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学而导,让游戏效应有效“溢出”

2019-12-10 09:54曹懿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意外干预幼儿

曹懿

【摘   要】沙水游戏是常见的游戏类型,深受幼儿的喜爱。游戏中,教师应顺应游戏过程的自然发展,避免过多干预,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实践证明,游戏中的“意外”情况能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幼儿对材料的探究欲望,提升幼儿的经验运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游戏中应使用言语鼓励策略、隐性支持策略和有效提炼策略,使游戏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幼儿;沙水游戏;干预;“意外”

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形成交往兴趣与交往能力的重要渠道。其中,沙水游戏是常见的游戏类型,深受幼儿的喜爱。对幼儿的游戏过程进行观察、干预、解读能够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和个体差异,从而形成更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游戏中,教师应顺应幼儿自然的游戏行为,让幼儿自主探索,使幼儿在游戏中主动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经验点,并在游戏中提升各项能力,使游戏效应有效“溢出”。

【情景回顾】

在幼儿眼里,沙子魅力无穷,他们对于玩沙活动兴致盎然。一次,在幼儿喜爱的“建造海滩”的沙水主题游戏中,一个黑T男孩在偶然的情形下将兴趣转向了“玩水管”,从而开始了他对“水流变化”的探索之旅。

当日,沙水区里几个幼儿在玩自发性游戏“海滩”。他们人手一把撬棍或铲子,卖力地铲沙、挖沟。同伴A说:“我来挖,挖很深很深的沟。” 黑T男孩说:“我要把这里变成海滩。”游戏中,黑T男孩时而铲沙、时而挖沟、时而通沟、时而冲洗铲子。每当需要冲刷远处的泥沙时,黑T男孩会自然地将身体向前倾、伸长手臂……游戏持续了约十分钟。一次冲洗中,水管突然断水,教师问:“怎么了?看看怎么回事?怎么办呢?”黑T男孩主动跑去水池边找寻原因。他尝试转动水龙头,但还是没有出水;他又跑去水池边,这次他顺着水管找到对应的水龙头,发现水龙头被关小,导致水流不到位而断水。于是黑T男孩开大水龙头,并继续拿起水管投入游戏。

几分钟后,黑T男孩突然说“又没水啦”,这次他很自然地将水管口提到眼前来一探究竟,但不一会儿水管又通水了。断水出水的情况继续出现,到第四次水管断水时,黑T男孩手持水管,使之直立,并观察出水口。不一会儿水突然喷出,喷到了黑T男孩的脸上。这让他十分兴奋,他在水管边上的时间也越来越久。一次,同伴无意将铲子堵压在水管口,导致水花像喷泉一样喷洒出来。这一现象完全激发了黑T男孩对水管的兴趣,他停止了玩沙,探究起了水管。几秒钟后,黑T男孩突然用手指堵住了水管口并将水管斜射,水流开始喷涌而出。之后他用同样的方法玩水管,喷出的水流时而远,时而近;时而急,时而缓;时而冲击远处轮胎。根据按压力度和方向的不同,水流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形状:扁平状、分枝状、射击状、抛物状、花洒状、直线状……黑T男孩在玩水管的过程中先后有同伴来接水和冲洗工具,同伴走后,黑T男孩又开始用手指按压水管玩水,直至结束音乐响起。

【案例分析】

玩沙游戏属于自主游戏的一种,十分受幼儿欢迎。起初,几个幼儿一同进行着预设的“建造海滩”游戏,黑T男孩也沉浸在自己的海滩建筑中。中途由于水管斷水,黑T男孩开始了对水管的探索,而连续六次的断水出水情况激发了黑T男孩对水管的好奇心。他对水管进行探究,从而获得了更深层的探究经验:出水口的形状、大小、方向改变后,水流就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游戏后期,黑T男孩将自己的探究经验运用于游戏中,利用水流的冲击力远距离帮助同伴冲洗雨鞋、工具,给他们的桶里注水等。

一、游戏发展轨迹解读

从沙滩自主游戏到玩水管一系列的变化中,黑T男孩的游戏行为似乎跑偏了,但是游戏的意义却得到了深度激发。

(一)“意外”情况助推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沙水游戏场地中,黑T男孩更多的游戏时间花在用水管冲沟、注水、冲洗铲子上,可以说“管子不离手”。因此,当管子不出水时,他是第一个发现,第一个产生疑惑,也是第一个主动跑去寻找原因的幼儿。这一过程中,黑T男孩并没有求助同伴,也没有依赖教师,而是自己跑到水池边进行探究。然而,此时他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他顺着管子的方向寻找管子端口,从而找到套着管子的水龙头。他发现水龙头被关小了,问题由此得以解决。从寻找水管断水原因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黑T男孩发现问题的敏锐度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而这正是由游戏中的“小意外”促成的。

(二)“意外”情况激发幼儿对材料的探究欲望

水管第一次没水时,黑T男孩自己解决了问题。第二、三次断水出水也未能引起黑T男孩的关注。第四次水管断水时,黑T男孩持水管观察出水口,水喷在脸上,他感到十分新奇,于是开始探究水管。之后,他又发现被工具压住的水管口能喷出水流。随着玩水管游戏的深入,水流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引发了黑T男孩反复观察、探究的兴趣。

玩水管游戏包含着水管口的形状、大小、方向与水流的关系,水流在出水口处受到了外力的作用,因而改变了形状、大小和方向。黑T男孩不会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但从他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已经理解和找到了其中的关系。对于这一个探究点,黑T男孩持续关注了30分钟左右的时间,并一直感兴趣,这是幼儿对外在世界真正感兴趣的最好体现。正是因为该探究是偶尔生成的,它来源于幼儿自身的发现,才使幼儿一直有探究欲望,并且能够全身心投入。

(三)“意外”情况提升幼儿的经验运用能力

游戏进行了30多分钟。在“建造海滩”的过程中,黑T男孩想要冲击远处的泥沙,那时他是通过调整自己的身体,伸长自己的肢体来达到冲击目的的。在后期冲击远处的轮胎或泥沙时,黑T男孩已经能在自由调整身体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水管,从而改变出水口的大小,达到冲洗的目的。

对这一过程进行观察、解读,可以发现黑T男孩已经灵活掌握了如何有效调整身体和运用水管来达到冲洗目的的方法。水流的花样也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单面现象到双重或多重表象叠加,如单一的直射/单一的抛物射—远距离+直射/远距离+抛物射—远距离+抛物射+直射等的灵活转变。每当同伴过来要求加水或冲洗工具时,黑T男孩就会放开按压的手指,让水从水管里自动流出。这样做可以减少冲击力,防止喷湿同伴的衣物,同时也避免由于过大的冲击力造成泥沙从桶里飞溅出来的情况。可见,黑T男孩已经在游戏中探究到许多经验,并能在后续的游戏中进行运用,其经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反思:游戏支持性策略分析

在黑T男孩的游戏行为出现“偏差”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进行干预,反而为其探究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支持其自主探究,引导其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其天性得到满足,潜能得以发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以下游戏支持性策略推动幼儿对游戏进行自主探索。

(一)言语鼓励策略

黑T男孩与同伴在游戏中撬沙、挖沟、注水,但中途突然断水。此时教师用“怎么了?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办呀?”等言语,支持和鼓励幼儿自主寻找问题,无意间进行了引导。游戏中,教师应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多给幼儿创设一些解决问题的空间。

(二)隐性支持策略

整个游戏中,教师只有在幼儿初次遇到问题,即“管子没水”时给予言语上的提示,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支持幼儿的游戏发展。在后来的游戏中,当幼儿多次遇到问题,教师都没有介入,也没有用无意义的提问打断幼儿的探究。这使得幼儿的探究一直朝着自己的兴趣发展,使其探索欲望不断增强。黑T男孩在游戏中累积了对工具的使用经验,了解了按压力、按压点与水流的关系。这些内容不是教师要求幼儿掌握的,而是幼儿自发探究获得的。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的:当幼儿好奇地摆弄物体,探索物体和材料,试图通过各种动手动脑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时,正是幼儿“好探究”的表現。

(三)有效提炼策略

当游戏结束时,教师应选取有价值的点,组织幼儿结合自己的游戏经验和游戏经历进行分享。教师要充分发挥交流分享的作用,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推动游戏的不断发展,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提升。游戏后,黑T男孩在介绍自己的游戏时,水管和水流的有趣变化是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也是之后幼儿进入沙水区展开游戏的动力。另外,教师也对幼儿的游戏经验进行了有效的梳理:按压水管口,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怎样让水飙得更高、更远?帮同伴冲洗工具、雨鞋时为什么要放开手指?……由此,黑T男孩在游戏中探索到的经验得到了梳理和提升,能为日后的游戏服务。

在“追随幼儿、尊重幼儿”的游戏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应学会全面解读幼儿的游戏。正确地解读和支持幼儿的游戏,能够使幼儿在玩沙游戏中主动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经验点,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解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反思能力,从而真正发挥玩沙游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幼儿园   313000)

猜你喜欢
意外干预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