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和斗争中实现中国人权进步(社评)

2019-12-11 04:16
环球时报 2019-12-11
关键词:建设性斗争人权

星期二是世界人权日,今年是美国和西方世界近年来攻击中国人权最猛烈的一年。他们对中国的人权描述已经成了一个闭环,由他们的价值观主导对中国的认识,实际情况和中方的阐述都进入不了这个闭环。

比如西方舆论围绕新疆教培中心的叙事方式从一开始就高度固化了,新疆必须那样做的现实原因和教培中心所起到的良好效果,都不被西方那些舆论的叙事主体所接受。他们一直在进行道义批判,而这期间新疆局势却成功实现了扭转,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实现人权的社会基础平台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善。

再比如香港“修例风波”爆发伊始就并非人权问题,但美英等国也从人权角度定义香港愈演愈烈的骚乱,将华盛顿的地缘政治图谋披上道德的外衣,中国社会自然无法接受。

这一切严重打击了中国与西方开展人权交流的积极性,中方只能以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工作重心,对西方的人权攻势进行抵制。

客观说,中西的人权价值体系有各自侧重点,但它们并非截然不同甚至对立的。搞出这么多摩擦甚至对抗,更多是政治原因导致的。而在这方面,西方的确要承担大部分责任。他们太以自我为中心,不肯承认十几亿人口大社会发展人权的逻辑和路径很难西方化的现实,而且美国等国家还把人权问题当作外交及地缘政治杠杆来使用,总之他们缺少对中国在人权对话中的基本尊重。

中国社会并不拒绝美西方的大部分人权理念,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逐渐理解了,对那些人权标准的优先和绝对追求在中国不现实,搞不好它们就会产生冲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副作用,而实现持续的发展是改善人权的前提条件。

中国是希望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西方强调的那些人权协调推进的,实际上西方势力客观上对中国的这种均衡发展反复进行了骚扰。他们否定中国的主体性人权建设,总是把他们的人权观套在中国的具体事情上,进行极其夸大的张扬,迫使中方与之开展斗争,以求在这种斗争中形成围绕人权问题的再平衡。除了冷战时期中国与美国和西方共同战略利益很突出的那些年,美国和西方的主流舆论几乎年年都在抨击中国人权情况“又恶化了”。但这种批评是反常识的,它们在中国人的感受中是非善意的,有找茬同中国过不去的意思,所以这些对中国人权的批评受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反感,中国人普遍对它们不买账。

在美国明显把对华人权攻击作为主要施压手段之一的当下,中国社会看来更难从西方的人权施压中获取一些建设性的东西。本来应该是对话,但双方在人权领域的碰撞越来越“斗争化”,这显然不以中国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过我们在此还是要提醒中国社会,美国和西方一些势力的确来者不善,但我们要保持不掉入他们说什么我们就反着来的模式。中国社会要坚持人权的全面发展,尽量不受西方的干扰,我们该推进的人权进步,无论西方极端势力说了什么,我们都需继续推进。有些对人权的限制不能做,西方是什么态度也不能影响那些事情本身的性质。

要看到,中国人权建设的大环境非常复杂,外部干扰因素层出不穷。我们不能迎合西方的人权标准和关切重点,而必须立足于解决中国人自己最紧迫的人权关切。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民生及公平制度的构建肯定是中国人权建设的主体。同时我们的人权建设不可能与西方的人权价值体系是对立的,双方应是交叉的关系。

在人权领域,中西方能够走向建设性交叉关系吗?我们的理解是,这样的建设性恐怕要更多通过斗争的方式来实现,即形成那样的一种境界:在摩擦和冲突中实现双方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猜你喜欢
建设性斗争人权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如果被无端指责,该咋办
以建设性新闻理念推动广电媒体转型
建设性新闻实践中值得注意的几个关系
在斗争中走向胜利
领导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我国发表《201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8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
艾滋病之役
言论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