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哨芒果生产看东风农场产业调整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

2019-12-11 23:32王卫疆
热带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芒果农场管理

王卫疆

(景洪市东风农场管理委员会,云南景洪666123)

2010年后,东风农场全面进行深化改革,推行全员式普遍家庭承包,原来农场内部完整的橡胶生产链无形中被“肢解”,农场、胶厂、胶农各自为阵,引种、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严重脱节,农场丧失了生产经营权,维持农场正常运转的完整资金链断裂。近年来,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持续低迷,胶农收益大幅降低,返贫现象逐渐显现。

为寻求解决东风农场存在的问题,加快形成东风农场新的产业增长点,东风农场党委根据《关于强化改革举措落实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西发【2015】9号)及《西双版纳州农垦局<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农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西垦发【2015】31号)文件精神,自2015年起全面启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实施以东试早柚种植为主,其它优质特色热带果蔬种植业、养殖加工业并进发展的产业,以实现“三年打基础,十年见成效”的战略目标。同年10月,前哨芒果基地完成定植,通过近3年的抚育管理,到2018年7月实现第一批果实上市销售,完成了农场党委提出的基础目标。虽然产业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运行中的组织管理、产品、技术、资金仍存在诸多难点,究其原因,还有着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

1 前哨芒果基地基本情况

1.1 基地建设

前哨芒果基地面积有20 hm2,共定植11412株,其中金煌芒8462株、金凤凰芒1100株、鹰嘴芒1100株、奥芒650株、胭脂芒60株。基地建有600 m3钢筋混凝土水池2个及灌溉网,700 m3拦水坝1个,工棚6个,林间路2670 m;防牛水泥桩852根,围铁丝网17892 m。截至2018年7月30日止,共完成投资293.3万元,形成固定资产130.6万元,建成水、电、路、灌溉网配套齐全的芒果园。

1.2 抚管生产

前哨芒果基地由农场全额投资建成。生产抚育管理和技术依托《芒果生产栽培技术规程》要求,围绕主种和特色芒果品种生物学特性,兼顾试种芒果品种观察,认真制定作业工序并贯彻执行。生产管理中,通过对果园土壤改良、水分及肥水管理,有利促进了苗木生长;病虫防治采取绿色防控技术,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使果园整体病虫害控制取得较好效果;针对芒果丰产树型的要求,通过整形修剪技术,合理布置主枝、副主枝、枝组的数量及方位,在较短时间内形成166.7 cm×178.9 cm的丰产树冠。2018年7月,前哨芒果基地实现销售芒果31.2 t。

2 基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现行体制不完善,造成果园经营难度极大

体制改革后,农场的企业主体地位及经营权丧失,成为公共服务化的政府派出机构,全面履行社会化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使农场不再致力于经营管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在致力于增强社会化服务管理能力。原企业管理体制改变、经营机制消失,使农场三级干部管理组织同时面临管理体制转换,由主抓生产经营变为社会化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局面,其结果表现为农场、分场、生产队失去了经营发展的方向,各项生产管理的措施和经营目标难以落实和完成。

当前不完善的机制包括运行机制、经营机制、动力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反映到农场产业调整—种植水果的项目上,表现为管委会、农场、分场、生产队整体联动执行力不足,岗位功能职责缺位,工作措施、方法不多,干部自信心不高,怨气重,个别领导干部甚至阻碍正常的生产管理,负面影响大;分场干部的思想认识上普遍缺位,没有把项目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认识提高到企业化改革的大局中,分场只起到协助、帮助的作用;反映到农场工人上,表现为不信任、不配合,不主动参与;反映到生产物资购置上,就是审批多、采购手续复杂,不符合生产及防治病虫害的要求;反映到基地建设上,就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效果不佳,增产不增收,造成果园管理难度极大。

2.2 种植水果所需技术欠缺,花果期管理不当

2018年前哨芒果基地虽然实现了第一次上市销售,但从芒果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的病虫害防控技术落实上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①花期、小果期蓟马防治效果较差,出现果蒂受害;②白粉病、疮痂病、角斑病防治不及时,出现果面大面积黑斑;③未能针对不同芒果品种的物候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时用药;④异常阵性大风或冰雹灾害后的处理措施滞后,造成病虫害大量发生。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①基层专职技术员负责项目多,造成病虫害发生观测不及时,工人杀虫喷药质量较差;②购买农药品种单一,病虫害防治经验不足;③芒果谢花露小果时对药品浓度、药品品种使用时间掌握不到位,出现果面灼伤;④异常天气危害后未能及时上报和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影响后期果实生长。

2.3 管护和销售滞后,难适应农场产业发展的需要

农场大包大揽下主导的芒果产业一是限制了分场、生产队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加大了生产成本开支,效果不佳;三是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这与私企个体种植户相比严重滞后,反映到水果产品的管护和促销上更为突出,私企个体种植户从水果开花结果、成熟销售都有专门的人员企划宣传,员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而农场在这些方面就表现明显不足。

截至2018年7月,前哨芒果基地销售芒果为预产(估产)量的50.4%,销售群体主要为农场干部职工,芒果销售困难及未能实现90%以上预期产量的主要原因:一是除全国性芒果丰产和市场供大于求外,还在于自产芒果果相较差,销售期(6-7月)受果实蝇危害造成大量落果、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并造成重复危害,市场销售反映差;二是芒果果实生长期间受多方技术和分场行政指挥的干扰,造成现场专职技术员及抚管工人无所适从;三是未能形成完善的工作激励措施,干部和工人工作积极性不高,正常管理工序难落实,难适应农场产业发展的需要。

3 发展建议和思考

总的来看,当前芒果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表象问题实质上是农场改革不彻底,体制不全、机制不活所致。结合当前进一步深化农垦农场改革,建立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企业,在明确企业“干什么”、“怎么干”,笔者针对当前产业调整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思考:

3.1 完善体制,建立有效的机制是关键

企业是取得法人资格,能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经营实体,具有独立核算职能,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原东风农场是以天然橡胶生产为主业的国有农业企业,有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促进商品生产活动的机制。然而,在农场实行属地化管理并推行全员普遍家庭承包后,由于机制不够健全,现有农场丧失了企业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权,原来完整的生产链及资金链断裂,橡胶林木资产也在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中被无情掠夺,超耗皮、超深度割胶现象普遍,农场长期形成的技术优势完全丧失。

实践证明,行政化的农场最终要失败,机制不活的农场终无生机,只有站在国家赋予农场新的历史定位中,重新确立农场的企业主体地位,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建立起促进企业发展的运行机制、经营机制、动力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激活农场内部造血机能,重建起企业完整的生产链和资金链,让企业运作良性循环,让组织管理、产品、技术、基地、资金在企业建设中迸发出无限的火花,才能推动农场各项产业健康发展。

3.2 推动多种形式的承包或组建联合经营实体,盘活产业项目和土地资源

农场推动实施以东试早柚种植为主,其它优质特色热带果蔬种植业、养殖加工业并进发展的产业,其目的在于增强农场内生动力、发展活力,为企业职工群众拓展就业空间和增加收入创造条件。而现实的状况是,农场水果种植难以在短时间内增效来缓解农场资金紧缺的局面,还需不断地投入,这与农场目前整个缺收断粮局势形成巨大的矛盾;农场内人力资源丰富却不能融入产业发展,不少职工群众对单位的产业漠不关心,这是极其不正常的思想变化。

如何避免农场在独资的水果产业发展中大包大揽,增加生产成本,抑制干部职工群众劳动创收的积极性、主动性,盘活产业并实现干部职工群众及企业增收、增效双赢的目的,这需要从农场企业改革的方向出发,当前可考虑采取如下承包经营的办法:

一是对农场干部职工及基层自治性合作社,采用农场套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农场+基地+家庭农场(合作社)”的管理形式,通过家庭(合作社)组建小农场承包,或种植品种相同的产业单位组建成联合经营的实体,与农场建立经营面积或产果量(估产)承包经营关系,按市场状况,合理确定包交农场费用(按30%∶70%的比例分成,大头归家庭农场或实体),或通过3年结清(30%、30%、40%)农场前期建园及抚管期的投入,按生产投入期和生产效益期分别计算缴纳土地使用费,并负责农场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农场不干涉承包方的所有正常经营活动;

二是对场外企业和资金,采取对外公开招租的办法实现对水果产业的管理,通过结清农场前期建园及抚管期的投入,按中标方的投标价格,逐年缴纳承包费用,或通过3年结清(50%、30%、20%)农场前期建园及抚管期的投入,按中标方的投标价格,逐年缴纳承包费用,并负责农场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农场不干涉承包方的正常经营活动。

3.3 重视技术支撑,建立有为的技术应用和人才机制

技术是支撑企业竞争与发展最大的原动力。但近10年农垦农场改革的不彻底使得原来完善的热作专业技术组织被严重弱化,技术规程执行、常态化的技术培训学习、技术人才引进及传帮带工作难以开展,新技术、新知识普及更新慢,难适应产业调整发展的需要。这样的企业既不经营,又无强大的专业技术支撑;既引不进人才,更留不住人才;既缺资金,又无新鲜血液的补充,其开展的产业前景是岌岌可危的。

要认清农场企业化改革的方向,明确农场企业化改革的目的,更要清楚企业发展经营的基础及要素,企业做强、做大靠的就是强大的技术支撑。因此,有必要重筑农场技术组织,发挥技术在企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建立企业招用人才机制,让更多有才识、有抱负、懂经营的技术人才涌现在企业建设的各个环节;让更多实用、管用的技术和产业推动企业发展和实现干部职工群众增收;让技术、人才和组织在强企、壮企、活企中迸发出无限活力。

3.4 深化改革,营造有活力的发展环境

企业要发展,关键靠人,没有齐心合力的团队群体,企业走不了,也走不远。虽然近年政府化的农垦改革导致农场经营权一时丧失,但农场整体组织机构较全,还是一支能战斗的力量,还能带领职工群众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农场职工群众的文化素养高于乡镇农民,但当前的生存意识、整体意识、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的能力却已低于乡镇农民,现有的土地、林木资产承包还难以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农场企业化改革的中心不能只是在以管资产为主的管理,在明确农场企业主体及经营权的同时,更要从实现干部职工群众普遍增收上下功夫,寻找项目搞活林下经济,盘活土地资源,鼓励资源禀赋相近或相同的家庭农场灵活采取股份合作、产业联盟、租赁经营等方式兴办休闲山庄、种养殖基地、观光旅游等产业,让商机和捕获商机的能力在干部职工群众思想中生根发芽,增加家庭经济增量,最终形成农场、分场、集体、个人多元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干部职工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总之,在国家《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新的精神指导下并结合农场新的历史定位,适度推进农场橡胶产业结构转型调整是符合农场实际需要的;鼓励职工群众组建合作性组织开展多种农业经营活动是有益的;要鼓励、扶持农场创业青年和社会创业人士到农场辖区创办企业,重点培育农产品、水产品、饲料、轻工等多种生物资源深加工业。唯有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建成支撑企业发展的产业,也相信农场产业发展明天会更美好,企业化改革后的农场会蒸蒸日上的发展。

猜你喜欢
芒果农场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农场假期
我才不要穿
农场
小洞会“咬”人
小洞会“咬”人
一号农场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丰收的农场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