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振荡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2019-12-12 01:56王传岭张嘉娴
山东化工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丙二酸振幅磷酸

于 敏,王传岭,张嘉娴

(嘉应学院医学院,广东 梅州 514031)

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能参与机体的氧化还原反应,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是人体机能得以正常运行的必需物质。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是人体所需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因此,需要对水果和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进行研究[1-2]。目前常见的检测维生素C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3-4]、高效液相色谱法[5-6]、电化学法[7]、间接原子吸收法[8-9]等。

BZ振荡反应是指在酸性介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具有活泼亚甲基的有机酸、酮、酯等化合物被溴酸盐氧化的反应,催化剂一般是可变价金属离子对。在反应过程中,体系中某些物质的浓度会随反应时间呈现规则振荡[10-11]。因BZ振荡反应对外界的扰动敏感,因此可以利用振荡反应对外界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11-16]。一般BZ振荡体系采用硫酸为反应介质,本实验选择用硫酸-磷酸混酸来提供酸性环境,来检测维生素C的含量,发现检测效果更好。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BZ 振荡反应实验系统 BZOAS-ⅡS (南京南大万和科技有限公司),232型甘汞电极,213 型铂电极,超级恒温水浴 CS-501 型(上海实验仪器厂),超纯水机 MING-CHE (法国 Merck Millipore)硫酸、磷酸、丙二酸、溴酸钾、硫酸铈铵、维生素C等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

1.2 实验方法

打开BZ 振荡反应实验系统及电脑记录软件,以铂电极和甘汞电极分别作为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设定反应温度为30℃,恒定磁力搅拌器转速,向反应器中依次加入丙二酸、溴酸钾、混酸,混合均匀后,加入硫酸铈铵,同时利用电脑记录振荡曲线,当系统进入规则振荡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并记录振荡参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条件优化

振荡系统中的反应物的浓度会影响振荡图形,诱导期、周期和振幅均有改变,实验表明,维生素C的含量的负对数与周期(T)变化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而其他参数线性关系较差,因此,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对干扰物的灵敏度,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各实验因素对振荡周期T的影响Fig.1 The influence of experimental factors of malonic acid (a),the mixture of acids (b), potassium bromate (c),ammonium cerous sulfate (d),on the oscillation period T

B-Z振荡反应体系以丙二酸为有机底物,只有当丙二酸的浓度高于0.4mol/L时,才能为引起B-Z振荡提供足够的能量。在丙二酸的浓度为0.9mol/L时振荡周期最大,因此,确定丙二酸的浓度为0.9mol/L。

B-Z振荡反应一般由硫酸提供酸性环境,采用磷酸代替部分硫酸后,由于磷酸会与Ce4+发生沉淀反应,因此会导致振荡反应振幅减小,周期增加,当磷酸占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振荡反应无法发生。实验发现,磷酸存在会增加维生素C对系统扰动的幅度,同时,为研究磷酸对体系的影响,所以选择磷酸占硫酸磷酸的体积分数为60%。

溴酸钾是BZ反应中的氧化剂,实验发现,当KBrO3的浓度低于0.2mol/L时,产生的Br-浓度太低以致于不能产生振荡行为。当溴酸钾的浓度为0.5mol/L时,体系的振荡周期最大,选定溴酸钾浓度为0.5mol/L。

硫酸铈铵中的Ce4+是整个反应中的催化剂,考察了Ce4+在0.002~0.008mol/L范围内对化学振荡图形稳定性的影响,选择0.008mol/L作为实验浓度。

2.2 维生素C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

待化学振荡体系稳定后,在振荡电势到达最低点时,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得到扰动图谱。如下图所示为加入1mL 0.25mg/mL维生素C所产生的的扰动图谱,其中图2为以硫酸为酸性介质下的振荡图谱,图3为以硫酸-磷酸混酸为酸性介质下的振荡图谱,可以发现,采用磷酸取代硫酸会降低维生素C对于振幅的扰动,振幅变化从29mv降低到10mv,但能够增加对于周期的扰动,周期变化值从接近0s增加到4s左右,本实验选择磷酸条件下考察振荡周期受维生素C浓度的影响。

图2 硫酸条件下维生素C对振荡体系的影响Fig.2 effect of vitamin C on the oscillating system under sulfuric acid conditions

图3 硫酸-磷酸混酸条件下维生素C对BZ振荡体系的影响Fig.3 effect of vitamin C on the oscillating system under mixed acid conditions

2.3 标准曲线的建立

在上述选定条件下,考察不同浓度维生素C对于BZ振荡反应的影响。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待振荡系统稳定后加入维生素C溶液,记录振荡曲线。对振荡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当维生素C的浓度在0.03125mg/mL~0.25mg/mL范围内时,维生素C浓度的负对数(-logC)与其体系振荡周期的改变量△T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T=2.3313logC +7.6579,线性相关系数R=0.9450,标准曲线见图4,为验证实验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在同一条件下进行10次平行试验,计算标准偏差为2%,方法具有可行性。

图4 △T与维生素C浓度的负对数的线性关系Fig.4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 and the negative logarithm of vitamin C concentration

2.4 可能的反应机理

B-Z振荡反应反应机理复杂,比较经典的机理是Field,Koros和Noyes的FKN模型[10,17],该模型包括20个基元反应,且Br-和HBrO2是其中两个关键组分。该反应的总反应为:

其反应机理中主要反应有:

BrO3-+4Ce3++5H+→HOBr+4Ce4++2H2O

(2)

BrCH(COOH)2+4Ce4++HOBr+H2O→2Br-+3CO2↑+4Ce3++6H+

(3)

根据FKN机理,磷酸取代硫酸可能对振荡反应体系造成如下影响:

其次,由于硫酸的酸性强于磷酸,以磷酸取代硫酸会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根据FKN机理,反应中许多反应均为酸催化机理,因此磷酸的加入会增加pH值,降低反应速率,增加反应周期。

其三,磷酸含量的增加会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强溶液的盐效应,有利于各反应速率的提高,降低反应周期,以上三个作用导致的结果是反应周期先增加后减小。

最后,磷酸根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在一定浓度下与Ce(IV)会发生沉淀反应,能够降低溶液中Ce(IV)的活度,进一步的降低电对的电极电势,振幅减小。

向振荡体系中加入维生素C后,反应周期延长,振幅增加,并且磷酸存在下周期变化明显而振幅变化减弱,原因可能是:

首先,维生素C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它的烯二醇结构能够与反应体系中的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离子,使得A组反应时间延长,反应周期增加,该组反应需要氢离子参与,磷酸存在时,氢离子浓度较低,反应更慢,因此变化更加明显。

其次,维生素C含有多羟基结构,具有一定的配位能力,可以与金属离子产生不同程度的配位作用,导致Ce4+/Ce3+电极电势改变,电位降低,导致振幅增加,当磷酸存在时,由于磷酸根本身即具有很好的配位能力,因此可以和维生素C产生竞争反应,从而导致维生素C对振荡体系振幅的影响减弱。

3 结论

本文研究了以磷酸-硫酸混酸替代硫酸提供酸性环境下BZ振荡反应的基本规律,并使用该体系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研究发现维生素C浓度C的负对数与振荡周期改变值△T在0.03125~0.25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T =2.3313logC +7.6579,线性相关系数R=0.9450;维生素C和磷酸均在人体中广泛存在且发挥了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研究发现,磷酸存在条件下,维生素C会对BZ振荡反应产生特殊影响,这一实验事实能够加深对维生素C在人体内作用机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丙二酸振幅磷酸
2-氟丙二酸二烷基酯的合成及应用
丙二酸合成工艺探究
国际磷酸—铵市场再次走跌
上半年磷酸二铵市场波澜不惊
2018年下半年 国内磷酸一铵市场走势简析
磷酸二铵:“钱景”如何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沪市十大振幅