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0°中国行生死墨脱路

2019-12-11 10:00杨中根
人民交通 2019年17期
关键词:墨脱莲花隧道

杨中根

若我是莲花遗世而独立,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若你是莲花,当你站在佛祖面前,你就是我的莲花。

——仓央嘉措

墨脱,曾被称作莲花隐藏的圣地。如果不经历艰辛的路途,如何能够抵达美好的地方。神秘的象征。它所发生的意义,是一种指引。

——安妮宝贝(庆山)《莲花》

墨脱,是最有神秘色彩的地方,那里隐藏的一切,等待着我们一起去发现。

——南派三叔《盗墓笔记》

如果说,西藏是这个世界最神秘的地方,那墨脱就是神秘的核心。

——何马《藏地密码》

从未见过这样的美景,瞬间使辞海的形容词空缺;从未穿越过这样的森林,原始如同神仙境地。

——王颖洁《徒步墨脱生死路》

墨脱——一块令人魂牵梦绕的净土,一朵开在空谷中的幽兰。

入目之物,皆非尘俗;开天之景,如若仙境。很多人知道墨脱,源于《莲花》、《盗墓笔记》等文学作品,书中那个神秘莫测,世外桃源之地让人心神向往。墨脱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麓,关于它的传说不计其数,而墨脱当地的景色,亦如它的名字般,神秘而倾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自南向北源源不断输送水汽,山顶白雪皑皑,雪线下森林茂密。云遮雾掩中的水光山色、飞瀑流泉、珍禽异兽,引人入胜,有“西藏西双版纳”之美称。

墨脱的美,世所罕见。但墨脱的险,世所未见。

因为地势隐蔽,墨脱又被称为“隐藏在云雾、雪山、密林中的人间绝域”、“地球上的最后秘境”。互不相让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在青藏高原东南部,造就了让人魂牵梦萦的雅鲁藏布江。蜿蜒的巨龙绕着海拔7787米的南迦巴瓦峰作了一个举世无双的马蹄形大拐弯,在墨脱轰鸣而下。

作为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从前去墨脱,必须翻雪山、攀峭壁、穿密林,用自己的双脚长途跋涉、步步丈量。通往这天堂般美丽地方的道路如同炼狱,江两岸山壁陡峭,深谷中江水汹涌,许多路段是在峭壁上凿成的天险,一面是陡峭的山崖,一面是万丈深渊;山口处不分冬夏都是白雪皑皑,沿途是猝不及防的雪崩、骤雨、飞石、泥石流诸多艰险。

但就是这样一个美丽与危险并存的地方,牵动着无数朝圣探险者的心。

最美的背影,墨脱路上的背夫

墨脱县的西、北、东三面被喜马拉雅山和岗日嘎布山阻隔,在墨脱历史上,传统的进出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米林县派镇,翻越4200米的多雄拉雪山垭口经,拉格、汗密,背崩至墨脱,沿途需要四天,另外一条,从波密县扎木镇,翻越4700米的嘎隆拉雪山,经80k,最后到达墨脱,全程需要5天。因大雪封山,墨脱每年的11月到次年6月与世隔绝,只有夏季的几个月才能勉强通行,在公路修通之前,背夫就是墨脱与外界相连的唯一桥梁,全县的物资都得靠人力背夫这一种运输方式。在短短的通行期,一批又一批的背夫,爬雪山,穿密林,成为墨脱路上靓丽的风景。

——背夫除了有藏族、少数移民的汉族,还有门族族人。

墨脱,在藏传佛教经典中称“博隅白玛岗”,意为“隐藏着的莲花”,相传九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遍访仙山圣地,到了这里发现此处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有圣地之象,遂在此修行宏法,并取名“白玛岗”。《甘珠尔》藏经里称“佛之净土白玛岗,圣地之中最殊胜”,传说这地方粮食堆积如山,取之不尽;肉食各取所需,用之不竭;虎骨、麝香、雪莲、灵芝俯拾即是,山珍野味、香甜果品应有尽有,还藏有打开通往极乐世界神门的金钥匙……

宗教传说增加了白玛岗的神秘感,这里成了区内外远近闻名的朝拜圣地, 于是18世纪后期,门隅和达旺地区的门巴族怀着对于“莲花圣地”的宗教幻想,北越喜马拉雅山,再沿雅鲁藏布江往东转南,东迁白马岗(即墨脱),使墨脱成为门巴族的聚居地,最早的移民已有12代人,最晚的也有8代人。

藤背篓是门巴族背夫特有的工具,背篓的绑带设计可以让大宗物件放进去,除此之外,还配有一根系在额头的藤条,清末的《西南野人归流纪》就曾记载了这种背法——顶之而行。身背100多斤货物的背夫健步如飞,穿梭于险道之间,为生存在墨脱的人带去生活物品。

——背夫不仅艰苦耐劳、任劳任怨,诚实无欺品行更让人敬佩。

当地人对背夫很信任,背夫除了运送生活物资,政府的报纸、信件,红头文件也得在开山季送进墨脱,甚至官员的工资也由他们背进墨脱。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古风还停留在这里。在翻山的过程中,他们会在中间崖洞下面放锅和一些粮食,如果后面去的人,没有带够粮食,就可以架锅煮东西吃,长此以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背夫每一次的出行都面临着生死的考验。

四川省作家协会的作家兼摄影家王强,在探险墨脱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个背夫。

他来自四川,最早修路时来到这里,与一位美丽的门巴族女子相识。自此,他就留在这里,成为了背崩乡的女婿,全村的父老乡亲,排着队亲吻他的额头。他的岳父是当地有名的背夫,为别人背了一辈子的东西,现在早已不再当背夫,但在女儿结婚前,他決定为自己女儿背一次,背自己女儿的嫁妆。在全村喝酒、唱歌的喜悦氛围中,他出山当背夫了,准备背回女儿嫁妆就结婚。但到第十天,等到的不是嫁妆而是噩耗。一对背夫路过这儿时,说有个人从虎口崖摔下去了,背篓里都是花花绿绿的东西,问是不是这个村的,村里人一听,就知道是她父亲。于是赶快赶去,但人已经没有呼吸了。这个四川小伙就留在了那里,结婚,成为了一名背夫,他的妻子则做了一个小背篓跟着他,也成了背夫,不管路有多艰辛,他的妻子都和他一块儿走。

背夫是墨脱人的缩影,他们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与自然天险作斗争,在这片隐蔽的圣域中开拓他们的人生。

背夫作为连接墨脱与外界的桥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自然天险面前,他们是那样的无助,每年背夫的队伍里都有人倒下,永远的留在这条生死路上。何况,由于长期的交通不便,墨脱县的积极社会发展严重受限,1993年,当地群众才见过第一辆汽车,“刀耕火种”仍是主要的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也处于全国最落后的状态,由于道路不通顺,物价也是水涨船高,一条鱼要150元。所以,修路通车成为了所有墨脱人的心愿,也是墨脱人通往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

坎坷的墨脱路,难舍的墨脱情

自墨脱解放以来,政府就制定了墨脱修路的计划。

墨脱北部被喜马拉雅山阻断,道路险阻,与印度相邻的南部却一马平川,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墨脱修路的重要意义。

但墨脱的路一直修,一直断。

20世纪90年代,全程141千米的扎墨公路(波密县扎木镇——墨脱)建成,但这条耗巨资修成的公路只坚持了三天,开进过一辆汽车就宣布报废,而这辆车开到墨脱后就成了永久的“文物”。公路上长满了灌木和杂草,许多路段路基已坍塌,有的地方已成了巨大的滑坡面,路上架设的桥梁仅剩下一些锈蚀的钢架。

——墨脫公路为什么如此难修?

《了不起的中国制造》里一位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的博士给出了答案。

墨脱所处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正是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的地方。在这里,印度板块撞向亚欧板块的底部并下切,造成喜马拉雅山脉隆起的同时也造成了地层大规模的撕裂,同时还形成了一整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在墨脱境内,地层发育了一系列的区域性断裂,穿过墨脱公路的断裂达到6条之多。在这里,新的构造运动持续进行,地壳的强烈隆起、急剧下切、垂直抬升与水平位移共同作用,使得地震发生极其频繁。

这里每年的有感地震多达数十次,2级以下的无感地震几乎天天发生。1950年,这里就发生了里氏8.5级强烈地震,能量比汶川地震还要高一倍,震中人口死亡率达到了90%以上。

频繁的地震和密集的断裂带使得这里的地质环境破碎不堪,而墨脱特殊的气候条件则加剧了这种破碎。在墨脱,每年的5-9月是雨季,3000-4000毫米的降水在这几个月集中倾泻下来。

相比起来,中国著名的湿润地区长三角,年降水量也只有1500毫米左右。丰富的降水不仅会造成洪水灾害,而且会导致岩石裂隙、土体中水位剧烈升高,排泄不畅,进而产生较大的动水压力使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发生大范围的崩塌。

在雨水的冲刷下,墨脱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山体滑坡。几百万年不间断的滑坡使得这里的地表布满了滑坡堆积体。这些土石混杂、高度风化的堆积体十分松散,厚度与硬度也极不稳定,在上面修路,质量难以控制。

由于季节性降水,这些吸水性很强的土体会随着季节变化时而饱水,时而干燥,修好的路面就会发生难以避免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破碎,进而无法通车。

墨脱公路就是如此的难修,但通车的需求又是迫切的。为此,工程师们定下了“先通后畅”的基调,先把路修好实现个别时段的通车,再逐步修理完善,争取延长通车天数。

——突破重重障碍,打通嘎隆拉雪山隧道

嘎隆拉雪山是修路过程中“卡脖子的一只手”,是墨脱公路的先期工程,是必须穿越的山脉。旧的墨脱公路从山上通过,穿过嘎隆拉山口,除了7-10月份冰雪消融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公路均为冰雪覆盖,无法通车。为此,工程师们决定在山中修一条隧道以代替盘山公路。然而,在雪山中修隧道并非易事,嘎隆拉隧道地形地质极其复杂,有“隧道地质病害百科全书”之称,尤其是在地震带中,万一穿过了未知的断裂带,一旦发生地震,隧道就很容易发生破坏。

针对自然条件恶劣,工程地质复杂的情况,工程勘测采用了 GPS、航测遥感、CAD集成技术、高分辨率IKONOS卫星影像测绘地图、1m立体像对和1:25000航空立体影像的多级工程地质遥感勘察等多项国内、国际高新技术提高勘察质量,确保工程设计建设方案的科学实施。

为了修好这条隧道,武警交通部队调集近百台(套)国内最为先进的钻探和掘进设备,采用管棚注浆、混凝土抗冻融、高原断层施工、震区深层灌注等12项施工工艺,成功突破了11处大断层和冰川泥石流堆积体。

在高原修建隧道,很多原本普通的问题都会变得很严重。比如隧道透过岩石裂隙渗水,由于高原温度低,水体容易冻结,从而对隧道衬砌结构带来冻胀破坏。夏季或白天阳光直射时,冻结融化会使围岩形成浆融圈,这会对隧道的洞口及内部结构造成严重破坏。此外,由于项目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上修建,气压低,人员很容易缺氧,因此高原修建工程对人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很高。依靠丰富的工程经验,项目部成功地解决了高原隧道的种种问题。

2010年12月15日,3公里长的嘎隆拉隧道贯通,原来四个多小时的山路只需4分钟即可穿越。更重要的是,嘎隆拉隧道将墨脱公路的通车时间从3个月提高到了8个月,只要山南不下暴雨,通车就没有问题。

2013年10月31日上午11时,墨脱公路举行通车仪式,在原墨脱简易道路的基础上整治改建,新建桥梁29座、涵洞227道。先后跨越波斗藏布江、金珠藏布江、西莫河等6条江河,经嘎隆寺,以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经米日和马迪村到达墨脱县城莲花广场。路线全长117公里。正式"摘帽"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的历史,墨脱人民也将不再因雪山阻隔而远离世人的视线。

生死墨脱路,戍边军人的热血坚守

2013年10月31日,墨脱县虽然正式对外宣布通车,然而边防巡逻路依然不通车,墨脱之路已经让人望而生畏,然而,驻墨脱部队的巡逻路,比进入墨脱的路更加艰难,除了部队官兵,少有人涉足,戍边军人的巡逻路也成为了真正的“生死墨脱路”。

巡逻点均分布在亚热带雨林深处的无人区。巡逻没有路,全靠手和脚。巡逻一次,最短的要3天,最长的需要15天。一路风餐露宿,一路战天斗地。钻密林,攀绝壁,过塌方,淌冰河,喝溪水,啃干粮,住狗熊窝……巡逻官兵不仅要遭受蚂蟥、毒蛇、毒蜂的袭击,还要提防随时可能发生的泥石流、山洪、雪崩等自然灾害。每走一次巡逻路,都是对官兵身体、意志的考验,更是对官兵生命的考验!仅和平时期,就有20余名官兵在“杖剑守边关,身死报国殇”的誓言中献出了生命。

在林芝军分区有一份不断增补的《墨脱军人档案》。这里记载的,既有巡逻路上的“死亡笔记”,也有美丽墨脱的“戍边故事”。

焦大银,三连战士。1975年6月,焦大银与连队战友一起巡逻。在经过一处密林时,突然受到3条毒蛇攻击,焦大银当场牺牲,享年19岁 ;

姚林,二连战士。1987年9月18日,姚林在巡逻途中腰系保险绳为巡逻队探路,被巨浪卷走,享年18岁;

饶平,一连班长。2004年7月7日,饶平随连队战友一起巡逻。当行至一处陡坡时,突然发生泥石流。饶平奋力推开不知所措的战友,自己被无情的泥石流吞没,享年24岁;

……

53年间,先后有20余名墨脱官兵牺牲,大部分是牺牲在巡逻路上的,大都还没有来得及结婚生子。然而,一批又一批的官兵又坚定地走上了巡逻路,誓死捍卫着这片土地。

“宁丢自己一条命,不丢祖国一寸土。”53年来,一代代驻墨脱官兵在塌方、雪崩、泥石流频发、毒蛇、蚂蟥、毒蚊肆虐的边防线上,徒步巡逻1000余次,30多次胜利完成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尊严的重大军事行动。

面对残酷自然环境的挑战,林芝军分区驻墨脱官兵忠诚履行历史使命,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捍卫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致敬墨脱军人!生死墨脱路,见证着他们的热血坚守!

猜你喜欢
墨脱莲花隧道
云莲花灯
莲花湖『变身』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莲花岛:清净与欢喜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墨脱:揭开“莲花圣地”的绝美面纱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treefrog from Medog, southeastern Tibet, China (Anura, Rhacophoridae)
浅谈墨脱茶叶的合理发展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