉国国王沮渠蒙逊非常敬重尹夫人美德,遂于武威筑台以纪念。进入唐朝在此台基础上更建寺庙,即为“尹台寺”。岑参于暮春三月,登台眺望,睹梨花白云,听清唱弦歌,与老僧晤谈,飘然脱俗,心旷神怡。同时在凭吊古人,也透露出风云变幻的感慨。诗人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描写特殊的风景、特殊的人物,表现暮风时节唐代边塞武威的风貌。

二、 第二次出塞经过武威

岑参第二次出塞是入封常清的幕府,其赴安西的时间,是天宝十三载。天宝十三载三月,北庭都护程千里入朝,以封常清权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对于岑参天宝十三载从军西域入封常清幕,岑参诗中有多首记载,新出土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的马料文卷也出现了有关岑参的第一手资料。这在学术界已成共识。而其自长安赴安西之任时也经过武威。

岑参第二次从军从西安出发,赴封常清安西幕府,经过临洮时,作《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诗: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据廖立《岑嘉州诗笺注》,诗应为天宝十三载岑参赴封常清幕府经过临洮之作。诗有“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句,从临洮启程过兰州,接着就向武威,赴西域而再到疏勒。同时,“疏勒”也是用典,表现对于建功立业的期待。“疏勒”用耿恭事,《东观汉纪》卷一“耿恭”条载:“耿恭以疏勒城傍有水,徙居之。匈奴来攻,绝其涧水。城中穿井十五丈,无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饮之。恭曰:‘闻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而飞泉出,今汉德神灵,岂有穷乎!乃正衣服,向井拜,为吏请祷,身自率士负笼,有顷,飞泉涌出,吏士惊喜,皆称万岁。于是令士且勿饮,先和泥涂城,并扬示之。”因此,“疏勒”就成为从军出塞之在西域之地立功的符号象征。故而岑参接着就说“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自己梦寐以求奔赴边境,为国勤王。而在远赴西域的过程中,武威是重要的关口,故而“青山过武威”,经过武威之后,就要向“连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的北庭进发,这里环境的寒冷和荒凉与内心的热烈和刚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表现出诗情的昂扬。

岑参在临洮还作《临洮客舍留别祁四》诗:“无事向边外,至今仍不归。三年绝乡信,六月未春衣。客舍洮水聒,孤城胡雁飞。心知别君后,开口笑应稀。”岑参另有《祁四再赴江南别诗》:“万里来又去,三湘东复西。别多人换鬓,行远马穿蹄。山驿秋云冷,江帆暮雨低。怜君不解说,相忆在书题。”又有《送祁乐归河东》诗。岑仲勉《唐人行第录》云:“《全诗》三函岑参《祁乐归河东》,又有《临洮客舍留别祁四》及《祁四再赴江南别诗》,当即祁乐其人也。”岑参多年从军,而今又万里奔波,居于临洮客舍,将离之时,与留在临洮的祁乐分别而作诗,表现自己多年从军,与家乡悬隔的思乡之情,也表现了与祁乐离别后可能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情怀。

岑参此番从军出塞经过武威,得到了时在武威的河西节度府判官的热情款待,他们夜集于凉州馆中,故而岑参作了《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的名篇: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这首诗是岑参于天宝十三载岑参入封常清幕府赴任时经过武威之作。岑参在天宝十载入高仙芝幕府赴任时,曾经过武威,与当时的河西节度使幕中的判官等结识,时隔三四年又经过此地,幕中判官有些属于旧相识,故而聚集宴饮,岑参于夜集时写下这首著名的诗作。这首诗是古往今来凉州诗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也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开头二句写凉州夜景,突出月亮生出到高照过程,先照城头,随着升至天空而照满凉州。三四句描写凉州音乐,而且专写琵琶。虽然是边塞,但在明月笼罩之下,能歌善舞的凉州人独爱琵琶,而琵琶的乐音也洋溢着安定祥和的气氛。这两句既写的是边地情调,同时也体现出大唐帝国的繁华安乐的气象。接着“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由满城琵琶集中到宴会琵琶,由前两句的总体感觉写到此二句独特感受,极写琵琶声的动人以至于“肠堪断”。后面六句由宴会的琵琶声而进行宴会的描写。宴会中與故人分别了三五春又来相见,这样的相会既欢畅又感伤。“花门楼前见秋草”写时节的变换,“岂能贫贱相看老”写对于时节变换作者的态度,应该及时建功立业。末二句描写饮酒场面与饮者情怀。“大笑”二字突出欢会之乐,而“斗酒相逢须醉倒”更是将夜宴酣畅淋漓的气氛与夜集者豪气纵横的状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诗歌的表现方法也较为特别,最突出者是四个地方运用顶真的手法,使得诗情一气贯下,顺畅通达。全诗将凉州奇景、边塞风物、幕中人物、时间节序融合在一起,透露出盛唐时期尚武任侠的时代风尚,笔墨酣畅,情辞悲壮。

岑参到了北庭入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后之后,幕中有人出使武威,岑参还作诗送别。其《送李别将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外》诗云:

词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行间脱宝剑,邑里挂铜章。马疾飞千里,凫飞向五凉。遥知竹林下,星使对星郎。

这首诗应该是岑参在北庭使府送李别将之作。时李别将为幕官,又摄伊吾县令,其时又奉使赴武威。这里的“崔员外”应为当时河西节度府中的属官。只是“李别将”与“崔员外”都不详其名。这首诗最值得重视的是开头两句“词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是说李别将是擅长词赋、满腹诗书之人,而这时却奔赴边塞战场。他这样的身份与岑参基本相同,说明当时从军边塞者文士不少。颔联的“五凉”是本是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集中于河西走廊与青海河湟地区,武威就是五凉古都。岑参另有《题金城临河驿楼》诗:“左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

岑参从军出塞,两次经过武威,其背景、时间、心境都不相同。第一次是入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这时他心情郁结,感到事业无成,故而寂寥无奈,表现在诗中也是思乡心切,描写的西域景色也多寓悲情。第二次是入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幕府,因为时事的不同,加以封常清对于岑参的器重,故而诗歌表现的情怀也与第一次大不相同,尽管环境仍然是寒冷和荒凉的,但诗人内心则是热烈而激动的,诗歌的风格也是刚健的,表现的情怀是昂扬的。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文系)

猜你喜欢
安西武威岑参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重任在肩
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绢缘印花草编盒的修复研究
山房春事(其二)
武威觅古
Study of History is Essential
又恨又爱是岑参
要钱还是要命
“基地”大头目被美无人机炸死
又爱又恨是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