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茂牛肥助民奔富
——德江县强化机制推动肉牛产业立体化发展

2019-12-12 06:25文叶飞张著昶田勇田勇
当代贵州 2019年45期
关键词:牛犊种草养牛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文叶飞 张著昶 田勇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田勇

由于天然草甸资源富集,德江农村基本上户户养殖耕牛,有着成熟的养殖经验。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强力推动下,全县肉牛养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助农增收的一条主渠道。

乌江之滨的德江,处处山清水秀,牧草资源丰富,所产肉牛体躯丰满、肉质优良。40年前,德江就被列为全国200个肉牛养殖基地之一。

坐拥交通区位优势的德江,有黔东北最大的畜禽交易中心复兴牛市,除了省内各地牛商,四川、湖南、广东等地牛商也涌入德江交易肉牛,日成交量曾达1100头,“牛”气十足。在历届县委、县政府强力推动下,近年来全县肉牛养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助农增收的一条主渠道。

从养牛耕田到养牛挣钱

秋阳下的德江县平原镇坳田村,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昔日的庄稼地里,一株株牧草在微风中泛起层层绿浪。正在给牛儿添加牧草的养牛大户袁国强一脸喜悦地说:“算上这次加入合作社建养牛场,是我创业路上的第三次转型了。”

1996年,袁国强成为“牛贩子”,买卖一头牛可赚三五百元。10年前,他买了3头牛到集市贩卖,因牛体型瘦小,种田的农民、做肉牛生意的客商均不愿买,低价卖又要亏本,他索性把牛留下来,用妻子干农活所锄杂草精心饲养。3个月后,3头瘦牛变肥了、毛色光亮,卖掉后赚了两万多元,利润是过去的10倍以上。

“牛短期育肥是条好路子。”尝到甜头的袁国强开始扩建牛圈,走上了种草养牛的二次转型路。如今,他的家庭牧场里存栏肉牛50头左右,每年纯收入近30万元。他还专门请两个村民帮忙,流转土地种植了100多亩牧草。

“牛贩子”袁国强养牛致富的事,引起德江县委书记商友江、县长秦智坤等领导的密切关注,他们多次深入平原镇了解当地肉牛养殖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草源丰富,德江农村基本上户户养牛,有着成熟的养殖经验。2017年起,德江全面推广平原镇养牛经验,把肉牛产业作为“一县一业”重点发展,组建工作专班,每年拿出1.2亿元资金设立“牛基金”,配套修建产业路,出台人工种草、建标准化圈舍等系列奖补政策,引导扶持群众种草养牛。同时,撬动民间资本超10亿元,引领上万贫困群众从事肉牛产业,掀起一场养牛革命。

重点规划打造泉口—高山—长丰—沙溪和平原—复兴—煎茶两个万头牛产业示范区。两年多来,全县已形成政府推动、企业撬动、大户带动、农户主动的“四动”发展模式,肉牛产业呈规模化、规范化、生态化、高端化发展态势。

目前,德江煎茶、平原、泉口等8个乡镇,把牛圈扩成养殖小区,从房前屋后迁到了生态环境好的山顶、山腰;种植牧草2.5万亩,利用冬闲田土种草2万亩;引进思南黄牛、西门塔尔等优质肉牛、奶牛;引进康泰农牧等牛企,引资建成黔东北最大的畜禽交易市场、黔东北肉牛冷链物流、肉牛屠宰中心等,肉牛产业链不断健全。

“牛劲”促成“牛事”。两年来,德江已建成肉牛养殖企业、合作社300余个,牛存栏由2017年的10.34万头发展到目前的13.62万头,肉牛产值今年可望达4亿元,直接带动1.2万贫困群众增收。

从锄草养牛到种草养牛

初秋的泉口镇,细雨霏霏,薄雾为天池村披上了一层细纱,宛如仙境。

“去年卖牛收入30多万元,今年预计能超60万元。”正在给牛添加饲草的养牛大户罗海威说,增收幅度这么大,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县畜牧业发展中心的全程技术指导。

为鼓励群众养殖肉牛,德江县出台系列扶持政策:饲养一头能繁母牛,财政每年补助300元,母牛每产一头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优质牛犊,奖励1200元,产一头本地牛犊,奖励1000元,存栏200头以上能繁母牛的集中饲养场,享受同等政策,人工种植高产饲草,每亩每年补助100元。

养殖企业、合作社、大户等与贫困户有利益联结的,享受专项基金扶持,用“牛基金”购商品牛第一年免息、购买能繁母牛利息全免。群众自筹50%资金修建圈舍、环保等养牛基础设施,可申领“牛基金”,并享受贴息。

“好品种才能挣钱快。”德江县畜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县肉牛专家团团长张前卫介绍,德江大力实施品种改良工程,培育良种养牛场,支持农户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等优良牛品种,并鼓励农户大力养殖能繁母牛,大户短期育肥肉牛,形成品种、梯次等优势互补。

德江县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震说,两年来,全县已投放“牛基金”2.4亿元,县财政投放2560万元用于能繁母牛、犊牛和种植高产牧草补贴。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从锄草喂牛到种草养牛,如今正成为德江农村的一道风景。

8月27日上午,复兴镇贾村村,村民简汽富驾驶着一辆载满牧草的三轮车赶往德江康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饲料车间。“光卖草,一吨只有340元,将草打碎了卖,一吨就可以卖355元。”他说,政府免费发放草种,鼓励村民利用荒山荒坡、撂荒耕地全部种上牧草,一亩牧草年收入2000多元,比种玉米强。

种草养牛还引领德江步入一业兴百业旺的绿色循环发展路。行走煎茶、平原、泉口、复兴、沙溪、荆角等地,养牛小区均处于离村庄较远、生态环境好的半山腰、山顶,牛粪发酵后用于种植牧草,还育肥了50多万亩经果林、蔬菜、生态茶园。

从牛源紧张到产业链健全

德江县平原镇坳田村职业种草户在收割牧草。

“购买一头架子牛,目前市场价格需要1.2万元,且越来越贵,如果只买架子牛育肥,肉牛产业必定难以持续。”2016年3月,来自浙江的商人傅文明、张存良等3人,投资1000万元在复兴镇创办了德江康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肉牛产业,遇到了难买架子牛、牛犊的问题。为了买牛,几人跑遍了全国的牛市场。

除了牛源紧缺,随着规模日益扩大,德江肉牛产业还遭遇了技术、牛肉深加工等瓶颈。

为解决牛源紧缺问题,平原镇坳田村袁国强、彭洪刚等13户养牛大户筹资建成了德江县第一个能繁母牛园区,现存栏母牛、牛犊2000头以上,有效缓解了牛源紧缺问题。

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德江县委、县政府的重视,目前正从重点支持发展肉牛,转变到重点扶持养殖能繁母牛和牛犊,举力打造平原、复兴、泉口等多个能繁母牛繁育场,逐步健全产业链。

目前,全县存栏的13.62万头牛中,有能繁母牛4.4万头,新生牛犊2万多头。陈震满怀信心地说:“以前是德江人跑遍全国买牛,未来几年,我们将建成中国西部牛源供给中心,让全国人到德江来买牛。”

为确保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德江致力健全肉牛产业链,引资3000万元建成黔东北最大的畜禽交易市场,辐射周边沿河、印江、思南、务川、凤冈等县。

德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覃进东告诉记者,通过引进皇氏集团三方共建,投资1亿多元的奶牛扩繁养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同时,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建设黔东北肉牛冷链物流、肉牛屠宰中心等,合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奋力打造黔东北生态肉牛产业中心。力争到2020年,德江牛存栏量达到15万头,年出栏肉牛达5万头以上。

猜你喜欢
牛犊种草养牛
牛犊腹泻的辩证与施治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两头牛的命运
养牛伯脱贫纪事
“初生牛犊”
种草
新生犊牛肺炎的治疗及防治措施
牛犊量少 价格上涨
“种草”
Cut off my H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