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是推动永定河综合治理的关键

2019-12-12 10:44吴晓
中国水利 2019年22期
关键词:永定河流域京津冀

吴 晓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部省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

举办首届永定河论坛的目的是交流分享流域治理的先进理念与最新成果,系统总结永定河治理的经验做法,搭建交流平台,凝聚智慧共识,助力产业对接,为推动永定河流域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借此机会,谈三点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对流域系统治理具有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

永定河是海河水系最大的一条河流,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首都北京的母亲河,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历史底蕴十分深厚。由于多种原因,流域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承载力弱、水污染严重、河道断流、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党中央高度重视永定河治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把推进永定河等“六河五湖”生态治理与修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及历史文化传承等具有重要意义,对流域系统治理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十分必要和迫切。

为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水利部、原国家林业局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明确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治理措施,坚持“治理、恢复、涵养、提升”相结合,争取近期到2020年初步形成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进一步实现突破,未来逐步将永定河恢复成为“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再现其自然山水风貌。

永定河治理的新模式已在实践中取得了广泛共识,日益得到各方的支持和认可,流域治理的基础性、支柱性政策框架基本建立,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流域上下游协同联动治理新格局正在进一步形成。

二、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上下游协同联动治理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两年多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持续稳步推进,相关重点项目加快实施,生态补水任务有效落实,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2019年组织春秋两次向官厅水库生态补水,实现了黄河与永定河的历史性“牵手”,一些断流多年的河段迎来奔涌的河水,沿线地下水水位平均提升2 m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永定河治理的新模式已在实践中取得广泛共识,日益得到各方的支持和认可,流域治理的基础性、支柱性政策框架基本建立,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流域上下游协同联动治理新格局正在进一步形成。总结其经验和做法,主要是五个方面:

一是提高站位、扩大共识。围绕永定河生态修复目标,各地各部门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直面困难和挑战,不断扩大共识,协力推进流域治理模式改革创新。

二是规划引领、系统治理。科学制定规划方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突出“水”和“林”两个核心要素,推动逐步修复流域生态,建设绿色生态河流廊道。

三是部省协作、四省联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和沿线京津冀晋四省(直辖市)人民政府等,共同成立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部省协调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研究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明确任务分工,各方协同联动。

四是创新机制、市场运作。由永定河沿线四省(直辖市)政府协商出资,并引入战略投资方,共同成立流域投资公司,由公司统筹负责流域治理项目实施和投融资运作,逐步实现良性运营和资金平衡,促进实现整体治理效果最大化。

五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合理确定各项治理目标任务和措施,分阶段、有步骤地扎实推动落实。中央积极支持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促进流域生态修复与改善。

推行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成立跨省(直辖市)的流域投资公司,是完善流域协同治理机制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永定河治理的关键之举。

三、公司化运作模式是流域协同治理的重大制度创新,实践中要不断丰富完善形成“永定河样本”

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创新和完善永定河流域协同治理机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进一步实现突破,推行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成立跨省市的流域投资公司,这在国内应该是首创,是完善流域协同治理机制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永定河治理的关键之举。这种创新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互惠共赢。流域上下游四省(直辖市)及有关方面按照公平合理、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整合各自资源,共同组建、运行、管理流域投资公司。以公司为纽带和平台,建立新型流域治理政府间协作关系,长期务实合作,共享治理效益。同时,以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破除 “九龙”治水、各自为战、分头治理的藩篱,由统一的投资主体统筹推进永定河流域治理,科学安排各类项目建设时序,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推进,实现流域整体治理效果最大化。

二是促进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两手发力。沿线各级政府是流域治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流域投资公司是流域治理的实施主体和市场主体,承担建设实施、投资融资、运营管护任务,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推动实现流域治理目标,提供生态等准公共产品。形象地说,政府与公司是“河长”与“河工”的关系,发挥各自优势,最终形成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共同向永定河治理、向生态文明建设集聚,投资效益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

三是促进流域治理事业做大做强、良性发展。流域公司统筹管理用于永定河治理的各级财政资金,受托或授权统一经营管理开发流域内有关工程、资产和资源,深度开展银企合作,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全面提升融资能力和水平。相较于主要依赖政府投入的传统流域治理方式,公司化治理可以实现资金、资产、资源要素充分整合,不断挖掘、孵化、培育优良资产及项目,推动实现流域治理与生态修复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不断扩大企业运营能力和流域治理投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多来,有关各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断凝聚共识、积累经验,也存在一些难点和挑战。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首都新国门大兴机场都位于永定河流域,未来一个时期,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艰巨的任务和困难挑战。永定河治理越向纵深推进,要啃的硬骨头也越多,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应对好新情况、解决好新问题、探索出新路子。我们愿与流域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方一道,不断巩固发展永定河治理持续向好形势,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和改革红利,不断凝练和丰富“永定河样本”的实质内涵,并为其他流域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首届永定河论坛的举办,为推进全国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交流借鉴、共谋发展的新平台。我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对流域治理模式、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路径、政府购买运营养护服务等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贡献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永定河流域京津冀
压油沟小流域
2022 年春季永定河全线通水工作正式启动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永定河——绿色港湾杯”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永定河——绿色港湾杯”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沙颍河流域管理
一条母亲河的前世今生——大型音舞诗画《四季永定河》精彩绽放
2019年京津冀家庭教育大家谈活动在津举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