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武汉市交通运输业改革路径及对策研究

2019-12-11 10:01叶浩
人民交通 2019年21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交通运输业供给侧改革

叶浩

摘要: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将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和大方向,而交通运输业作为承载国民经济命脉的主力,其供给侧改革将会受到强烈的关注。本文主要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出发,分析当前武汉市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路径,并针对性的制定对策,确保武汉市交通运输业供给侧改革的顺利。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交通运输业;改革路径;解决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做出的重大判断。

新常态大环境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整合提出了全面性和广泛性的要求,促使资源优化配置,新旧动能转化也提出了要给予发展新动能、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这些都赋予了交通供给侧改革新的使命。

其次,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交通运输业也成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出行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拓展了人们的出行距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当前智慧互联实时信息输送且已快速渗透至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铁路、航空等各个交通领域。互联网、大数据、数据融合正在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文认为,供给侧改革都必须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最基本的实际情况出发查找潜在问题。但是改革并不是对旧事物的全面否定,而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改革不符合当前实际的旧事物,扶植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新事物。供给侧改革也并不是简单的重新拼凑、重装改组,而是在把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调、增、补”“久久为攻”。而本文认为当前武汉市交通运输业供给侧背景下的改革首先应该了解当下现状、分析潜在问题然后在问题导向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革策略,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1.武汉交通运输业改革发展概况

1.1武汉交通运输业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不断变化和武汉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变化,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驱动力和作用力持续减弱,传统需求侧管理和刺激需求已经无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

另外在较长一段时间之内需求侧管理中消费与投资之间存在着不均衡的状态关系,导致了以需求侧为重点的经济结构的不均衡,有效需求不足所导致的供需结构错位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绊脚石,所以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一带一路”战略化部署的需要也要求武汉市交通运输业尽快尽早进行供给侧改革。

1.2武汉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

截止2017年數据显示,武汉市可提供客运、货运能力分别是1.6亿人/年和3.5亿吨/年,驾培能力和维修能力分别是45万人/年和2570万辆/年,综合性能检测能力42万辆/年、就业岗位52.4万个,行业发展势头欣欣向荣。武汉市的客货运都比较发达:2017全年完成客运量29950.30万人,同比增长2.65%;旅客周转量1244.75亿人公里,同比增长7.57%;货运量57271.17万吨,比上年增长14.58%;货物周转量3360.19亿吨公里,增长9.01%。

1.2.1交通运行态势分析

交通运输生产总体健康,结构呈现分化:铁路客运平稳增长,货运下降明显,公路货运稳步增长,客运市场萎缩,水路货运小幅下降,港口吞吐量逆市上扬,航空客货运量双增长,旅客吞吐量明显缓慢。交通运输投资高位运行,稳增长作用明显: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投资大幅增长,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对比国内一线城市和同类型城市对外运输构成,武汉市铁路客运和公路货运优势明显,航空运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骨架系统日趋完善,轨道交通骨干作用进一步凸显,过江通道流量大幅增长日流量突破120万辆,机动车总量持续增长即将突破300万辆,社会物流总额增长迅速,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达到1208.96亿元,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1.1个百分点,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前列。

1.2.2机构改革现状

交通运输委员会与武汉市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职能有部分交叉,组织结构呈现部分失衡现象,不利于解决当前交通运输领域供需失衡产生的各种矛盾核问题,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也不适应当前正在展开的供给侧改革战略的实施。机构改革的需求迫在眉睫,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职责权限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权责体系,构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机制。

针对存在的问题,当前市政府改革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据武汉市级机构改革方案部署和要求,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更名为市交通运输局。1月28日,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正式挂牌。此举标志着武汉交通运输机构改革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1.2.3政策实施现状

在《武汉市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武汉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深化“三去一降一补”,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优化融资方式,防范债务风险。交通运输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方向主要是: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支持汉新欧铁路专线、江海直达航线和电子口岸建设,以阳逻港、汉口北铁路物流中心、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铁水联运示范项目为重点,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国企分类改革力度,着力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加大国企重组整合力度,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高资源调配力度和使用效率,持续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完善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大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力度,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提高要素配置能力和效率。

加快推进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改革。制订武汉市关于政府配置资源创新方式的实施意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制订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工作实施方案。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建设多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组织、“一单制”全程运输服务,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加快武汉物流交易所、武汉航运交易所建设,搭建面向社会的“1+8+N”服务平台。降低营运车辆技术管理成本,规范和降低市域道路收费,切实落实老旧船舶更新补助政策。

1.2.4 未来发展规划

“十三五”规划投资为4567.53亿元(含轨道交通规划投资2369.61億元)。截至2018年6月底,预计完成投资1867.07亿元(含轨道交通投资1031.97亿元),约占规划投资总额的40.9%。

针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规划有以下方面:

(1)积极推动规划建设武汉至杭州高铁,争取沿江高铁、武汉至福州、武汉至青岛、武汉至贵阳高铁纳入国家相关规划,2019年开工建设武西客专武汉直通线项目(含新汉阳站)。

(2)加速武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全面推进武汉天河机场扩建工程,开展机场四期和第三跑道规划研究。加快通用航空发展,全面建成汉南、蔡甸等通用机场。

(3)建成三阳路过江通道和杨泗港长江大桥等2座过江通道。

(4)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启动第四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项目,力争每年开工2条线路。建成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

2  武汉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中的发展概况进行分析武汉市交通运输业当前发展,发现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

(1)综合运输体系不合理,成本比例失衡

公路货运量在全社会货运中占比过高,2017年武汉市全社会货运总量为57271.17万吨。其中,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量所占比例分别为12.19%,61.08%,26.70%和0.03%。公路货运量占比高达61.08%。从结构上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公路货运量较大,铁路货运量少,比例严重失衡。

武汉市铁路运输能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通达性不高,无法达到无缝衔接,且运量大、成本低和能耗低的优势未能全面发挥。因此公路运输替代了部分铁路运输,承担了大量的大宗物资中长途运输任务。但是公路运输存在着超限超载以及恶性竞争的问题,所以造成铁路的运价和公路的运价倒挂,降低了彼此之间的比较优势。

(2)综合运输组织化水平有限,服务力量尚需增强

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交通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通路和信息终端传递效果不明显,多种交通运输服务方式融合有待加深,交通运输网络缺乏完整性和规模化,综合多种原因导致武汉交通运输业发展“大而不专,大而不快,大而不强”。虽然阳逻港的铁水联运示范项目已经投入试运营,但总体来讲武汉港整体的联运能力相比国内大港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基础设施衔接不畅,短板效应明显

多种运输方式规划建设不合理、统筹协调调度力度不够,枢纽站场、集疏运组织体系不完善,导致“连而不畅、邻而不接”的问题突出,跨方式运输衔接不畅,客货运输能力和运输范围受到影响,浪费人力物力,增加了成本支出,降低了运输效率。加快推进运输结构的调整,成为武汉市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

(4)机构改革伊始,优环境、增动能需求迫切

2019年1月28日,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正式挂牌。机构改革带来新动力,政策引领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新技术手段增强交通转型升级新动能;加速简政放权、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改革,改革投资和融资机制,营造投资和融资环境,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增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激发市场潜在活力,注入新鲜活力,不断优化投资和市场环境。

3  武汉市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改革的对策

武汉市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思路为:围绕“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统筹推进“治理能力、枢纽功能、民生服务”能力升级,全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增强武汉市交通运输辐射带动能力。

紧紧围绕“一芯两带三区”新战略布局赋予湖北交通运输工作的光荣使命,与时俱进、科学谋划并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开创九州通衢新优势”新定位,重点在综合交通枢纽、运输大通道、多式联运、“四好农村路”、内河航运、品质工程、绿色交通、智慧交通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打造样板,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湖北智慧和湖北经验。武汉是湖北省会、中部特大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国中心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理应发挥优势,积极主动当好交通先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4,9-10]:

“降成本”:加快发展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多式联运枢纽专业化布局,提高衔接效率,重点是推进铁水联运,提高铁路在多种运输方式中的占比,加速公转铁,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发展效率效益。

“强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经济社会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简政放权应向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倾斜,通过政府主动简政放权降低其市场准入门槛,畅通运输组织链条,构建票价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开展一站式的联乘运输票务服务,推进道路客运联网收票,让群众少跑腿办好事,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补短板”: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弥补接驳换乘的设施短板,弥补公共交通的服务短板,弥补政府管理和服务短板,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克服交通运输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跟进政策的制定实施,规范相关行业发展,使其能够有章可依,促进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

“优环境”:创新、规范共享交通管理,稳步推进供给政策转型,政府机构简政放权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降低身段优化服务,优化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政府对行业的整体把控、方向引领,完善政府“放管服”改革机制、完善行业治理体系等工作,激发交通运输市场发展的潜在动力,培养市场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活力点。

“增动能”:培育便捷高效、降本节能的运输新业态,着力实施行业创新引领、运输服务优化、绿色发展优先等工程;创新融资机制,构建多层次综合运输体系,实施“一票制”运输方式,打造航运服务品牌,多式联运中心,构筑绿色港口。创新融资机制,构建多层次综合运输体系,借助大数据融合、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加快交通运输行业与其他关联产业的交叉发展,努力培育新行业助力其形成新的增长点。

“国际化”:围绕“建成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将武汉打造成为中部地区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部地区的国际交通门户”目标不动摇,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融入全球交通网络。增强武汉机场与全球重特大城市群的互联互通和交通信息互换,增强特大、重点城市对外交通的疏导辐射半径,扩大重点产业和新兴领域对于人才、资金和要素的吸引力度。

4.结束语

通过对武汉市的交通运输业当前发展现状调研发现了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探讨改革发展路径以及对策建议,为武汉市交通运输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些许参考,以期通过供给侧改革调整交通运输的供给结构,实现武汉全境内基础设施最优配置,扩大市县、交通方式、信息传输的供给效率,全方位的提升全境、多种交通运输增长的质和量,更好的服务“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加快武汉市步入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祁娟.运输结构调整后,对道路货运业是挑战还是机遇多一点兒?[J].运输经理世界,2019(01):34-37.

[2]焦蕴平.调整运输结构要做好“加减法”[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8(04):13.

[3]全方位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J].物流科技,2018,41(08):3.

[4]杨天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交通运输经济循环模式建设研究[J].青海交通科技,2018(03):31-33.

[5]康乾.湖南省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中的保障机制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8.

[6]胡祖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17(13):7-13.

[7]李嘉. 武汉市地铁换乘站对周边住房价格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8]仲小飞,汤天培.基于交通出行特征的城市群交通网布局优化对策研究[J].交通与运输,2017,33(02):13-15.

[9]朱洪.供给侧改革与上海城市交通转型发展[J].交通与运输,2017,33(02):10-13.

[10]罗锐,曲红丽.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J].时代金融,2016(14):9-10..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交通运输业供给侧改革
交通运输业砥砺奋进的五年回顾(之一)
融合:交通运输业之变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建议研究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税负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